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撒播的杉苗,我省一般不进行“清棵蹲苗”。因此苗木立枯病严重,质量较差。杉苗“清棵蹲苗”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苗地的土壤通透性能,清除田间杂草,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苗木生长。土壤通透性不好,不利于苗木生长,但适宜于立枯病菌的繁殖,所以土壤环境对苗木立枯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县实践证明,撒播杉苗不但需要进行“清棵蹲苗”,而且也能够进行“清棵蹲苗”。进行“清棵蹲苗”主要掌握三个环节:1.要做适宜宽度的苗床  相似文献   

2.
吴田山古树     
福建省长泰县吴田村有几株神奇又罕见的古树名木。 连体“杉榕树” 在海拔800多米的吴田村后山岗有棵杉榕连体树,胸围两人合抱,树干高2米处始见油杉枝叶,而树梢却是榕树树冠,中段杉榕枝叶参差,又清晰可认。油杉枝条下垂,叶尖浓绿,榕枝舒展,叶宽青翠。两种枝叶,争奇斗妍,互相媲美,树体共生。据村里90多岁高龄老人说,从前,原是一棵大油杉树,不知何年何月,发现顶端权干处寄生一株小榕树,也许是鸟的功劳吧。日久天长,油杉树冠减少,榕树枝繁叶茂,逐渐形成了杉榕连体的奇观。油杉是国家二级珍稀植物,杉榕融为一体更是奇特。 同根“公孙樟” 三娘子自然村旁一株千年古樟,胸围四人合抱,躯干铮铮傲骨,枝权交错,翠叶苍龙,历尽沧桑,宛若“绿色的活化石”。仰望擎天巨冠,遮地半亩。西侧2米处,同根萌生的一株大樟  相似文献   

3.
家乡老柳树     
家乡村口有四棵老柳树。爷爷说这四棵老柳树是“村标”,是家乡的风水。每当我外出归家时,走到离村还有五里路的山弯处,就能感受到老柳树的亲切“问候”。老柳树像“四大天王”一样,两两并列于村南入口。靠路边两棵干高丈余,胸围6人连手才能抱拢,如两把巨伞给路口搭了个绿色的拱门;另两棵主干苍劲,分枝丛束,丝条飘逸,微风里、阳光下像两条巨龙昂首腾空,其势威严、大气、磅礴。柳下有泉眼,涓涓汇入路西洼地,造就一泓池水,其中芦苇丛生,百鸟争鸣。平常日子,老柳树下是孩子和老人们放飞欢笑的乐园。每逢村中大事,老柳树上吊着的那口铁钟就会响起…  相似文献   

4.
霍山县石家河公社庙冲生产队,根据山区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杉漆混交,积极发展杉木、生漆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1971年以来,共发展生漆250多亩,种植漆树19,800多棵。经过精心管理,普遍生长良好,早栽的3,000棵漆树已开始收益,1974年共收割生漆80多斤。预计到1980年生漆年产量可达1,000斤。生漆属于一种特种经济林,用途广,经济价值较高,但寿命较短。一般从栽种到连续收割5-6年,总共只有上十年时间。为了搞好接班林,庙冲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采取漆树林里种杉树,实行杉漆混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走进河北省平泉县前卫林场瓦庙子果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绿色。果园门前的围墙上非常醒目的“再现林茂果丰”六个大字,更让人对果园的主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6.
利用瓦筒和PVC管两种不同容器对“粤引无核荔”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瓦筒苗具有生长良好、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场位于开化县西部,植物生长期约240天。培育杉苗多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播种,“清明”左右杉苗出土揭草,杉苗地上部份生长期约210天。为了培育粗壮高大的杉苗进行造林,我们于一九七三年开始进行杉木秋播育苗试验,并将试验结果用于大田生产,通过四年来的实践证明杉木秋播育苗比春播育苗好。  相似文献   

8.
杉苗猝倒病,又称杉苗立枯病,是杉木苗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常常造成杉苗成片死亡。控制该病的发生,是当前杉苗培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选择经济有效的农药品种,以及最适施药时机,我们从1980年春开始,连续两年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9.
杉木秋播育苗是九月份播种,约经18天左右杉苗出土揭草,冬季用茅草搭暖棚防冻,次年“清明”前后撤去暖棚。杉苗于冬季,或次年春季出圃造林,亩产苗3.6万株左右。我场立江分场从一九七三年以来,年年进行杉木秋播育苗,苗木质量好,杉苗平均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曲江县小坑林木场种子园用广西融水的杉木优树枝条做接穗,该场的杉苗做砧木,嫁接成功一棵生长特别优良的杉树,11年生,树高达18.6m,胸径达36.5cm、材积达1.1m~3,被人们称为“杉树王”。照片为该场的科技人员对该树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杉王     
中国“杉王”生长在贵州省习水县太平坝。“杉王”青翠挺拔、枝叶茂密,树形苍劲、蔚为壮观。相传,南宋年间(公元1204年),宋王朝军队赴黔“平蛮”,一名叫袁世盟的头目率兵屯田于太平坝栽下此杉,至今已有800年历史。红军长征途经习水时,周恩来同志曾观赏此杉后称赞道:“这么大一棵树,可称得上全国杉王。”1976年,南京林学院一教授考察此杉后认定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杉树。“杉王”高44.8米,胸径2.33米,冠幅22.6米,主干积木体积84立方米。在漫长的风风雨雨中,“杉王”13年前曾“生病”,幸有“神医”诊治,很快“康复”。“杉王”至今生长良好,胸径平均每年增粗4毫米,且雌雄花同棵并开,胚胞抱子,球果累累,葆其浓墨重彩之风韵,使无数探奇者纷至沓来。为给人们提供目睹“杉王”芳容之便宜,习水县已投资120余万元,维修、改建了前往太平坝的公路。中国杉王@陆远科 @陆蓉  相似文献   

