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品率的高低,是袋栽香菇成败的关键.袋料接种多在夏季高温期进行,此时香菇菌丝的生活力相对较低,杂菌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掌握不当,常常会导致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在香菇接种发菌期,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基数,创造一个有利于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繁殖的环境。根据我地菇农的经验,归纳起来要把好七个关。(一)把好季节关接种过早,气温偏高,易污染杂菌,成品率低;接种过迟,脱袋时气温低,不利菌筒转色,影响秋菇的产量。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低于28℃时开始接种为好。在我区以8月下旬~9月底接种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袋栽香菇杂菌污染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屑袋香菇常见的杂菌有青霉菌、绿色木霉(绿霉菌)、毛霉和根霉(白霉菌)、链孢霉(红色面包霉)等真菌,其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与香菇类似,在生产过程中易与香菇发生争营养、争水、争氧的矛盾,如任其生长繁殖,会很快占领原生产香菇用的培养基,影响香菇产量,甚至导致成批报废,因此杂  相似文献   

3.
香菇代料开放式两步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研究,第一步根据香菇菌丝所产生的酶能分解大分子物质的生理特性,采用选择性基质限制杂菌,开放式接种;第二步在第一步发菌透料的基础上,再加入小分子物质,仍为开放式操作,利用香菇菌丝的数量优势抑制杂菌。采用该项技术,收到了克服杂菌为害、保证香菇产量和节省能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杂菌为害是发展香菇生产的极大障碍,其中以木霉属的菌类如Trichoderma vir-ide(绿色木霉)、T.Polysporum(多孢木霉)、T.harzianum等是香菇最主要的有害杂菌。它们常常侵害和杀死香菇菌丝体,造成香菇的产量显著下降。木霉菌产生各种抗真菌的物质和酶类,使香菇菌丝体衰萎而起有害作用。木霉是兼性寄生菌,通常是腐生性的,绿色木霉还可寄生在香菇子实体上,直接为害香菇更大。多菌灵是防止木霉、青霉等霉菌的有效杀菌剂。为探讨多菌灵对香菇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省段木栽培的香菇发展很快,但杂菌危害也日趋严重。造成香菇减产2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四年来,我室对几种常见杂菌的发生环境,危害状况及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归纳如下。常见杂菌种类 1.环纹炭团菌(Hypoxylon annulatum)俗名黑疔。接种当年菇木过湿,如遇高温高湿,该菌在树皮及断面上产生黄绿色分生孢子堆,繁殖很快,形成颗粒状、瘤状、极坚  相似文献   

6.
在段木生产香菇中,菇木质量的好坏及其保养状况、菇木上杂菌数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香菇产量的高低,甚至是生产成败的关键。然而,对于菇木的保养和杂菌的防除工作,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目前香菇产量提高不快或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于1983和1984年不同的生长季节,在韶关市各县的18个菇场作调查,共采集到杂菌标本150多号(不包括霉菌)。经鉴定,这些标本包括: 一,发生较多、分布较广的有17种 1.流苏状银耳Tremella fimbriata Fr.发生在通风不良,湿度大、菇木含水量过高  相似文献   

7.
宋淑梅  崔德芳 《食用菌》1998,20(3):37-38
栎木栽培香菇在山西晋中地区仍为一新的尝试,随着栎木的接种、菇木养菌过程的进行,杂菌的污染也相继发生,对香菇菌丝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香菇菌丝早期生长阶段的杂菌防治技术已成为菇农所迫切需要的.本文对在晋中地区香菇栎木栽培过程中出现的杂菌种类以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香菇生产过程中遭受多种杂菌的危害,了解香菇杂菌的种类及其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并根据不同杂菌种类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污染,更好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
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连续栽培,杂菌越来越多,致使发菌成功率急骤下降,子实体期也极易感染病害,严重制约了当前食用菌的产业发展.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观察,发现食用菌杂菌有一定的专适性,平菇杂菌不影响香菇,香菇杂菌不影响木耳,就是在同一个类型的不同品种之间也不容易交叉感染,比如说夏秋季节选用高温品种新泰83-7,秋季冬就可选用丰平818或黑平81或冬丰-85等,春天再使用83-7,这样周而复始,就等于每个品种都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果同一个场地同一个品种连续栽培,就可能会感染杂菌,因此说品种换一换产量翻一翻.  相似文献   

