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汉“1+8”城市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方法中的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区域变化差异模型来分析武汉城市圈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动态分析能够很好的揭示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76%/年,远高于其他八个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方面,增加最多的武汉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变化量为0.463,而咸宁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减小了0.609,是减少最多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方面,耕地变化主要集中在武汉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园地变化集中在武汉市和孝感市,交通用地变化则集中在武汉市、孝感市和咸宁市。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指标体系。【方法】运用CCR模型、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2008-2017年河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现状进行分析。【结果】①运用DEA模型分析了2008和2017年河北省各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分别是0.961、0.913;在超效率DEA模型下的时间维度看,2008-2017年河北省土地利用效率各年份均值在1.075~1.209之间2010年土地利用效最低,2017年最高,从空间维度看,2007-2018年河北省各市土地利用率均值在0.905~1.391,唐山最高,保定最低。运用Malmquist生产率全要素变化指数分析,2008-2017年河北省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为1.011,年均增长1.1%。【结论】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加强对城市土地面积的控制,盘活存量,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使城市土地利用朝着精明增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滨海新区1993~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的边界维数、半径维数、信息维数这3种分维,并对它们所揭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滨海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各地类3种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有效揭示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向心聚集性和均衡性的变化。未利用地、盐田的边界维数不断上升,表明其边界日趋复杂。港口码头、滩涂的边界日趋简单。耕地的半径维数大于2,表明其面积从中心到四周逐步增长;盐田、水域则在距城市中心的不同半径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其余地类则从中心向四周分布逐步衰减。林园地、未利用地、滩涂信息维数值较小,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耕地、盐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外围集中;港口码头则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面积不断向四方扩展;水域和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能很好地弥补以往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论证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对经济平衡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Landsat 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进行目视解译,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方法、重心迁移模型和CA-Markov模型,分析研究区16 a间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草地、林地和耕地呈波动变化,水域面积缓慢增加,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未利用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重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移动,耕地先向南后向北移动,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张,未利用土地重心持续向北移动。2)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70%,变化速率较快;锡林浩特市和各苏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即建设用地变化最快。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为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耕地和草地的互相转换以及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4)2030年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继续增加,速率有所下降,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林地延续之前变化趋势,稳中有升;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减少,且未利用地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重心向锡林浩特市中心移动,速度减缓;水域有少量增加。CA-Markov模型与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相结合,实现了对未来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迁移方向的预测,可以为研究区提高草地退化防治效果、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白新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28-14730,14808
[目的]探讨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滨海新区1993-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的边界维数、半径维数、信息维数这3种分维,并对它们所揭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滨海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各地类3种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有效揭示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向心聚集性和均衡性的变化。未利用地、盐田的边界维数不断上升,表明其边界日趋复杂。港口码头、滩涂的边界日趋简单。耕地的半径维数大于2,表明其面积从中心到四周逐步增长;盐田、水域则在距城市中心的不同半径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其余地类则从中心向四周分布逐步衰减。林园地、未利用地、滩涂信息维数值较小,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耕地、盐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外围集中;港口码头则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面积不断向四方扩展;水域和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能很好地弥补以往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论证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模拟昌吉回族自治州自然发展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趋势,构建区域内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同优化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运用PLUS模型和GMOP模型,基于2010、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借助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趋势进行分析和情景模拟。结果表明,2010—2020年昌吉州地类变化主要是由草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入,其中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的占比最高,为58.76%。基于PLUS的自然发展情景模拟,2030年建设用地扩张,南部山区草地退化,土地经济效益相比2020年增加91.43%,而生态价值却减少了1.40%;基于GMOP-PLUS耦合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情景模拟,2030年草地退化和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得到控制,未利用地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实现了土地经济效益(81.90%)和生态价值(5.61%)双提升。研究表明,GMOP-PLUS模型既实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在结构上的优化,又能较好地模拟各地类空间分布格局,可为昌吉回族自治州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情景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汪煜  吴国平  何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15-5218
在分析苏州市吴中区2005~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应用CLUE-S模型预测分析了2008~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未来吴中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状况。结果表明,2005~2008年吴中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过大,大量的耕地与林地转换成了建设用地与园地;在节约集约用地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导向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将明显减缓;耕地、林地及水域破碎度有所降低,但建设用地破碎度仍有所增加,总体上各景观类型表现为向均衡性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奇  孔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53-10855
根据1977和2012年2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重心移动模型研究了1977 ~2012年喀什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合理性.结果表明,1977~2012年喀什经济开发区园地面积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城镇住宅用地面积,耕地、林地的变化速率也较大;草地和地表水资源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较大,同时难以利用的荒漠化土地和盐碱地向水资源移动相反的方向偏移,林地和耕地顺水源向南偏移;驱动喀什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重心的移动方向与城市未来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利于未来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2010、2013年的3期遥感数据,基于RS与GSI技术,研究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使用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专题信息提取,获得准格尔旗2008~2010年、2010~2013年2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在利用传统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从总动态度、地类活跃度的层面结合3期遥感数据分析了5年来准格尔旗土地利用总动态变化度、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活跃度。  相似文献   

10.
