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瓜枯萎病病株残茬对黄瓜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胚根生长抑制法、电导率法等方法,研究不同发病程度的黄瓜残茬腐解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黄瓜种子萌发、胚根生长、根部细胞膜通透性、苗期生长性状以及苗期枯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发病越重,其残茬腐解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的促进作用越强,高浓度健株、轻病株和重病株残茬的产孢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7.29%、50.05%和44.88%;健株残茬可使黄瓜枯萎病病菌孢子萌发率提高15.91%~38.94%;不同浓度黄瓜残茬腐解液可影响黄瓜胚根生长,并减少须根6.15%~27.10%;重病株不同浓度残茬腐解液可使黄瓜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加76.03%~89.96%;高浓度重病株残茬腐解物可使黄瓜出苗率降低53.15%,同时枯萎病病株率增加55.11%.  相似文献   

2.
连作对甜瓜化感作用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进行了连作对甜瓜化感作用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甜瓜根茬腐解物降低了甜瓜的抗性,使其在接种甜瓜枯萎病菌后,随着根茬腐解物含量的增加甜瓜长势逐渐衰退,枯萎病逐渐加重。100%重茬土壤的甜瓜株高比生茬土降低33.50%,叶面积降低76.21%,植株地上部重和地下部重分别降低139.47%和309.6%,发病率提高79.24%。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量进口的百合种球易携带多种检疫性病毒及限定性有害生物,进境口岸实验室对百合种球病毒的检测尤为重要.以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为对象,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及反转录PCR(RT-PCR)方法进行检测,根据过程与结果,初步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trawberry latent ringspot virus, SLRSV)检测方法。根据SLRSV外壳蛋白编码基因上的8个位点,共设计了6条引物,通过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得到特征性的瀑布状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引物对SLRSV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显示RT-LAMP的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出100倍。该方法无需特殊的试剂和设备,只需在水浴锅中65 ℃等温扩增,整个检测周期约1.5 h,结果采用SYBR green I染色显示,易于观察和判定。  相似文献   

5.
进境百合种球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C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巢式PCR检测引物,通过第1轮RT-PCR和第2轮PCR扩增得到预期的930bp和260bp的条带,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外壳蛋白基因存在86%~97%的同源性.结果表明百合上分离到的病毒为ArMV,进一步研究也证明巢式PCR灵敏度与普通RT-PCR相比高出了103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腐解方法研究了人参根系腐解物对3种十字花科作物小白菜、油菜和萝卜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人参根系腐解物对小白菜和油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降低了α-淀粉酶的活性;对小白菜和油菜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对萝卜种子的萌发和o-淀粉酶活性表现为中、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对其下胚轴和鲜重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连作障碍的可能机理,收集了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 a及连作4 a不同生育期的根际土壤,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土壤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生物试验验证了典型自毒物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和抗氧剂2246(A)对兰州百合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生长旺盛期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 a及4 a土壤中分别鉴定出11、15和19种化合物,收获期鉴定出9、15及17种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酚酸类及少量萜类化合物。其中,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在不同生育期连作土壤中均存在,抗氧剂2246(A)除收获期正茬土壤外在其余土壤中也均存在,且二者相对含量均较高。生物试验结果表明,0.2 mg·mL~(-1)时,D_(0.2)对兰州百合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SE)为-0.003,具有抑制效应,A_(0.2)的SE值为0.131,具有促进作用;5.0 mg·mL~(-1)浓度下,D_5和A_5均能抑制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SE值分别为-0.489和-0.040,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抑制效应更强;共施条件下,D_(0.2)A_5和D_5A_5混合液仍能抑制兰州百合幼苗生长,但未体现出2种成分单施时的抑制协同效应;D_5A_(0.2)混合液表现出抑制作用,D_(0.2)A_(0.2)表现出促进作用,体现了2种成分单施时相反作用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西芹醇层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萎病是黄瓜栽培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目前对该病防治非常困难。生产中发现西芹与黄瓜轮作能够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为探明西芹鲜根中对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成分,利用连续柱层析法对西芹鲜根乙醇浸提液进行了4次柱层析,每次层析后获得的流分与黄瓜枯萎病菌共培养,测定菌落直径并计算其化感效果,以化感抑制效果筛选最佳流分;然后将最佳流分与黄瓜枯萎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测定其菌体分泌的镰刀菌酸的含量;最后对第4次层析最佳流分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第4次层析最佳流分作用于黄瓜枯萎病菌后,对其菌落生长及分泌镰刀菌酸的能力均产生抑制作用;化感效果分别达到了54.59%、52.35%、51.55%和50.97%,镰刀菌酸含量下降到38.09%、59.54%、36.78%和36.65%;第4次层析最佳流分中,共鉴定出酸类、酯类、酚类、醇类及含氮化合物等5类16种化感物质,分别为十六烷基胺、16-甲基十七烷酸甲酯、十六酸、2,4-二甲基-苯并[b]喹啉、D-异薄荷醇、2,6-二叔丁基对甲酚、α-阿拉伯呋喃糖苷、硬脂醇乙酸酯、9,12-十八碳二烯酸、2-羟基丙酸、顺-9-十六(碳烯酸)、月桂酸乙酯、芴-2-偶氮-2,4-二羟基苯、甘露糖醇月桂酸酯、薄荷呋喃、4-甲氧基水杨酸。研究获得的结果可为西芹提取物防控黄瓜枯萎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期上海口岸连续多次从进境的玫瑰鲜切花中检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通过DAS-ELISA、RT-PCR、SYBR Green I实时荧光RT-PCR和序列分析等4种方法分别检测和复验该病毒,结果均为阳性,由此确定从进境玫瑰鲜切花中检出了PNRSV。同时本文分别检测玫瑰叶片、花瓣、茎干和花萼,结果均带有PNRSV,确定该病毒系统侵染玫瑰。  相似文献   