10.
阮毅  翁赐和 《食用菌》1994,16(1):36-36
袋料栽培香菇比段木栽培产量高几倍,但袋栽香菇突出的问题是易受杂菌污染,这给菇农在经济上带来很大的损失.我场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攻关,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杂菌污染的措施.香菇的杂茵主要有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是由高温高湿、培养料发酵变质pH值调节不当所引起的.细菌、酵母菌喜微碱性,丝状真菌喜微酸性,杂茵孢子通常在24小时内萌发,10天内完成整个生活史.链孢霉是最易污染的霉菌之一,生长极快,传播力很强,若管理不当,5天左右整个菌室一片桔黄,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根据杂菌在栽培中的主要污染情况,应采取以下  相似文献   

11.
在危害食用菌生长的所有杂菌中,木霉威胁最大.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能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木毒还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代料香菇病虫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省代料香菇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在该省推广应用年限的延长,一些传统的当家品种抗性逐年下降,而适应这种特殊栽培环境的杂菌、病原微生物、害虫基数却在不断积累和增加,使得香菇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香菇产量与  相似文献   

13.
链孢霉孢子呈桔红色,是一种适应性很强,蔓延极快的袋栽香菇竞争性杂菌。它在25~30℃下在6小时内孢子能萌发成菌丝,气生菌丝很旺盛,48小时后又繁殖出大量孢子,能冲破塑料袋散发,严重污染环境,对袋料香菇生产危害极大。链孢霉的菌丝一般在香菇菌棒的料表层繁殖,料内少有生长。笔者经几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预防和减轻链孢毒危害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闽东地区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代料袋栽香菇生产的良好基地.近年来,袋栽香菇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杂菌病害的种类及数量也增多,危害也加重.福建宁德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对该地区香菇的杂菌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防治方法做了调查,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袋栽香菇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菌侵害,一旦发生污染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防止杂菌污染是袋栽香菇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与实践,对袋栽香菇的杂菌污染原因进行了剖析.(一)栽培原料质量差①杂木屑没有充分晒干,在贮存期间引起了霉烂;或木屑过粗,在制菌筒时剌破袋壁而造成直接感染.②石膏粉不纯,红糖发酸,麸皮霉变,都会导致杂菌污染.过磷酸钙未经火炒研细即直接使用,拌料中难以均匀,其颗粒与其它原料扭结成团易发生绿霉.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过程中,一个极为严重的“致命伤”是菌袋受杂菌污染的问题。武汉市有一个农场,接种10万袋,杂菌污染7万袋,损失4万多元。湖南省有一个县,接种30万袋,菌袋成品率仅有70%。菌袋污染,增加了成本,而且直接影响香菇产量和经济效益。因而成为栽培户的一大威胁,也是科研部门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实践经验,要根绝菌袋污染源,关键措施在“十防”。一、原辅料防变质:原辅料霉烂变质,容易孳生杂菌。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宁夏香菇产业发展,通过调整菌袋配方组分和比例、选择适宜的香菇品种和种植模式、严格控制出菇时间等关键技术,在形成相对稳定的含水量之上降低了杂菌污染率,在彭阳成功引进种植了香菇品种L808。通过技术示范,香菇产量为0.5~1.0 kg/袋,纯收入3.8元/袋,每茬收入8 000~10 000元/棚,填补了宁夏香菇生产的空白,且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5,(4)
以小辣椒秸秆为主料袋栽香菇。配方试验结果,供试配方4(辣椒秸秆屑75%,栎木屑15%,麸皮6%,其生物转化率120%)与配方5(辣椒秸秆屑70%,栎木屑20%,麸皮6%,其生物转化率119%)栽培香菇,在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子实体产量、品质等性状与纯栎木屑栽培香菇无差异,且抗杂菌污染性状优于纯栎木屑料栽培香菇。  相似文献   

19.
香菇生产过程中常因杂菌感染,挽救不及时造成严重损失。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调查,初步查清了其杂菌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如下。(一)接种时间过晚。在农村栽培香菇时主要采用开放式接种,半生料栽培,感染杂菌机会多。因此要适  相似文献   

20.
香菇菌袋污染原因剖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香菇菌袋的主要霉菌有绿霉、根霉、毛霉、青霉等种,其次是链孢霉和曲霉(包括黄曲霉和黑曲霉)。这些种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因而制袋期围绕杜绝和杀灭霉菌营养体、繁殖体和休眠体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至关重要。1 菌袋污染原因剖析杂菌污染菌袋分为两种类型:先天性污染和后天性污染。先天性污染,即杂菌繁殖体、休眠体和营养体本身存活于培养料中而没有被杀死,萌发后造成培养基污染;后天性污染,即杂菌已在培养基中不存在,由于料袋搬运、接种、扎袋封口不严密造成杂菌乘隙而入导致的菌袋污染。11 袋头污染 为塑料袋两头扎封不牢固或是扎封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