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灰葡萄孢及其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灰葡萄孢及其毒素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用抑菌圈法测定毒素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 ;用浸渍法测定毒素的杀虫活性 ;以种子幼根幼芽生长抑制率为活性指标 ,测定毒素对杂草种子发芽力的抑制活性及对农作物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在杂草出苗后喷施毒素 ,测定毒素对杂草幼苗的杀伤活性和对出苗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 ,3d内灰葡萄孢毒素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 5 6 %以上 ;1d内毒素对马铃薯环腐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 6 mm,对白菜软腐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 9m m;毒素原液对黏虫、小菜蛾和菜青虫的杀伤活性很小 ,对反枝苋和牵牛花等双子叶杂草幼苗的杀伤活性达 10 0 % ,对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苗后生长影响很小。毒素对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 ,对禾本科作物种子发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顶孢霉Ahy1对作物的安全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生理生化分析法,测定了顶孢霉(Ahy1)孢子悬浮液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体内酶活性以及对6种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悬浮液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及根长生长表现出高抑和低促作用;对小麦种子中4种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黄瓜种子中SOD、POD表现为促进作用,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2.51%和-35.96%,对CA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ro含量影响不明显.对菜豆、小麦、玉米、辣椒、茄子、黄瓜6种供试作物株高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8.62%、-8.12%、-11.11%、-8.56%、-6.61%和-1.71%;对菜豆、小麦幼苗鲜质量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21.10%、-14.29%,对辣椒、菜豆、茄子和小麦干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6.41%、-15.59%、-15.10%和-9.50%,表现促生作用,但对黄瓜和玉米的干质量表现抑制作用.【结论】Ahy1菌株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供试作物21d后,均未见任何发病症状,植株生长正常,对供试作物生长没有明显可见影响.  相似文献   

3.
灰葡萄孢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和除草活性成分分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别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灰葡萄孢毒素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用浸渍法测定其杀虫活性,以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阻为指标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灰葡萄孢毒素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2%、61.6%和56.4%;对马铃薯环腐病和白菜软腐病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和9 mm;对杂草和禾本科作物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在供试植物出苗3 d后喷施毒素,24 h对反枝苋和牵牛花等双子叶杂草幼苗毒杀活性达100%,而对禾本科的作物影响很小;对黏虫、小菜蛾和菜青虫  相似文献   

4.
以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阻为指标,测定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毒素对马唐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100%,但对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小.在供试植物出苗3 d后喷施毒素,发现对马唐幼苗有致萎活性,但对出苗7 d的幼苗没有作用;对稗草、狗尾草幼苗无毒杀作用.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以白菜、玉米、小麦为受体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柴胡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腐解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柴胡后茬种植的作物种类。结果表明:柴胡腐解液对白菜和玉米种子各发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02%~100.00%和1.12%~89.25%;对白菜幼苗有抑制根长和促进苗高的双重作用;对玉米幼苗根长和苗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05%~85.93%。柴胡腐解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地上部分腐解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化感作用呈现低促高抑的效应,而地下部分腐解液则表现出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柴胡地下部分腐解液对受体作物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上部分腐解液。柴胡腐解液对白菜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小麦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弱。因此,与白菜和玉米相比,小麦更适合作柴胡的后茬作物。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2种方法获取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茎和叶水浸液,对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番茄和油菜等6种作物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并对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幼苗进行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各水浸液对6种作物的种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稻、小麦和玉米3种作物的幼苗生长受到影响,处理间差异显著。根茎和叶粉碎液的不同浓度对玉米的生长影响不同,浓度越高影响越大,各浓度处理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敏  胡丽  杨春平  陈华保  杨继芝  龚国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65-1766,1785
