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天华  李海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17-14119
[目的]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鉴别无精蛋,提高孵化生产过程中剔除无精蛋的准确率和速度。[方法]首先用CCD照相机获取入孵蛋图像,再将入孵蛋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主机,主机测控软件对图像进行灰度特征分析、比较等,对入孵蛋进行检测,主机输出信号给核心控制器,由核心控制器控制检测台对无精蛋进行分选。[结果]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在入孵后第6天快速准确地剔除无精蛋。[结论]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鉴别无精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生仔猪目标检测是母猪分娩监测的关键环节。[方法]通过自制图像采集器采集母猪分娩视频图像,机器视觉系统获取分娩图像信息,选取Canny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采用Otsu算法对图像进行二值变换,应用滑动平均算法和形态学开运算对二值图像滤波消噪,提取图像最大连通域,利用团序列检测算法对母猪目标进行分割,对分割后区域进行仔猪目标识别。[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团序列检测算法能够准确分割出母猪目标,检测仔猪目标的正确率达到95.5%。[结论]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识别新生仔猪目标的方法,为仔猪的出生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外观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外观品质(爆腰、垩白、留胚率和颜色)检测,以及稻米的碾磨精度、破损率、异形米和直链淀粉检测中的应用。针对现阶段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检测中的不足,对其进一步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DSP的小型农产品机器视觉分选机,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桂圆破损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桂圆的彩色分量R和G,通过R-G特征值分割提取桂圆外壳区域,并求出桂圆观测面积;然后通过外壳边缘求出其近似最小外接圆的面积;最后根据观测面积和最小外接圆面积的比值来判断桂圆的破损情况。采用桂圆外壳破损和完好的共792个样本进行分选测试,结果表明,分选的准确率达到86.24%。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有一定的准确性,适用于大多数小型球状果实的分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农业飞速发展,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处理农产品主要农残快检,以达到智能检测的目的,也为提高农产品主要农残检测效率及准确度提供了新途径[1]。而图像处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检测反应试纸图像中提取反应区域,剔除不必要的背景及干扰区域,从而突出所研究的部分,在现实检测中,快速有效的图像处理是农产品主要农残快检的前提及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麦面粉麸星含量是评价面粉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面粉麸星含量,介绍一种基于ARMll处理器的面粉麸星检测系统。[方法]系统采用机器视觉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Qt框架中运用V412(Video for Linux 2)的驱动架构实现麸星图像数据采集、显示和保存,最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面粉中的麸星含量。[结果]采集到的麸星图像分辨率高,麸星检测结果精确。[结论]该系统具有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并且检测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器视觉技术主要通过对作物冠层光谱进行分析反演出作物的各项生长参数,以此精准预测作物长势、营养、病虫害、产量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阐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大豆品质检测、大豆田病虫草害防治、大豆生长过程中幼苗识别和花荚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机器视觉表型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针对新疆无核白和红提单粒葡萄的质量和果径大小进行预测和分级研究.[方法]在不同的颜色特征空间模型,预处理原始图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分割目标区域;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去除二值图像中部分果梗及噪声点,获得最佳二值图像;基于二值图像,分析获取单粒葡萄的几何特征;最后,分别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预测单粒葡萄的质量和果径,采用二次判别分析法对单粒葡萄的质量和果径进行分级.[结果]利用短轴与果形指数特征相结合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可有效预测单粒葡萄的质量和果径,预测决定系数达到0.98和0.945;基于该特征组合的二次判别分析法可用于单粒葡萄的质量和果径分级,准确率超过85;.