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研究员,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茶学首位院士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茶学学科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陈宗懋院士从事科学研究50年,是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的创始者,为降低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代表中国现代茶学最高水平的《中国茶经》和《中国茶学大辞典》两部巨著,为我国茶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宗懋院士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具… 相似文献
4.
4月27~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到湖北英山,开展现代茶产业发展及技术支持专题调研陈宗懋院士先后深入湖北英山云雾茶有限公司精制厂、程咀生态茶园、红花门茶生态观光茶园、金雷茶业有限公司等地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5.
6.
7.
8.
当新年刚刚来临的时候,从首都北京传来了陈宗懋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特大喜讯!我们茶学界的老茶人们感到格外的激动和高兴!因为,这既是陈宗懋教授的光荣,也是全国茶学界的光荣,更是中国茶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突破。请允许我代表浙江茶学界的老茶人并以浙江大学茶学系一位老教师 相似文献
9.
10.
《茶叶科学》2020,(1)
正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我刊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刘仲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继陈宗懋院士之后,我刊迎来了第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编委。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茶叶分中心(湖南)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园艺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委员、中国茶叶学会监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兼黑茶工作组和茯茶工作组组长、湖南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南省大湘西茶业发展促进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经安康良斌兄电告,惊悉93岁的吾师椽老于99年11月23日上午10时遽然故去,不胜哀伤! 陈椽教授福建惠安籍,第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世界知名的一代茶学大师.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从事茶学教育达六十余载,著述超逾百万,桃李遍及五洲. 相似文献
12.
13.
历史记载普洱茶原指以云南普洱县为中心生产、集散的茶叶.以前是销往西蕃之地换取牛羊马匹.时至今日,丝茶之路、茶马古道还静静地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近几年,茶叶消费市场在悄悄地变化,喝普洱茶的人多了,批发市场内占多数份额的铁观音、单丛、绿茶的商家也向普洱茶转营了,经营云南普洱茶的铺子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茶友们一支、二支甚至上吨的普洱茶往家里收藏.据调查显示,这一现象正在全国各地蔓延,普洱茶的热潮在国内掀起,问起个中原因:一是相中它的保健功效,降血脂、降胆固醇、消脂去油腻、醒酒解渴、促进新陈代谢、美容养颜、排毒减肥、养胃消炎……二是相中它的升值潜力,距今八十多年保存完整的一片约357克的古董茶饼,市值约三万八千元,距今四十多年约357克茶饼市值也一万八千多元,在市场上还未必能出钱就随便买到呢.也正是这些原因,市场上讲述普洱茶的书籍也多了,五花八门,不难从书中翻阅到其中一句“普洱茶越陈越好“.茶友口中经常也挂着“普洱茶越陈越好“这话,到底何为“越陈越好“众说纷纭,以下是本人对普洱茶的一些理解,希望与茶友交流,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4.
历史记载普洱茶原指以云南普洱县为中心生产、集散的茶叶。以前是销往西蕃之地换取牛羊马匹。时至今日,丝茶之路、茶马古道还静静地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近几年,茶叶消费市场在悄悄地变化,喝普洱茶的人多了,批发市场内占多数份额的铁观音、单丛、绿茶的商家也向普洱茶转营了,经营云南普洱茶的铺子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茶友们一支、二支甚至上吨的普洱茶往家里收藏。据调查显示,这一现象正在全国各地蔓延,普洱茶的热潮在国 相似文献
15.
16.
<正>没见到袁隆平院士之前,我脑海里总是印着一帧情景:他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站在阳光洒满、金风涌起的稻浪间,专注地捧着稻穗,如同将梦想捧在手心,将天下人吃饱饭的责任,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负上他单薄的肩背。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大约是在2005年秋冬之际的一个下午。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我有幸与袁院士同排就座,只见老人家神采飞扬,精神抖擞,黑瘦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是在湖南农大念本科时,袁老来学校给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关于杂交水稻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通过聆听报告,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袁老做科研的执着追求,见识到袁老回答问题时的机智与深邃。2001年秋季,我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二楼学术报告厅听报告,由于我到会较迟,就在报告厅倒数第三排左侧就座,当报告进行到十分钟时,木质长椅的另一头飘来一缕淡淡的香烟味,我抬眼望去,只见长椅另一头坐着一位身着浅灰色衣服,精神矍铄的老人,手指间还夹着一支香烟,眼睛紧紧地盯着报告显示屏。“天啊!这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吗!”又一次见到袁院士,让我感到既幸运,又幸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