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展大豆生产“八改”技术措施天津市种子公司张存信近年来,天津市为了发展大豆生产,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习惯,通过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增加物资投入,使大豆生产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全市大豆单产已突破100公斤,并出现...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大豆生产的问题及对策张存信(天津市种子公司)几十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已落后于世界生产水平,虽然近年来有所回升,但其种植面积和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我们调查分析华北地区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对策,提高大豆产量是当前十分...  相似文献   

3.
改变种植方式提高大豆群体产量的研究张智策,马守富,王守国,宋锐(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北安市164000)一、前言大豆的种植方式如何?直接关系到其群体的大小,而群体的大小则是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往往受特定种植方式的约束,而限制了大豆的增...  相似文献   

4.
黄淮夏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当前黄淮夏大豆生产上存在着种植分散、效益低、品种杂乱、商品性差等问题。为此,应强化育种、规范栽培、规模种植、发展专用型大豆生产,以提高夏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强夏大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种植面积和分布、种植品种、生产技术水平、病虫害防治情况、产量和效益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海伦市目前大豆生产状况及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发展大豆生产的前景和开展绿色大豆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1年大豆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伟  张猛 《大豆科技》2011,(6):43-44,50
1大豆生产发展状况1.1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世界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略增。2011年度世界大豆种植面积10276万公顷,较上一年增加59万公顷,面积增加主要源于美国和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011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技推动大豆生产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科技推动大豆生产上新台阶何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大豆起源于我国,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都曾经雄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美国、巴西等国的大豆生产发展得更加迅速,我国现已退居到第三、四位,在世界大豆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不是很大。而且,最近几...  相似文献   

8.
摸清果园间套种大豆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充分挖掘大豆的扩面增产潜力,为实现稳粮增油的政策目标提供参考。基于粮食安全视角,本文利用调研数据,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果树间套种大豆、果树间套种不同作物3个角度梳理果园间套种大豆的生产现状,分析发展潜力,剖析现阶段推广果园间套种大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2021年全国果园间套种大豆的面积为15.37万hm2,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苹果、柑橘、梨、桃等果园间套种大豆为主,种植用途主要为绿肥还田和收获籽粒,成本收益方面,大豆种植利润普遍不高,呈现出西部低于中部和东部、间套种大豆低于其他作物的特征;(2)果园间套种大豆具有综合效益,短期具备73.33万hm2的扩面潜力,但随着耕地用途管控收紧和幼龄果园逐步挂果封行,至2030年,面积将稳定在46.67万hm2,可增产69.91万t大豆;(3)现阶段果园间套种大豆的发展面临着长远发展空间受限、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间套种机械化水平低、间套种生产管理难度大、间套种基础设施缺乏和区域内大豆加工业与种植业脱离的现实困境。为...  相似文献   

9.
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自给率──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展望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严兆南一、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大豆是我省重要的旱粮作物之一。因品种类型和播种时期的不同,在耕作制中有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三种类型。浙江省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有...  相似文献   

10.
甘蔗不同种植行距间套种大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桂糖21号不同种植行距为主区,间种大豆不同行数为副区,探索一条适合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有效栽培和管理模式,为其间套种大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m甘蔗种植行距间种单行大豆较有利于甘蔗和大豆的产量形成,总产值位列第一。甘蔗桂糖21号间套种大豆以1.2m种植行距间种单行大豆的种植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丽水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丽水地区是浙江省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由于山区生态环境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为多种生态类型的大豆生产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发展大豆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限制吉林省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及采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吉林省位于东北大豆主产区的中部。在历史上曾经是东北大豆科研和生产中心,对推动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大豆的种植面积在20世纪中后期呈下降的趋势,21世纪初略有回升。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大豆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大豆生产周航(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盛产水稻、麦子、大豆等粮食作物。虽然大豆种植面积不大,但大豆作为粮食作物历来是我省的旱地主栽作物,已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初期和50年代,常年大豆种植面积约在20...  相似文献   

14.
中国菜用大豆的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韩天富 《大豆科学》2002,21(2):83-87
中国有种植菜用大豆的悠久历史。近10几年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菜用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中国菜用大豆有单作、单套作和田埂豆等种植形式,种植制度相当复杂。春毛豆是中国菜用大豆的主要生态类型,夏、秋毛豆在南方也普遍种植。虽然中国大陆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但生产上所用的菜用大豆品种大部分是从日本和台湾省引进的。目前急需抗病性强的春毛豆和品质优良的夏、秋毛豆品种。文中还介绍了中国菜用大豆的生产情况,并分析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个玉米品种和5个大豆品种间行和同穴混种的方式,研究大豆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影响大豆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的组合对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登海11玉米与南豆12大豆组合的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组合对单株产...  相似文献   

16.
大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6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垦区大豆种植方式几经变革,不断发展。60-70年代,垦区是以平播后起垄为主的种植方式。80年代中期开始试验与推广垄作深松、分层深施肥和垄上双条精量点播栽培技术(简称“三垄”法),使垦区大豆由单条平播普遍改为垄作技术。至90年代...  相似文献   

17.
在干旱条件下,将水田改为旱地,分别种植大豆、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和玉米,并与种植水稻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效益最好的种植模式是玉米与大豆间套种,亩产值为1152元,其次是净种玉米,其产值为1037元,分别比种植水稻亩产值高351元和236元,净种大豆效益最差,亩产值仅为740元。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大豆生产现状及高产育种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豆生产现状河南省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90年代以来,大豆生产发展迅速。以豫豆6号、8号、10号、15号为主的大豆新品种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大豆产量由80年代的亩产不足100公斤,上升到亩产130公斤左右。“九五”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成为黄淮大豆产区面积最大的省份...  相似文献   

19.
北京郊区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京郊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与现状1面积几起几落,目前趋于稳定京郊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种植面积很大。据统计,194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678万亩,占当年粮食种植面积的104%,1952年发展到10397万亩,占1...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大豆种植的分布及建国后50年的大豆生产发展概况,较详细地论述了安徽省大豆生产的九大特点:(1)大豆种植遍布全省;(2)以夏大豆生产为主;(3)以一年多熟制为主;(4)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5)集约化种植水平较低,品种类型多;(6)加工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7)品种资源丰富;(8)大豆育种水平先进;(9)大豆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发展。文中还指出了安徽省大豆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