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9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成果就运用到了水稻栽培中。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叶龄进程,定量化诊断水稻生育过程和器官进程,依照高产形成规律以定量化衡量群体质量和相关动态指标,然后利用调控方法定量的方法原理全程定量化栽培技术指标,从而系统集成这两部分,让水稻能够精确定量诊断管理。由此使不同技术运用和相互间的配合都可以事先适时适量且最大限度发挥利用效率,达到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良好目标。而这也是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趋势,其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2.
杜永林 《农家致富》2010,(10):32-32
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1.技术概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在叶龄模式和群体质量两大栽培理论与技术成果基础上,以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以最必需、  相似文献   

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建立在对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深入了解基础上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和栽培技术的定量三部分。试验应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研究的"优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大面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20 世纪80~90 年代,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成果就运用到了水稻栽培中。而水稻精 确定量栽培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叶龄进程,定量化诊断水稻生育过程和器官进程,依照高产形成 规律以定量化衡量群体质量和相关动态指标,然后利用调控方法定量的方法原理全程定量化栽培技术指标, 从而系统集成这两部分,让水稻能够精确定量诊断管理。由此使不同技术运用和相互间的配合都可以事先适 时适量且最大限度发挥利用效率,达到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良好目标。而这也是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 趋势,其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产发展急需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8.
正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已经着手对水稻的高产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对于水稻高产技术攻关已有丰富的成果,将多种水稻高产技术进行整合并推广,为我国的粮食来源提供牢靠的保障。1水稻高产技术综述随着水稻高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要技术种类包括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插播高产技术、麦秸全量还田稻作技术、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技术以及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等。1.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发展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了有力的栽培技术支持,工作人员秉持着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的原则,平衡了投入与产量的关系,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章从分析永胜县的气候及土壤现状入手,阐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与技术要点,旨在为水稻的持续高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由南京农大的凌启鸿教授等有关人士在继承前人有关水稻器官建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的研究,系统阐明了水稻形态建成与产量形成的相关生长学,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水稻不同品种类型的生育进程叶龄模式,同时提出了高产群体特征及数量、质量指标,指出了实现这些指标的栽培途径与按叶龄优化调控的技术,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稻作理论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基础,提出了水稻新的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以往的水稻栽培技术只局限在定性的基础,而精确定量栽培则更进一步的将栽培技术细化精确到量上。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调控基础上,集成精确诊断与管理技术而形成的水稻栽培模式。它是通过精确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预先设计的"水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为探索水稻种植最高海拔区水稻产量潜力,检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适应性,探索当地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2012年邳州市承担了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工程",对水稻机插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初步形成了适合邳州市水稻生产的机插水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邳州市发展水稻机插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控制作物群体质量的基础上,对水稻进行精确诊断与管理相结合的一项现代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为了构建水稻在抽穗至成熟期形成高光效群体,运用定量施肥调控技术,对水稻各部器官的生长作定量定向管理,达到控制群体、培壮个体、提高积累,最终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而获得高产。该项技术具有高产、优质、省工、节本、减药、控病的优势。2008年嵩明县严格按照昆明市植保站的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控病增产技术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6):22-23
当前农业生产体系中高水平农业技术众多,其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也相当可观。我国作为水稻种植大国,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研究相对深入,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试验材料与方法阐述、结果与分析详细论述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各方面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我县水稻最优群体数量,寻找最佳晒田指标,完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创建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东川的实践应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依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依据调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方法把栽培技术指标全程定量化.能显著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目的栽培技术。在南京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栽培过程当中,有效运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可实现水稻高质高产。因此,要求优化改进各项措施并综合利用,实现技术应用成效的高质获取,完成高质高产水稻种植。基于此,针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调控基础上,集成精确诊断与管理而形成的新技术,根据水稻高产的生育规律,以"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等为关键技术,通过叶龄诊断、基本苗、肥料总用量、肥料施用比例和灌溉水调节的精确定量,促进水稻高效生长,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在云南省农科院帮助指导下,结合陆良县稻作环境和品种多样性特点,开展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性品种、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措施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探索和明确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