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洲班潜蝇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3龄浸叶法在1996-1997年对广东省不同的用药水平地区植株上美洲班潜蝇种群对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以英德九龙地区作物上美洲班潜蝇种群对药剂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最敏感,而惠州福田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地上述药剂相对较耐药。  相似文献   

2.
用功夫对美洲斑潜蝇3龄幼虫进行抗性品系(Cy-R)筛选,经50代选育,抗性指数提高到49.14倍,筛选前的LC50值为0.0152g/L,筛选后的LC50值为0.2506g/L。敏感品系选育试验表明,经10代筛选,抗性指数由筛选前的5.00倍降低至1.00倍。对功夫产生抗性的品系对灭扫利和速灭杀丁有交互抗性,而对杀虫单,毒死蜱,害极灭无交互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为6.30倍,4.07倍,1.41倍,1.35倍和1.05倍。  相似文献   

3.
香瓜上美洲斑潜蝇化学防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效试验对农保乐,农哈哈杀虫素,杀虫单、毒死蜱、功夫、灭扫利和万灵轮用在大田中防治香瓜上美洲斑潜蝇的效果和对天敌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农保乐、农哈哈杀虫素、毒死蜱、功夫、灭扫利和万灵轮用处理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是90.89%、89.85%,84.95%,84.35%,73.76%和56.78%,防治收益分别为4306.40、4271.10、3783.80、3722.20、2294.60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豇豆地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斑潜净微乳剂、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和1.8%害极灭乳油等药剂在大田中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10d以上,生产上防治时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用药膜法(成虫)、浸叶法(幼虫)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及田间种群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并在1998年至2002年对昆明市官渡区南美斑潜蝇和元谋县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进行了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Avermectin类农药对斑潜蝇同一种群的成虫和幼虫的毒力不同,幼虫比成虫更为敏感;在云南省南美斑潜蝇的4个田间种群中,最为敏感的是云南省曲靖市蚕豆南美斑潜蝇种群,最具有耐药性的是昆明市北郊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温室蔬菜南美斑潜蝇种群;1998年至2002年的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对1.8%爱福丁乳油的敏感性呈波形曲线变化,其中2000年官渡及元谋的2个斑潜蝇田间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实验种群与田间种群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南美斑潜蝇比美洲斑潜蝇更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的空间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时期对豇豆相同生育期的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密度较小时(<1头·株-1),空间分布均符合Posion分布,空间分布的图式是随机的;但在种群密度较高时,空间分布均符合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的.豇豆上美洲斑潜蝇垂直分布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嗜好在嫩叶上产卵;随着作物向上生长和斑潜蝇种群密度的提高,分布逐渐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7.
<正>为害我国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有4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葱斑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为害;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 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为害种,在我国内陆广大地区造成严重为害。1分布美洲斑潜蝇已迅速蔓延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8.
沙蚕毒素类农药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杀虫双、易卫杀、多噻烷、巴丹对美洲斑潜蝇各龄幼虫、雌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成虫取食忌避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美洲斑潜蝇1、2、3龄幼虫对杀虫单最敏感,其LC50分别是0.1061、0.1264、0.1600g/L,其毒力回归曲线斜率分别是:7.9780、6.9561、5.1864。美洲斑潜蝇幼虫对沙蚕毒素类农药以1龄最敏感,3龄幼虫对该类农药的LC50是1龄的  相似文献   

9.