福海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关乎地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对新疆福海县2010、2012、2014、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进行整理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0—2016年福海县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是很大,自然状态整体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壤粒径分布模型的河北省土壤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利用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中的土壤质地组成、土壤图及相应的理化性质属性资料,在验证双参数修正经验逻辑生长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将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系统转换为美国制;并采用公式法计算该省土壤可蚀性K值,编制具有准确几何位置可与地形图配准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图。同时,计算得出该省土壤可蚀性K值在0.25~0.4之间的易蚀性和较易蚀性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8.6%。探讨了土壤可蚀性K值和K值图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GIS输入的摄影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GIS的输入范围。文章研究了GIS输入的摄影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摄影测量理论的空间解析模型,选取已知地图坐标的控制纠正点.求解模型参数、经过坐标变换.以象片区划线的弧为基本单位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地图坐标数据.由此坐标数据提取出弧和结点数据、最后生成与ARC/NFO系统相兼容的拓扑数据结构。经检验用该方法完全满足成图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1995—2000年的ERS-1/2串行数据和2005年的Envisat ASAR数据对我国东北林区进行森林制图研究。针对ERS-1/2数据相干模型,采用一种不依靠地面实况数据而是基于MODIS植被连续覆盖产品进行训练的方法,从而实现进行大区域森林蓄积量分级制图的目的。分级制图包括0~20、20~50、50~80和80 m3/hm2 4个蓄积量等级。基于Envisat ASAR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自动化森林和非森林分类处理。基于2005年Landsat TM-5分类结果的交叉验证表明:这2种传感器SAR数据均可用于大区域森林制图。2期森林制图结果为进一步的森林变化分析以及制图更新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将模糊认知图引入虚拟桃树建模的研究之中,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认知图的桃树生长数学模型。模糊认知图模型通过在传统认知图模型中引入模糊测度来量化概念间因果关系的影响程度,用简单数值运算代替了复杂的符号逻辑来实现智能推理和决策。这个模型为虚拟植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试验表明,该模型设计简单、易于扩展、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庄浪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为5级,并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可持续发展森林计划开发一个森林资源管理工具,并应用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Bogor地区的Parung Pan-jang林场。在Visual Basic6.0的平台上,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由环境系统研究院开发)的组件式对象模型(COM)和MapObjects的嵌入式GIS ActiveX控件。该系统的基础功能包括数据录入,图形和属性数据处理查询,输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如图层操作、地图缩放、地图属性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和统计地图的显示等。有了这项新的地理信息系统程序,Parung Pajang林场森林的新数据及以前的统计数据都将被纳入一个系统,可以协助组织者、管理者、相关研究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改善决策,评估和监测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县级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沙湾县为例,研究新疆县级耕地生产潜力及耕地土壤障碍因素,为分区改良利用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在GIS支持下,充分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沙湾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4 00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沙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全县的78 060 hm2耕地中,一至五等地分别占耕地的10.55;、37.80;、37.57;、9.10;和1.93;.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有:(1)土壤部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处于不同程度缺乏状况;(2)土壤结构存在不同的土壤障碍层次;(3)部分土壤存在盐渍化障碍.[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将沙湾县分为三个改良利用片并提出改良利用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提出一种消费者情感数学建模方法,建立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协同式系统模型,它可以合成各个专家的模糊认知图以清晰地表示各个认知单元间的整个因果关系。由于模型集成多专家多方面的知识,减少由于信息缺乏而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由大连长兴岛深港(国际)狩猎俱乐部狩猎场所在地(25 km2)的等高线图,通过坐标测量机测量得到数据库文件,用到不规则曲面的拟合和生成技术得到三维三角剖分插值模型,将该模型转换为3DMAX模型进行渲染,得到规划设计要求的演示模型。由于三维散乱数据点之间拓扑关系的复杂性,国内外对其直接剖分的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1],本文无疑是由等高线图对地形地貌科学准确描述做了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房地管理中公共信息资料的有效共享,适用目前房地合一化管理的趋势,本文提出将地形图、地籍图和房产图统一利用来采集数据,采用房屋附图实现单户房屋信息与地籍图上的房屋信息的关联,用基态修正模型来管理时空数据,为基于GIS的房地产权籍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