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6万多亩,蚕茧产量35.51万公斤,创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名列全省第三。自1984年起,蚕桑生产开始停滞不前,蚕茧产量徘徊在35万公斤左右,退至全省第五。蚕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蚕桑生产是一项种植业与养殖业兼有、靠手工操作费工费时的生产项目,发展起来,颇为不易。我县自解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国家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费了很大的劲,花了很多的钱,吃了很多的苦,方使蚕桑生产初具规模。1984年我县桑园面积达到6.2万亩,蚕茧产量达到270万公斤。近两年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特别是价格、流通方面的问题,蚕桑生产已出现“危机”。具体表现:(一)桑园面积减少:1986年的桑田面积已减少到5.5万亩,下降了11%。(二)蚕茧产量下降:1986年收购蚕茧215万公斤,比1985年少收45万公斤,  相似文献   

3.
<正> 中江是四川省蚕桑基地大县,近几年来由于各级党政的重视,广大蚕桑技术干部、蚕农的努力,蚕茧产量有大幅度的增长,1993年全县发放蚕种31万张,收购蚕茧695万公斤,蚕茧产量的增加带动了丝绸工业的发展。1993年全县丝绸工业总值2.9亿元,利税达1304万元,桑茧丝绸行业产值3.5亿元,利税2100万元。1994年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情况,全县仅发放蚕种31.2万张,生产蚕茧780余万公斤,收购蚕茧635余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92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收成,茧丝绸工业产值达到5.2亿元。桑茧丝绸已成为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  相似文献   

4.
<正> 蚕桑是乐素河区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区有桑园面积1700亩,1990年养蚕1464张,产茧4.1万公斤,产值41万元。比1987年产量翻一番。为了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区委、区公所制定了蚕桑“八五”发展规划,计划1995年蚕茧产量达到10万公斤。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制定了十条措施:  相似文献   

5.
射洪县蚕桑生产渊源久长,北宋时期已有一定规模,历史上曾是全省著名的“三射盐”重点蚕区之一.而解放前夕,奄奄一息,幸存无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射洪县蚕桑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蚕茧产量曾名列全省第六名,并跻身于全省蚕茧基地县之列,1993年全县发种20.6万张,产茧458.0万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近年来,射洪县蚕桑生产出现了大幅度滑坡,1996年全县发种12.4万张,产茧192.6万公斤,仅为1993年的60.24%和42.06%,单张产茧15.52公斤/张,仅为历史最高年1979年29.6公斤/张的52.24%,蚕桑生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之.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下,汉阴县蚕桑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成绩。特别是“六五”和“七五”期间,蚕茧产量达到43.7万公斤和87.9万公斤,五年翻了一番,1991年首次突破百万公斤大关,总产达到103.4万公斤,为汉阴县经济上台阶谱写了新曲。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市发展“三高”蚕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蚕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蚕茧产量由1981年28万担发展到40万担。蚕桑生产已成为继粮食、生猪之后居第三位的支柱产业,丝绸工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骨干产业。但是,从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蚕茧质量、单产却一滑再滑。 “六五”期间,全市平均单产为26.2公斤,茧丝长为969.2米,解舒率为60.7%;“七五”期间全市平均单产为23.7公斤,茧丝长950.7米,解舒率55.6%;“八五”期间全市平  相似文献   

8.
<正> 1989年11月,山西省蚕学会组织部分理事和顾问,赴广西、湖北两省参观学习蚕桑生产经验。这两个省的蚕茧产量都比较高。广西省年产365万公斤,湖北省年产425万公斤。湖北省主要集中在黄冈地区,蚕茧产量占全省的70%;黄冈地区又主要集中在罗田、英山、麻城三个县(市),其中罗田县占黄冈地区的50%。我们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 位于汉江流域的安康月河川道万亩蚕桑基地工程,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已于1992年底胜利完工。这个万亩蚕桑基地工程的建成,标志着安康市蚕桑生产有产量、无规模的历史已经结束,预示着安康市蚕桑生产即将进入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新时期。一、大胆设想、精心规划安康市是陕西省蚕茧主产区。1991年蚕茧产量达297.5万kg,占全国5%,占全省28%,占安康地区蚕茧总产的42%。蚕桑生产已成为安康市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1995年以来,由于茧丝绸产销形势的剧变,蚕桑生产急剧滑坡,陷入困境,导致桑田面积,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在这一片萧条的形势下,我市合沟镇蚕桑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转变机制入手.引导蚕农更新观念,稳定情绪,切实以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好的稳定与提高.全镇13500亩桑园,1996年共发种47700张,生产蚕茧1625吨,茧产值2150万元,平均亩桑发种3.53张,亩产茧120公斤,亩产值1600元.总结近年来蚕桑生产经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蚕桑生产形势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商品经济发展,扭转了蚕桑生产徘徊不前,发展较慢的状况,新老蚕区生产形势都很好,蚕茧增产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展现出一派新局面,主要特点是: 1.蚕茧产量增长速度快 1987年全省蚕茧总产量9.76万吨,比1984年增长39%。1988年蚕茧产量突破了10万吨大关,又比1987年增长3.48%。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镇江市蚕茧产量持续增长。1987年蚕茧产量7740吨,比1978年增长2.4倍;养蚕的张单产也大幅度提高,1978年每张种产茧量全市平均只有21.35公斤,1987年提高到31.7公斤。亩产茧量由1978年的35.15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80.35公斤,增长128.6%。市丝绸公司成立三年,蚕桑生产跨了三大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1985年增产500吨,1986年增产750吨,1987年又增产775吨。我市在促进蚕桑生产持续增长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正确理解发展方针,端正业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应该说是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方针。但是,在一  相似文献   

