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大炎 《农业考古》2001,(2):331-333
武夷岩茶品质优异 ,出类拔萃。素以岩骨花香之“岩韵”著称于世。令人为之倾倒 ,为之神往。早在晚唐进士徐夤对武夷茶就倍加赞赏 ,给武夷茶写下“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 ,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评语。所谓岩韵 ,韵者 ,味也。即武夷岩茶具有独特的神奇的韵味。它有如秀丽的武夷山峰峦岩壑 ,此起彼伏 ,若隐若现 ,移步换景 ,亦真亦幻那样 ,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谐和的美感 ,令人心旷神怡 ,回味无穷。历来对岩茶韵味有“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之说。笔者认为 ,岩茶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岩茶顾名思义 ,是长在岩石上的茶 ,“岩岩有茶 ,非岩不茶” ;二是…  相似文献   

2.
茶韵与岩韵     
当代茶圣吴觉先生在《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中,对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是这样评说的:"方臻山川精英秀气之所钟,品具岩骨泉冽花香之胜。"说明武夷山这个地方茶叶的品质已达到"日臻完善,渐臻佳品。"其"岩骨花香"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韵味。这是一位泰山北斗式的茶人,对"岩韵"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碧水丹山迎嘉宾岩茶飘香敬友人──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暨第四届武夷岩茶节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赵大炎为了进一步弘扬武夷茶文化,宣传独具“岩骨花香”的岩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旅游促销,振兴武夷经济,1995年10月26日—29日,武夷山市岩茶...  相似文献   

4.
新秋八月,晴空万里,碧水丹山,格外秀丽;武夷岩茶分外馨香。为配合南平市’98武夷旅游月活动,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五届武夷岩茶节暨武夷无我茶会,已于8月18日在风景秀拔雄伟的大王峰山麓隆重举行。武夷山到处洋溢着节日盛会的喜庆气氛。参加这次盛会的有省、市领导和海内外各界朋友、茶侣共400多人。与会者通过“茶之旅”观赏武夷茶艺,参加无我茶会和母树大红袍茶叶拍卖,以及游览武夷山水风光,攀登号称华东屋脊、海拔2158米的武夷山主峰黄岗山等活动,个个为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而赞叹,为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神韵而倾倒。通…  相似文献   

5.
武夷茶史文献杂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茶史文献杂撷嘉兴博物馆陈行一“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这是唐朝精于茶道的诗人徐夤,把武夷岩茶的独具风味和武夷山水的清奇秀丽联系起来的评语,山美水美茶亦美。的确,武夷山之所以名扬中外,不仅仅是它的山水秀美,风光奇丽,还因为它是清香甘...  相似文献   

6.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7.
袁枚游武夷品岩茶志茗斋武夷岩茶是福建乌龙茶类的珍品。臻山川英灵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闻名遐迩,享誉天下,倍受文人学者、中外游客赞赏。来到武夷山品尝岩茶,是一种极富诗意雅兴的赏心乐事,名人学者非常崇尚这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清乾隆年间,浙江杭州著名...  相似文献   

8.
<正>武夷岩茶被爱茶者奉为"臻山川精英,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天产圣品,兼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适合大多数人品饮。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是做青和焙火工艺,火功风格主要有:清香型和传统型两大类,清香型的岩茶是前期采摘的一些高香型品种和外引的清香型品种,传统型的岩茶主要是水仙、肉桂、大红袍和名丛。岩茶焙火采用武夷山传统的炭焙法,焙火过程中,烧红的木炭会放射出远红外线,能使物体产生微热,去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当今武夷岩茶市场竞争纷繁复杂,甚至乱象频出的情况下,品牌评价已经成为治理武夷岩茶价格乱象和促使企业良性竞争与规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为岩茶市场的治理和岩茶品牌的塑造提供帮助。【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借鉴品牌资产五星概念模型的5个维度,分析武夷岩茶产业特有的市场经济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兼顾利益相关者、市场以及中间层面的品牌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内容构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从茶品牌显著度、茶品牌功效、茶品牌联想度、茶品牌忠诚度、茶品牌企业企业社会贡献度5个方面提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通过反映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评价的构成因子,为评价武夷岩茶的品牌价值并为武夷岩茶品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茶山歌谣武夷山市文化局曾震中(武夷岩茶·制茶谣)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武夷岩茶兴,全靠制茶经。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柔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道道工夫精。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武夷岩茶兴,苦煞制茶人。(武夷岩茶·挖山谣)七月挖金...  相似文献   

11.
浅析武夷岩茶最佳品质形成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岩茶(大红袍)2005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是中国十名茶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用茶.其主要特征为:味甘泽而气馥郁,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叶缘朱红,叶底软亮,具"绿叶红镶边"的特征.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即所谓"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其最佳品质形成的因素是优异的自然条件,适制乌龙茶的优...  相似文献   

12.
正武夷山位于东经117~118°,北纬27~28°之间,属中亚热带地区。武夷山茶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8℃左右,无霜期长,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多为沙质砾土,疏松透水,PH为4.5~6.0,种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形成了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武夷岩茶现有茶园面积约13.6万亩。近年来随着武夷山旅游业和茶产业的发展,武夷岩茶声明远播,茶农种茶经济效益高。下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产业是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为了对武夷岩茶进行合理开发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本文对武夷岩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怡仁 《农业考古》2007,(5):268-270
中国之茶以“闽中茶品天下高”著世,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是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属蒸青团饼茶包括炒青绿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类,即生产加工在武夷山的半发酵茶。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衰于明而盛于清,历史久远。历经宋元…  相似文献   

15.
武夷岩茶之茶德和无我茶会之无我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赵大炎武夷岩茶,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地钟和气,天独垂直,育成香肌,产为灵芽。大自然的钟爱,造就武夷岩茶高尚的品德。它与国际无我茶会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越发为世人所瞩目,所向往。武夷山。“溪曲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得到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武夷岩茶销量逐年增加。从而带动了闽北乌龙茶的旺销和新~轮的茶叶种植热潮,闽北乌龙茶茶苗的供应也越趋紧张,市场茶苗需求量大。短穗扦插是目前繁殖系数最大,成苗率最高的无性繁殖方法。其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赞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赞赏福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赵大炎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年),...  相似文献   

18.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4,(4):112-112
工夫茶既是茶叶名 ,又是茶艺名。应该是茶叶名在先 ,茶艺名在后。作为茶叶名的工夫茶 ,在庄晚芳先生《茶史散论·乌龙茶史话》中叙之颇详。工夫茶原是武夷乌龙茶的一个花色品名 ,最早见于 1 734年福建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 ,水边者为洲茶 ,岩茶为上 ,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 ,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 ,其最佳者 ,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 ,又有‘小种’ ,则以树名为名 ,每株不过数两 ,不可多得。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清香、选芽、漳芽等类”。在1 753年刘靖《…  相似文献   

19.
武夷岩茶作为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在不同岩区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形成了正岩、半岩和洲茶之分。本文将对武夷岩茶进行简单介绍,概述其岩区划分和品质差异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岩区武夷岩茶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气候差异的影响和图绕条件差异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武夷岩茶及相关文化的关注日益增加。本文首先全面梳理武夷岩茶的概念分类、历史发展及制作技艺演变过程,在此复原基础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讨论岩茶技艺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认为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史的重要组成,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重视对岩茶制作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重新塑造和挖掘武夷岩茶及其技艺的现实价值与生存空间,通过文化的再生产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