[结论]机器视觉技术能够较准确预测单粒葡萄的质量和果径,并能对质量和果径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器视觉的武夷岩茶做青程度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分析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萎凋叶的颜色变化情况和做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试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得做青过程的茶叶彩色图像,采用RGB和HSI这2种颜色参数模型观察图像颜色变化,结合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不同程度的做青叶进行分类。[结果]140个样本以RGB分量值和HSI分量值表示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类的正确率分别为81.64%、78.6%和76.5%、73.8%,显著性检验概率P<0.05,决定系数R~2最小为0.879,颜色分量和做青程度高度相关。[结论]试验构建的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作为武夷岩茶做青程度的预测模型,也可为今后利用机器视觉来监测乌龙茶做青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器视觉群体鸡蛋尺寸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鸡蛋外形尺寸进行检测,采用区域标记法分割出单个图像区域,然后确定图像区域形心点,求出其长轴、短轴和面积。研究结果表明,软件预测的鸡蛋平面投影面积(像素)长轴和短轴与实测的蛋重、长轴和短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1和0.8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收集野生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方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PVC管材收集油茶地蜂的装置。[结果]利用不同规格的PVC管材制成的巢管选择在油茶地蜂羽化出巢的前期或初期可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野生油茶地蜂。在几种不同直径的供试PVC管材巢管中,无论从巢管的营巢率还是从单个巢管的平均营巢数来看,都是直径相对较大的巢管收集野生油茶地蜂的效果好。[结论]为实现油茶地蜂种群的成功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招引鸟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对鸟类的招引情况。[方法]利用2008年在保护区内悬挂的100个人工巢箱,分析2008~2013年间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规律。[结果]董寨保护区招引的鸟类主要为红角鸮(Otus sunia)、麻雀(Passer rutilans)、大山雀(Parus major)、山麻雀(Passer rutilan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2008~2013年每年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为17%~34%,且有重复利用旧巢的习性。此外,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保护区内植被逐年恢复,可供利用的自然巢址逐年增加有关。巢箱的位置对巢箱的招引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山坡下林缘的巢箱招引效果较好。[结论]在今后的人工巢箱悬挂中,应该优先选择在森林下部的边缘进行悬挂,以起到更好的招引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两优5916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过程中水稻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酶活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水稻的净光合效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均明显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系统Ⅱ最大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m)与光化学转换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Ⅱ)也显著降低,初始最小荧光(F_o)与光合系统Ⅱ非调控能量耗散系数(ФNO)升高。对抗氧化系统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过程中水稻幼苗叶片的抗氧化系统SOD、POD、CAT酶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则逐步升高。[结论]在低温胁迫下,水稻对光能的吸收转换效率降低,而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降低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由于叶片抗氧化系统酶活的降低以及MDA含量的增加,叶片光合系统Ⅱ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明为害新疆胡杨三种木虱的形态及为害特征,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在胡杨林区定期定点观察和普查相结合,对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结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为害胡杨的木虱有三种,即蔡氏胡杨个木虱(Egeirotrioza ceardi)、纤细真胡杨个木虱(Evegeirotrioza gracilis)和无斑滑头木虱(Homalocephala uncolor).[结论]三种胡杨的木虱,在胡杨树上混合发生.在同一棵胡杨树上可见三种木虱及为害状,只是为害时间有所差异.蔡氏胡杨个木虱发生最早,其次为无斑滑头木虱和纤细真胡杨个木虱,无斑滑头木虱的若虫为害时间早于纤细真胡杨个木虱.  相似文献   

15.
