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花花铃期施肥,可以增加铃重,提高成铃率,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本文报道花铃期施氮肥对棉铃发育和糖氮代谢的影响,阐明其生理特性,为施肥提供理论根据.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岱字棉15号.1979年5月4日播种,5月12日齐苗,每亩3636株.6月15日现蕾;7月11日开花.试验分两个处理:(1)施花铃肥:5月21日亩施苗肥硫铵15斤,6月30日亩施当家肥菜籽饼100斤,7月21日亩施花铃肥硫铵30斤.(2)不施花铃肥:5月21日亩施苗肥硫铵15斤,未施当家肥及花铃肥.  相似文献   

2.
1980年,北京农业大学植病生防研究室和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以及山东植检站共同设计,在山东泰安、莱芜、诸城等九个县(市)布点,进行综合防治试验,以贯彻农业措施为主,结合增施益菌,以达到防病增产目的。试验分为常肥区,即生产上亩产五、六百斤产量的施肥水平,每亩施土杂肥1万斤,氮肥18斤(硫铵折纯氮),磷肥10斤(磷酸钙折五氧化二磷)。高肥区,即生产上八、九百斤产量施肥水平,每亩施土杂肥1万斤,氮肥24斤,磷肥12—15斤。试验中施用的益菌,系从  相似文献   

3.
苏州地区七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氮肥用量大、增产效果小、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两年来针对几种主要类型土壤,多点进行了稻麦氮素化肥合理施用技术的研究.1980年前季稻试验结果见Ⅰ报(见本刊1981年第2期).本文是两年来试验结果的综述.一、试验方法和经过继续按统一设计进行田间3重复小区试验.氮肥用量为硫铵40~100斤/亩(以下凡只写施肥量或x者均指每亩硫铵用量).分期施用方法包括一次作基肥(中层肥,下同)、基  相似文献   

4.
正1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2)依据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3)出现土壤酸化的茶园可通过施用白云石粉、生石灰等进行改良。4)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2施肥量1)一般生产茶园。施用氮肥(N)20~30公斤/亩、磷肥(P_2O_5)4~6公斤/亩、钾肥(K_2O)6~10公斤/  相似文献   

5.
正1施肥原则针对茶园有机肥料投入量不足,土壤贫瘠及保水保肥能力差,部分茶园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比例不足,中微量元素镁、硫、硼等缺乏时有发生,部分茶园过量施氮肥导致土壤酸化现象比较普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制定合理施肥时间和施肥量,适当深施(15厘米或以下)。(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高产喜钾作物,小区试验在缺钾土壤上,在磷氮配施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后,产量大幅度增加,亩施有效钾6Kg,平均增产259.5Kg,达1倍以上。只施氮磷肥,产量低,且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反而降低,说明合理和平衡施肥才能高产稳产。1989年在冕宁示范5500亩,经过对三块田验收,在亩施4公斤有效钾,平均增产232.3Kg,达1倍以上。试验示范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盐棉4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育,于1985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棉花新品种。为摸索出盐棉48棉花在本地区的氮肥最佳施用量,以便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施肥依据,1985年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增产效果比较试验。 一、试验方法与经过 试验设五个处理:(1)不施氮(对照),(2)每亩施氮8斤,(3)每亩施氮16斤,(4)每亩施氮24斤,(5),每亩施氮32斤。随机排列,重复四次,第四重复为植株采样区。各处理每亩均施过磷酸钙47.5斤、硫酸钾40斤作基肥。小区面积0.05亩。种植方式为宽窄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入深度对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对氮肥应用的研究,多数认为:氮肥施于土壤后,作物利用率仅达30~70%,10~40%残留在土壤中,淋洗损失占5—10%,气态损失10—30%。可见氮素利用潜力很大。为挖掘氮的有效利用,我们于1981、1982两年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采用不同深度(表施、1—2寸、3—4寸、5—6寸、7—8寸)追施氮肥(硫铵、硝铵)的试验,以明确对玉米经济产量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施肥对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有明显效果。一、氮肥适当深施可增根、增叶,显著促进玉米的吸收和光合效能,导致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其中以穗粒数影响效应最大,千粒重次之。二、不同种类氮肥对施肥深度的反应是一致的,均为随施肥深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在追施3—8寸内,5—6寸为最佳施肥深度,3—4寸仅次于5—6寸。三、年际间增产效应一致,就两年施肥层次x(x=1时表示表施;x=2时表示1—2寸;x=3时表示3—4寸;x=4时表示5—6寸),与其相应产量y进行回归,F=145.66>F0.01=98.49(呈高度显著) y=1114.7+67.6x (x=1、2、3、4) 即施肥层次每增加两寸,产量相应提高67.6斤/亩,增产5.73%;若采用5—6寸深施,产量比表施提高202.8斤/亩,增产17.3%。  相似文献   