[目的]探索木霉L24菌株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试材,采用木霉L24菌株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浸种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处理小麦,测定并比较小麦幼苗形态与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结果]木霉L24菌株浸种与喷施2种方式处理对小麦的根长、叶面积和苗高均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小麦过氧化物酶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木霉L24菌株低浓度浸种处理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低浓度喷施处理有利于增加苗高,而低浓度喷施和浸种处理则利于增加叶面积;喷施300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1.9455mg/g);喷施500倍处理的根系活力最高;浸种300倍处理的POD活性最高(1.50×10-3U/g);喷施高浓度处理更利于小麦MDA含量的降低。[结论]该试验证明了木霉菌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利用拟轮枝镰孢菌毒素抗性筛选的试验方法,制备拟轮枝镰孢菌毒素粗提液,测定不同稀释倍数毒素粗提液对2个玉米杂交种和4个玉米自交系处理4和6 d后的种子发芽抑制率、胚根生长抑制率以及幼苗致萎效果,分析不同抗性玉米种质、毒素稀释倍数和处理时间对玉米种子发芽、胚根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感杂交种豫玉22与抗性杂交种农大108的种子发芽抑制率和胚根生长抑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处理后4、6 d时,前者的种子发芽抑制率、胚根生长抑制率分别比后者高7.2%、11.3%、12.7%、11.8%。在对玉米杂交种幼苗致萎蔫试验中,用稀释2倍和5倍的毒素粗提液处理,豫玉22与农大108杂交种幼苗间的萎蔫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拟轮枝镰孢菌毒素粗提液对不同抗性玉米种质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为利用拟轮枝镰孢菌毒素粗提液对玉米品种进行苗枯病抗性鉴定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秀雨  马秀花  李玮  沈硕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444-3452
【目的】构建芽孢杆菌复合菌群,优化菌群组合并研究其杀草谱、作物安全性及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为开发新型生物除草菌剂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芽孢杆菌D30202、JZ1-1-9、JZ2-4-15和JZ2-2-1为材料,采用皿内对峙试验测定菌株间的相容性,并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确定构建复合菌群的菌株和组合时期;通过种子萌发袋法测定复合菌群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根长、芽长抑制率和干重、鲜重抑制率以优化菌株组合类型;采用盆栽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群进行杀草谱及作物安全性评价,测定作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 3种防御酶活性作为对野燕麦除草活性反应的指标。【结果】待选菌株两两之间无拮抗关系且生长周期一致,由菌株D30202、JZ1-1-9和JZ2-4-15构建的复合菌群2-9-15为最优组合。菌群2-9-15抑制野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果最明显,根长和芽长抑制率分别为39.17%和73.49%,幼苗鲜重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25.11%和21.26%。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群2-9-15的除草广谱性及作物安全性均优于精喹禾灵,除禾本科作物青稞外,菌群2-9-15对玉米、藜麦、小麦、蚕豆、豌豆和马铃薯等当地主栽作物安全性高。3叶期野燕麦分别经精喹禾灵和菌群2-9-15喷施处理3 d后,叶片MDA含量、SOD和CAT活性下降趋势一致。【结论】复合菌群2-9-15具有较高的抑草活性及广谱性,具有开发为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生理活性物质分析和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除对根结线虫和大豆孢囊线虫的卵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外,其代谢产物对多种作物有生理活性.在番茄幼苗上30d的试验结果表明,以10.5万孢子/mL浓度的培养滤液,促进番茄生长作用最明显,地上部鲜重平均比对照高4g,根重高0.2g.大豆、小麦、水稻种子对该滤液敏感程度有差异.大豆最敏感,8×107孢子/mL,80~160倍稀释液就具有促进萌发和生长作用,其中120倍稀释液最显著.其次是水稻种子,20倍稀释液作用明显.小麦种子最不敏感,10倍稀释液才表现出刺激生长作用.在各处理中,高浓度滤液均相对表现出抑制萌发和生长作用.培养滤液经柱层析分离收集到 2个蛋白峰,SDS-PAGE分析 2种蛋白分子量分别为 12000和28000.用大豆种子(南农88-48)测定这2种蛋白的生理活性表明均有明显刺激萌发和生长的作用,而透析出的培养液,同样方法处理大豆种子发现均无调控生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菌的代谢产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位于蛋白组分中.  相似文献   

11.
用赤霉菌(Fusariumgraminearum)病麦粒水浸滤液、蔡氏(Czapek)液体培养滤液及马铃薯液体培养滤波处理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萌动种子,测定其胚根、胚芽生长长度.结果表明,三种培养滤液体积分数大时可抑制根、芽生长,体积分数小时则促进其生长,具双重生物效应.T-2毒素仅具抑制效应.病菌滤液和纯毒素均可用于鉴定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中除草活性物质的筛选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试验对一些主要的植物病害真菌毒素的除草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供试杂草为田间杂草反枝苋、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F-8菌株的培养滤液不仅对反枝苋、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它们的根、茎生长抑制也很强;F-5菌株的培养滤液可强烈地抑制反枝苋种子萌发及根茎的伸长;某些菌株的代谢物只能起到单方面的抑制作用。出苗后的茎叶处理结果发现,F-8菌株的培养滤液对供试杂草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叶黄化干枯;F-9、F-19菌株的培养滤液对稗草、狗尾草表现出抑制作用;此外,F-16菌株也可抑制狗尾草的茎叶生长。F-8菌株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玉米苗前、苗后均表现安全、但抑制小麦、大白菜种子的萌发,而对其苗后生长无影响。因此,可考虑作物的不同反应情况,作为不同时期的除草剂以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经人工接种可侵染稗、高梁、玉米和大麦,但不侵染水稻、小麦和小米.病菌的培养滤液稀释液对稗、高粱、小米表现毒性,对水稻、小麦、玉米、大麦不表现毒性.用培养滤液配成的孢子悬浮液接种2叶期稗苗.10d 后最高死苗率为60.5%,病情指数为86.63.  相似文献   

14.