屈荷丽  张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6-5818
[目的]为新疆棉花抗虫育种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室内饲养与室外接虫的方法,研究棉铃虫对石河子地区12个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10、12、13、21、23、28、33、36号和中棉42、ZM-1、标杂A1、新炮台1号)的危害情况。[结果]各棉花品种田间2代棉铃虫卵量为(9.2~35.7)粒/100株;田间落卵量与棉花叶片茸毛密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室外网室鉴定结果表明,各棉花品种的平均蕾铃受害率为15.75%~28.50%,其中标杂A1受害最轻,新陆早21、33、36号受害较重。室内饲养结果表明,用新陆早36号和ZM-1饲养的棉铃虫死亡率最低,均为5%,用标杂A1饲养的棉铃虫死亡率最高,为55%。[结论]石河子地区棉花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耐害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种羊草叶面积方便、快捷的测定方法。[方法]试验在分析羊草叶面积和叶长宽积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数字图像法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确定了计算羊草叶面积的修正系数k值为0.6555,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k值精确度较高。[结论]利用长宽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对照实测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适于野外羊草叶面积的快速、无损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刘光华  尹彩霞  张鹏  乔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18-16819
[目的]为防治广州斜纹夜蛾对木薯幼苗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调查木薯的受害株率及对斜纹夜蛾的实验室观察了解了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木薯幼苗的危害。[结果]试验田的木薯幼苗受害率为5%左右。斜纹夜蛾幼虫白天躲在土壤中,晚上出来为害,齐地面咬断或取食木薯幼苗的茎杆,仅剩叶片在土表,造成木薯缺苗,对木薯种植构成潜在威胁。斜纹夜蛾成虫体长l4~20mm,翅展35~40mm,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自前翅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纹。蛹长15~20mm,赭红色。采用淋治法施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和20%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可以防治斜纹夜蛾幼虫。[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斜纹夜蛾在木薯上的发生为害规律。  相似文献   

18.
李伟  谢志刚  褚可龙  裴恩乐  徐循  徐宏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38-11840,11843
[目的]研究上海郊区狗獾洞巢特征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种群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PS测量和记录狗獾洞巢的地理位置,制作上海郊区狗獾洞巢的分布图;2009年2~6月,对各狗獾分布地的洞巢进行了全面调查:测量和记录洞巢占地面积、洞口数、洞口大小、新洞数量、废弃洞数量、洞巢中洞口间距、洞口外堆土情况、洞口隐蔽情况及洞口朝向等相关数据。[结果]共记录15个洞巢173个洞口;狗獾洞巢的洞口数和占地面积变化很大,其中洞口数最少为3个,最多为24个;占地面积最小为5.5m2,最大为129.8m2。[结论]上海狗獾一般选择农村居民宅基地后院土丘的竹林或低山丘陵的竹林建巢。狗獾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变化影响很大,数量逐渐下降,栖息地破碎化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多时相的高分一号(GF-1)影像,利用面向地块对象分类法提取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为南方多云雨丘陵地区提取作物信息提供参考。【方法】以2 m分辨率的GF-1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准确识别地表覆盖的地块信息,基于对多时相GF-1影像进行云影检测,并处理生成影像的光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亮度等特征,采用面向地块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甘蔗、水稻和香蕉的作物信息。【结果】根据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的结果可知,提取大宗农作物的总体精度为90.08%,Kappa系数达0.85,满足农业成果应用的精度要求。【结论】利用有效影像数据,结合地块数据完成作物信息提取,该技术方法能够准确提取丘陵地区大宗农作物信息,为解决南方多云雨丘陵地区提取作物信息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曹振岭  陈玉峰  杨建丽  邓昕  周晓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13-16714,16723
[目的]了解苍眉蝗莺的繁殖过程。[方法]历时9年,对30多只苍眉蝗莺跟踪观察以便掌握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抵时间与繁殖生育过程。[结果]雄鸟以鸣叫引起雌鸟的注意,雌鸟选择做巢的树木,一般都是幼龄乔木、灌木类树种。新巢用细软草茎、禾本科杂草以及绳头、塑料编织绳等物筑成。筑巢时间约为5d,新巢筑造时雌雄鸟开始交配。苍眉蝗莺的产卵时间多在早晨6:00~7:40,卵的纵径为2.0~2.1cm,横径为1.4~1.5cm,每巢4~9枚卵,孵化天数为12~14d。雌鸟产下最后1枚卵后便开始孵化。育雏期雌鸟总是在巢中守护,将全部幼雏覆于体下,雄鸟哺食,有时轮替。[结论]该研究为了解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徙繁殖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