在菜豆上进行了几种农药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调查五种农药对美洲斑潜蝇的致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防治效果均较好,且持效期长;48%毒死蜱乳油和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防治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单项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较好的措施有保护利用天敌,及时处理植株残体,田间设置“粘蝇纸”,以及采用乐斯本、爱福丁,害极灭、巴丹、杀虫单、蝇明净等药剂在低龄幼虫盛发时进行防治,把这些措施配套用综合防治区,结果综防区的产量比对照区增加27.1%。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999年陕西省咸阳市先后发现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经普查,2种斑潜蝇广泛分布于咸阳各个县(区、市)多种蔬菜及棉花、油菜、薯类、花卉等经济作物。通过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轮作倒茬、深翻改土、摘除虫叶、黄板诱杀、积水灭蛹、盘接蛹法等农业、物理措施和阿维菌素、灭幼脲等药剂可有效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黄曲条跳甲药剂敏感性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浸叶法对福建省不同地区黄曲条跳甲的药剂敏感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敌敌畏的药剂敏感性普遍处于敏感性下降到低抗水平,少数菜区达到中等抗性水平;不同地区的黄曲条跳甲对氯氰菊酯的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达到中抗或高抗水平.总体上,闽东南沿海地区的黄曲条跳甲药剂敏感性水平普遍低于闽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在乌鲁木齐、昌吉、米泉等地温室蔬菜上 ,发现黄瓜、葫芦、豆角、茄子、辣椒等多种蔬菜 ,受潜叶蝇危害 ,造成各种虫道 ,轻者植株发育迟缓并减产 ,严重者整个叶片布满虫道 ,引起叶片枯死脱落 ,甚至绝收。针对存在问题 ,我们开展了实验研究。首先进行了危害情况调查 ,对上述地区调查结果显示 ,斑潜蝇寄主范围广泛 ,已调查到的寄主作物包括 14科 42种植物。其中对豆科、葫芦科危害最重 ,特别是四季豆和豇豆 ,危害率达10 0 % ,其次是葫芦和黄瓜 ,危害率达 84%和 75 .8%。在一些周年生产的温室 ,植株被害率都在10 0 %。经制片镜检和国内有关专定鉴定 ,目前已鉴定出危害我区温室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是斑潜蝇属的美洲斑潜蝇 (L 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番茄斑潜蝇 (L iriomyza bryoniae Kahen)和南美斑潜蝇 (L 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幼虫防治试验可以看出 ,参试的 6种药剂对斑潜蝇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杀虫敌防效达 9 7.0 8% ;爱福丁为生物药剂 ,在蔬菜上使用比较安全 ,可以推荐使用。蛹药剂喷洒试验结果 ,杀虫敌防效最好 ,15 0 0倍液防效在 94.97% ,其余药剂防效较差。蛹毒土实验 ,采用的三种药剂 1∶ 30的配比 ,羽化率在 7%以下。成虫毒杀 7种药剂实验 ,以杀虫敌、好年冬、杀虫单?  相似文献   

14.
旨在明确美洲斑潜蝇在陕西省的发生危害特点,了解其对不同杀虫剂种类的敏感性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美洲斑潜蝇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2016年对陕西省杨凌地区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番茄和黄瓜的受害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7种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毒力和防效。结果表明,4月份前番茄和黄瓜上美洲斑潜蝇发生较轻,随后逐渐加重,7-9月为危害高峰,10月后危害减轻;全年黄瓜受害重于番茄。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50%灭蝇胺WP、31%阿维·灭蝇胺SC和2.8%阿维·高氯EC不仅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5.41mg/L、1.42mg/L和2.87mg/L,而且持效期长,药后7~10d防效仍超过81%,应用效果较好,建议作为首选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海南地区2种生态位极其相似的外来入侵斑潜蝇,即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与三叶斑潜蝇(L. trifolii)种群动态的连续调查与分析,以了解2种斑潜蝇的竞争取代过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连续8年在海南地区对美洲斑潜蝇与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归纳分析,并结合抗药性测定、温度及生殖干扰等研究,对海南地区2种斑潜蝇的种群更替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三叶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广于美洲斑潜蝇。三叶斑潜蝇的分布已从2006年的4个地区扩展到海南全省。从2006年三叶斑潜蝇在海南省三亚地区被发现至今,其种群比例逐年递增。2012和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三叶斑潜蝇已成为三亚、乐东及陵水三地的斑潜蝇优势种,其种群比例均在95%左右。【结论】与美洲斑潜蝇相比,三叶斑潜蝇竞争优势更明显,主要原因是生殖干扰能力强、适应的温度范围广、抗药性强、寄主范围广等,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较大,应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是害虫种群重要的特性,明确稻纵卷叶螟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性有利于稻纵卷叶螟防控措施的制定。试验分别测定了广西合浦和南宁、湖南长沙和浙江杭州4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幼虫解毒酶活性和其对不同药剂(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探讨了不同地理种群间解毒酶活性及药剂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4个不同地理种群间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具有种群差异性。长沙种群具有较高的酶活性,而合浦种群酯酶活性最低,南宁种群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最低,合浦、南宁和杭州种群具有相似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稻纵卷叶螟4个不同地理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在1~4倍之间。在所检测的几种药剂中,南宁和杭州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合浦和长沙种群;南宁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种群;合浦种群对甲维盐的敏感性最高;长沙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最低;浙江杭州种群对多杀菌素敏感性最高。稻纵卷叶螟幼虫解毒酶活性和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具有地理种群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地理种群的相关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7.