农业废弃有机物基质配方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番茄栽培有机基质配方,为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分别腐熟后,按不同体积比组成A~E 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2∶5∶3)、B(V(稻壳)∶V(玉米芯)∶V(菇渣)=5∶2∶3)、C(V(稻壳)∶V(玉米秸秆)∶V(菇渣)=5∶2∶3)、D(V(稻壳)∶V(玉米芯)∶V(菇渣)=3∶2∶5)、E(V(玉米芯)∶V(麦糠)∶V(菇渣)=2∶3∶5),以常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以"金棚一号"番茄品种为试材,分析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各配方有机基质的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CK,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体积质量、EC值和pH值基本都在番茄栽培适宜的范围内,总孔隙度偏低。各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及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果质量、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均以基质B最大,与CK无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基质C,基质E总体表现较差。【结论】基质B的理化性状适宜番茄生长,用其栽培的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及产量等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替代以草炭为主要组分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5.
坪草腐霉病菌毒素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多年生黑麦草上分离得到了5株腐霉菌(编号依次为PA1、PA2、PA3、PA4、PA5),通过鉴定,PA1和PA5菌株为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将所得5株菌株分别在PD培养基、PS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改良Fries培养基、Czapek-Dox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得培养滤液、粗毒素对马唐和反枝苋的除草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D培养基中所产生的毒素除草生物活性最强,在供试的5株菌株中以PA1菌株所产生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PA1菌株在PD培养基中培养所得粗毒素对马唐、反枝苋、虎尾草、金色狗尾草、野燕麦、稗草、藜7种杂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小麦有轻微药害,而对大豆安全。试验发现,PA1菌株产毒的适宜pH值为7.0,以培养5d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在10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所得粗毒素的除草活性要明显高于静止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秸秆粉为主料,栎木屑和麦麸为辅料,采用有限制的配方均匀设计对玉米秸秆代料栽培香菇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以80%栎木屑和20%麦麸的组合为对照组,测定了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2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负向线性回归关系;栎木屑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线性回归关系;麦麸的质量分数变化虽没有直接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变化的规律性关系,但与玉米秸秆粉、栎木屑共同作用时,与玉米秸秆粉的交互作用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的负向线性回归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不宜过高,当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72.61%,栎木屑质量分数不低于15.44%时,不会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及其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对爆破玉米秸秆米曲霉固体发酵生产动物饲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爆破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81%~100%),以玉米(0、2.5%、5.0%)、麸皮(0、2.5%、5.0%)、豆粕(0、2.5%、5.0%)和营养液(0、2.0%、4.0%)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固体发酵6d后,测定发酵产物纤维素降解率、滤纸酶活性和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选择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纤维素降解率和滤纸酶活性最高的培养基组合为:83.5%爆破玉米秸秆、5.0%玉米、2.5%麸皮、5.0%豆粕和4.0%营养液,其中营养液、豆粕和玉米的不同水平对纤维素的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CMC酶活性最高的培养基组合为:86%爆破玉米秸秆、2.5%玉米、2.5%麸皮、5.0%豆粕和4.0%营养液。综合结果表明,爆破秸秆发酵生产动物饲料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83.5%爆破秸秆、5.0%玉米、2.5%麸皮、5.0%豆粕和4.0%营养液。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全耕层播种增产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冬小麦全耕层播种是针对回茬麦产量低及劳畜力紧张等问题而创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高产栽培技术,80年代以来,在晋南北部麦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与常规条播比较,亩穗数增加9.6万,穗粒数多1.6粒,千粒重提高2.1g,平均亩增产12.25%。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重要的农业国,小麦与玉米在我国大规模种植,是解决温饱、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 键。本文针对小麦与玉米的种植模式展开探讨,针对多种种植模式加以对比,提出适用于不同区域农 业环境下的小麦与玉米种植模式,为提升农作物产量提供支持,以期给农业人员提供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