12.
金秋时节,内乡县东北川村果香四溢,满载着苹果、葡萄的大车、小车沿着新修的邵阳公路进进出出,昔日落后贫穷的东北川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林果之村,富裕之村。说起这些变化,人们不能不提起邵元龙。 1978年,邵元龙初中毕业回到家乡,老队长看他聪明有志气,就放心地把5000多棵苹果苗的嫁接任务交给他,他在一无经验,二没技术的情况下,凭着一股子钻劲,硬是学会了嫁接技术,5000多棵苹果苗一次嫁接全部  相似文献   

13.
<正> 研究林木病害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型有助于揭示出病害种群的扩散和流行规律,还可以利用空间分布型的信息进行精确有效的抽样设计。杉苗猝倒病是杉木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我市每年发生5,000多亩,给杉苗带来了较大损失。1984年5月,我们对春播和秋播杉苗猝倒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本文用三种理论频次分布和几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了杉苗猝倒病空间分布型。一、研究方法(一)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侗族的“女儿树”聚居在贵州的侗族,每当家里生了孩子、就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十株或上百株杉树苗,称之为“女儿杉”,等待孩子长大结婚时、这些杉树便是新婚夫妇的家产了.傣族的“定居树”傣族人每迁到一个新的寨子居住,都要在自己的新居周围种树苗,让它生根、开花、结果.哈尼族的“龙树”云南红河畔的哈尼族,每年春天森林萌发时,要举行祭“龙树”活动,他们认为森林是哺育人类的“阿妈”,因此祭龙树时,要泼洒吉祥的水,祝愿五谷丰登,生活美满幸福.黎族的“合欢树”我国海南岛的黎族,男女青年确定爱情时,女方赠给男方两棵“订婚树”,结婚时,新  相似文献   

15.
经2a试验结果表明,立秋后对圃地杉苗继续施N肥,不会降低杉苗的抗寒能力,对杉苗无明显生长效应,秋后施N肥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6.
平安树     
家乡屯子西头有两棵同根生的大柞树,爷爷奶奶叫它“平安树”。爷爷说他记事时,屯子西头就有这两棵树。那时,树上挂口大铜钟。爷爷是儿童团长,负责村里站岗放哨工作。有一天,爷爷发现远处的公路上尘烟四起,有一股煞气向村中扑来,爷爷灵机一动敲响了树上的铜钟。钟声吓退了鬼子,保了乡亲们的平安。爸爸和我都是在这两棵“平安树”下长大的。我在外地工作,但我仍念念不忘保佑家乡父老平安的这两棵树。去年我回了趟家乡,乡亲们都健在,唯独没有了屯子西头那两棵“平安树”。爷爷说是被人偷走了。还说自打这两棵树被偷走以后,乡亲们就没过过安生的日子,不是刮黄风、闹春旱,就是下涝雨、发洪水,冲得山上、田地里一条沟一条沟的,就跟鸡爪子似的。乡亲们从此走上了贫困的道路。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想,人们应该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树木的道理。一时的贪图私欲毁了树木,也就等于毁了自已的家园,断送了平安。如今,人们又在两棵“平安树”的位置上栽上了两棵松树。两棵松树长势很好,全屯人都备加呵护。希望这两棵树长大后继续保佑乡亲们平安、幸福。平安树@张明喆  相似文献   

17.
在安徽省天长市金集镇草西村,一提到翁秀平这个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都说他是这片黄土岗绿化的功臣。走进翁秀平的造林基地,站在草庙山的土山顶上向四周眺望,昔日的黄土岗子,现在已是郁郁葱葱,一棵棵碗口粗的意杨、水杉长得笔直挺拔。翁秀平告诉笔者,林场现有1400亩意杨、600亩水杉、300亩刺杉,林木蓄积量近1.95万立方米,折价达85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杉木“过渡法”造林是在两年中用两次移栽完成造林.第一年将一年生苗密集移栽在占造林地3%的面积上.第二年把密集移栽的杉苗带土分散移栽在整个造林地上.此法有利于集约经营、营造针阔混交林、减少抚育年限,补苗可常年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东坡饮茶     
据说苏东坡有一次外游,在一座庙中休息时遇到了寺庙的住持老道,由于老道并不认识苏东坡,因此只是冷淡地对苏东坡说:“坐”。又吩咐道童:“茶”。待他与苏东坡交谈后发现这人才华过人,遂把苏东坡引至厢房,客气地说:“请坐”。又让道童“敬香茶”。  相似文献   

20.
10年前的平利县王家湾还是茂林覆盖。但由于疏于管理,连年偷砍乱伐,到1989年林木被砍伐殆尽,王家湾变成了荒凉山坡。1991年以后,王家湾3组村民连续两年共栽了5000余株杉苗,但由于连续两年春旱少雨,杉苗成活率不高。1992年秋,他们又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