气象因子对美洲斑潜蝇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美洲斑潜蝇种群数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美洲斑潜蝇种群数量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均呈指数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与日照时数无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美洲斑潜蝇种群数量的自然对数与气温关系最密切,偏相关系数为-0.592**;其次是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277**。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对杀虫单等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以安徽太湖县敏感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lker)自然种群为敏感种群,根据用药水平差异,有代表性地选用浙江,江苏和安徽3地区田间种群,监测了二化螟对杀虫单等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1)浙江慈溪二化螟3幼译杀虫单已产生高水平抗性(RR=54.6),对杀螟松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3.9),对敌敌 氰戊菊酯仍较敏感;(2)安徽安庆二化螟3龄幼虫对杀虫单处于中抗水平(RR=10.8),对杀螟松,敌短短 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3)江苏兴化二化螟3龄幼虫与安庆相似,对杀虫单中抗(RR=12.6),对其它被试药剂仍较敏感;(4)不同地区用3龄和6龄幼虫测定的抗药性水平相近,同时用太湖敏感种群和慈溪高抗种群进行的增效试验表明,TPP 对杀虫单无增效作用,但PBO在抗性种群中对杀虫单有 一定的增效作用,说明该种群对杀蝗抗性与多功能氧化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拟合了美洲斑潜蝇发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了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试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及生殖力表,计算了种群增长参数,分析了种群增长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发育、存活、繁殖均有显著的影响。美洲斑潜蝇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条件为27.5℃~30℃。在适温条件下,美洲斑潜蝇发育快,存活率高,繁殖力强,种群增长迅速,在其他适宜环境条件的配合下,该害虫极易爆发成灾。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江浙地区二化螟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2007年测定江苏、浙江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阿维菌素及拟除虫菊酯类等9种杀虫剂的抗性,以及6类20种杀虫剂对东海二化螟的毒力,为指导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龄幼虫点滴法测定。【结果】(1)瑞安、苍南、高淳种群对杀虫单具有极高水平抗性(164.8~248.1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具有中等水平抗性(18.1和25.1倍)。(2)5个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变化很大,其中瑞安、苍南、高淳种群为极高水平抗性(204.8~1395.2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未检测到明显的抗性(1.8和3.1倍)。(3)瑞安、苍南种群对氟虫腈为中等水平抗性(12.3和26.8倍),其它3个种群为敏感水平(1.3~2.9倍)。(4)苍南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水平的抗性(7.6倍),其它种群尚处于敏感水平(0.9~2.0倍)。(5)瑞安、苍南种群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为中~高水平的抗性,其它3个种群对除氰戊菊酯以外的4种拟除虫菊酯为低~中水平的抗性(5.3~31.2倍)。(6)测试的20种药剂对东海种群二化螟的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高效氟氯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辛硫磷、喹硫磷、呋喃虫酰肼、三唑磷、哒嗪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氟硅菊酯>杀虫单。【结论】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药剂的抗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的抗性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