9.
1982年对我县谷子主栽品种齐头白亩产八百斤的施肥和密度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试验方法试验设在朝阳县农科所。试验前对0~20厘米土壤耕层进行了养分测定,确定施农肥化肥水平。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小区面积133平方米,六行区,各处理如表1。二、试验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如表2。1982年我县全年降水量为259.6毫米,全生育期都处于严重干旱状态,在拔节孕穗期灌水二次。对各因素的增产性能分析如下:1.农肥:亩施600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为688.3斤,800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700斤,亩施1000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575斤,以亩施8000斤农肥最好。2.氮素化肥:亩施硫铵3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646.7斤,亩施5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738.3斤,亩施70斤的3个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肥的最佳组合和施肥方式,以谷子品种张杂谷1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谷子农艺性状、群体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5个处理:(1)全生育期不施肥(CK);(2)30%和阳菌肥(15-7-8)40 kg/亩;(3)50%艳阳天控释肥(28-12-10)32 kg/亩;(4)40%心连心控失肥40 kg/亩;(5)30%和阳菌肥(15-7-8)20 kg/亩+追施20 kg/亩尿素,10 kg/亩氯化钾肥。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相同时,施氮量与产量间呈线性相关,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势显著;施氮总量相同条件下,底施+孕穗期追施的处理产量有明显增势。孕穗期追施氮肥和钾肥,可显著增加谷子叶面积、单穗重和穗粒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于1962~1967年,1973~1976年,先后在辽南平地棕壤,坡地棕壤、坡地砂石土上进行的,磷肥品种为过磷酸钙、磷矿粉、钙镁磷肥。所内试验的试验树为13~16年生国光苹果树,共四个试验处理:(1)对照树(每株施有机肥200斤,硫铵10斤);(2)每株施有机肥200斤,硫铵10斤,过磷酸钙15斤;(3)每株施有机肥200斤,硫铵10斤,磷矿粉22.5斤;  相似文献   

12.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进行不施氮肥(CK)、单施化肥(T1)、猪粪替代20%氮肥(T2)、沼渣沼液替代20%氮肥(T3)、猪粪堆肥替代20%氮肥(T4)、早稻绿肥或晚稻稻草替代20%氮肥(T5)6种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稻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增产效果明显,其中以T4增产效果最好,早、晚稻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增产9.05%和13.56%;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营养器官中的氮素营养向籽粒转运和再利用,减少氮素营养在营养器官中的累积,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4早、晚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16.59、16.23 kg/kg)、氮肥吸收利用率(38.96%、37.71%)、氮肥偏生产力(55.44、51.16 kg/kg)以及晚稻氮肥生理利用率(43.02 kg/kg)最高。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4种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中,T4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配方肥料在慈菇上的合理运筹,笔者于2001年春进行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试验设:(1)亩施配方肥25kg,其中基肥15kg,结球期追施10kg;(2)亩施配方肥25kg作基肥;(3)亩施配方肥25kg作结球肥;(4)亩施生物有机复合肥45kg作基肥;(5)亩施配方肥20kg作基肥;(6)常规施肥为对照.小区面积20m2,重复一次,随机排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杂交水稻为对象,研究其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反应,及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内在规律,探求省肥高产的途径。一、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共进行三年。1977年在浠水县十月大队进行田间试验,采用L_8(4×2~4)设计,氮肥用量为主因子,分四个水平,即每亩施纯氮3斤、10斤、17斤、24斤。其它因子为氮肥用期、用法及磷、钾肥用量均为两水平。小区面积150尺~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1979年采用氮肥用量单因子土培试验设计,每盆用硫铵4 (低氮)、8 (中氮)、  相似文献   

15.
早稻氮肥适宜用量试验,自1979年开始在全县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多点进行,氮肥用量设50,80,100斤三个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1980,1981年除继续1979年的一组试验(简称80Ⅰ)外,又结合地区协作试验,增设了氮肥用量为40,50,60,80,100斤的一组试验(简称80 Ⅱ).小区面积0.025~0.05亩,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萍作为水稻氮源有着很大潜力,本文论述了北京地区不同萍种、插秧方式、施氮水平综合处理下田间试验的产量结果和改土作用。亩施6000斤鲜萍作稻田有机肥,当季可增产稻谷35%左右,相当于60斤硫铵的增产效果,后季增产5-10%,红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可分为抑制,恢复和促进三个阶段,中后期促进作用十分明显。采用大行距方式插秧利于稻萍双丰收,养萍结合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一般以养萍加施45斤硫铵,大行距插秧效益最高,连年养萍加施30斤左右硫铵为宜,稻田养萍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增加,利于维持稻田养分平衡,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孔隙增加,容重下降,生物活性增强,水肥气热协调,达到增产培肥,并有助于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避免过量采用化肥农药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是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和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强化玉米施肥管理,保障滑县玉米持续优质、高产、稳产。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1玉米施肥技术指标1.1产量水平550kg/667m~2以下的地块,亩施氮肥(N)12~14kg;产量水平550~650kg/667m~2的地块,亩施氮肥(N)14~  相似文献   

18.
以稻花香2号为材料,设置3个氮(N)水平N_1 (0 kg/hm~2)、N_2 (90 kg/hm~2)、N_3(180 kg/hm~2)和3个硫(S)水平S_1(0kg/hm~2)、S_2(45kg/hm~2)、S_3(90kg/hm~2),配制9个氮硫互作组合,进行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五常香稻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增施硫肥可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9个氮硫互作处理中,N_2S_2的实际产量(7583kg/hm~2)最高,较N_1S_1增产56.3%,氮肥利用率为60.0kg/kg;低氮高硫的N_2S_3和高氮低硫的N_3S_2均浪费氮肥,增加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环境污染风险。综合分析,90 kg/hm~2施氮量和45 kg/hm~2施硫量是五常香稻生产较理想的氮硫互作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田间水稻施用稻草亚铵制浆废液(简称废液)肥效试验试验在我校涿县农场稻田进行,是继续上两年试验,内容有:(一)水稻施用废液,亚硫酸铵与尿素等肥效比较试验。在每亩施用基肥过磷酸钙100斤基础上,进一步追施等铵态氮量(16斤/亩)的不同氮肥品种的肥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每亩稻谷产量以施废液的921.3斤为最高。其顺序:为亚硫酸铵、硫酸铵、尿素,最后为不施氮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