13.
<正> 镇安县的蚕桑生产,在1984年走出低谷之后,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截至1991底,全县桑园面积达2万多亩,植桑约2千万株,年产蚕茧40余万公斤。特别是1988年以来,平均每年以5万公斤的速度递增。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项副业生产,已成为振兴镇安经  相似文献   

14.
<正>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生产几乎遍及全省。桑园面积由1949年的46万亩发展到1984的126.50万亩;蚕茧产量1949年为6.85万公担,1984年为64.95万公担;张种产茧  相似文献   

15.
<正> 宝鸡县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狠抓多种经营生产,推广实用技术,蚕桑项目发展快,效益明显。199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6457亩,养蚕2500张,蚕茧产量达6万多公斤,产值58万多元,均比1991年翻了一番。宝鸡县蚕桑生产曾两起两落,县丝绸厂80%的原料靠高价外调。为了农民致富,解决原料问题,近年来,宝鸡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蚕桑列入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县政协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1992年县上颁布了发展蚕桑生产的优惠政策;对蚕桑生产任务实行双向承包,县上与各基地乡镇、县业务部门与技术干部及乡镇专干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把蚕桑生产技术普及到广大养蚕农户,以科学栽桑养蚕来促进蚕桑生产发展这一目的,广安县恒升镇于1986年11月2日成立了蚕桑科普协会。按协会章程,会员由热爱蚕桑事业,懂栽桑养蚕技术,有实干精神和组织宣传工作能力的社员组成,协会共吸收会员36人。全体会员,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全镇1987年净增蚕茧3691公斤,比上年增产10.2%,单产达到31公斤,提高9.5%,社员蚕茧收入增加1.8万余元,秋季栽桑75万余株。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蚕桑科普协会给普及蚕桑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现将该会成立一年所开展的活动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7.
<正> 蚕桑是我县多种经营骨干项目之一,近几年发展较快,桑树资源达3961万株。1992年养蚕发种27885张,蚕茧产量以7.3%到16.34%的速度递增,1992年蚕茧产量达649吨。特别是1990年蚕茧产量突破500吨,跨入全省“七五”期间建成蚕茧基地县的行列后,蚕茧质量始终名列全省前矛,连续三年出口日本,为我县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县蚕桑生产在稳定中得到发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蚕茧由七八年的14.45万公斤,上升到八六年的62.5万公斤,比七八年增长4.3倍,翻了两番。产值由七八年的31.8万元,上升到八六年的243.7万元(不包括副产品),增长7.6倍,翻了三番,建成了省蚕桑基地县。  相似文献   

19.
<正>近5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我市的蚕桑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1994年全市新老桑田面积达15万亩,发蚕种18.1万张,蚕茧产量超过10万担.与1989年相比,桑田面积、发种张数、蚕茧产量分别净增10、8、7倍.1995年计划发种25万张,生产蚕茧15万担,成为徐州市重点蚕桑基地县(市)之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正> 兴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悠久的历史,1933年蚕茧产量达32万斤,解放时1949年仅生产蚕茧10.5万斤。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蚕桑生产获得了新生,有了很大的发展,1972年产量过了百万斤。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蚕茧产量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79年总产量达到180.37万斤,1980年蚕茧产量达到225.41万斤,比1972年增长125.41%,比79年增长24.97%。全县蚕茧收入400余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