10.
小麦化感作用物的提取,分离及其对白茅的杀除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麦颖壳提取物经3520树脂分离后,对所得甲醇洗脱物离心,分得油类似物、上清液及沉淀物。前两个组分在300mg/L的浓度下,对白茅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8%。上清液经硅胶柱分离,得7个亚组分,其中第1、3和7号亚组分在500mg/L浓度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5%、91%和95%。第3亚组分经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又分得A、B、C 3个组分,褐色粉末状的B组分在1000mg/L浓度下使白茅的生长量下降81%。从而证明小麦颖壳对白茅的化感作用是由多个化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室内和温室及大田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颖壳中的甲醇洗脱物在24mg/株的剂量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这暗示,小麦颖壳中的甲醇可溶物可望开发成为防治白茅的生物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3个小麦品种‘东农123’‘东农125’ ‘品资’作为填闲作物,以未填闲为空白对照(CK),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平板试验,研究小麦填闲腐解成分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125’填闲处理可显著抑制西瓜枯萎病发生,且在3个小麦填闲处理中效果最佳。‘东农125’小麦填闲土壤浸提液浓度大于0.1 g/mL时显著抑制了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菌丝生长;显著降低了病原菌生物量以及与致病力相关的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活性。GC-MS分析显示,‘东农125’小麦填闲和空白对照土壤浸提液组分差异显著,共检测出29种物质,其中对照处理组19种物质,填闲处理组24种物质,两处理共有成分14种。填闲处理组有14种化合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15种化合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或未检出;小麦填闲土壤浸提液成分中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棕榈酸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而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邻苯二甲酸衍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综上,小麦填闲改变了西瓜连作土壤浸提液的组分,抑制了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和相关酶活性,导致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实现了对西瓜枯萎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2.
 The changes of several defense enzyme activities and phenolic compound in cucumber roots were examined after biological soil amendment(BSA) was applied to the cucumber continuous cropping through pot trials.It could promote seedling growth and reduce disease incid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defense enzymes such as peroxidase(POD),polyphenol oxidase(PPO) and TTC in treated cucumber roots were measu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The activities of POD and PPO in BSA-treated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after inoculation with 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Phenolic compound content of roots decreased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inoculation,increased after di-sease incidence,but it was higher in BSA-treated than that of control.These indicated that BSA could induce the defense enzyme activities and increased phenolic compound in cucumber roots.  相似文献   

13.
设施番茄连作障碍土壤修复及其对青枯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是世界性难题。本研究利用土壤微生态修复剂结合青枯病植物疫苗菌剂来改良土壤和预防青枯病发生。在连作7年的番茄地,设3种处理,处理1为添加量60 t/hm2的土壤微生态修复剂和植物疫苗100倍稀释液,处理2为添加量30 t/hm2的土壤微生态修复剂和植物疫苗100倍稀释液,CK为不添加土壤微生态修复剂和植物疫苗,研究不同处理对连作番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植株生长特性及病害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态修复剂2种不同添加量处理的番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两种不同添加量处理的番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添加量为30 t/hm2处理的土壤各酶活性(酸性磷酸酶除外)大于添加量为60 t/hm2处理的土壤;添加30 t/hm2处理的单果重量(113.82 g)显著高于添加量60 t/hm2处理(104.07 g)和对照处理(104.99 g)(P<0.05),其对番茄青枯病防效达91.87%,大于添加量为60 t/hm2处理的防效(55.34%)。  相似文献   

14.
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cumerinum,Foc)是引起黄瓜枯萎病的病原真菌,为了明确不同抗性黄瓜品种连作对枯萎病菌遗传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TEF1-α、H3基因片段对不同抗性黄瓜品种连作及对轮作后分离的枯萎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感病品种连作及轮作后菌群分化程度较低(0.007ST<0.045);与种植抗病品种一茬后的菌群相比,连作三、五茬后的菌群均发生显著分化(FST> 0.050),其中连作三茬后的菌群遗传分化程度最高(FST> 0.300)。单倍型分析发现,抗、感病品种连作后部分菌株形成新的单倍型,且分离自抗病品种的病原菌群体分化产生的单倍型数量多于感病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与感病品种连作及轮作相比,抗病品种连作后病原菌菌群呈现出更显著的菌群分化。综上所述,抗病品种连作能够加剧黄瓜枯萎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连作对谷子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谷子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对谷子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4a不施肥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设置连作2 a(T1)、连作3 a(T2)、连作4 a(T3)和轮作(CK)4个处理,分别测定了土壤养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其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轮作(CK)相比,连作2 a(T1)、连作3 a(T2)和连作4 a(T3)分别减产6.9%、12.7%和35.6%,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减产幅度加大;连作土壤氮、磷含量降低,其中速效氮含量降低最为显著(P0.05),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土壤p H升高。连作条件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降低越显著,连作4 a(T3)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调查比较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玉米可减少青枯病病菌在株行间的蔓延,抑制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套种田块的青枯病发生率、大中薯减产率和单株减产量均低于纯种田块。马铃薯与玉米二套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作用最为明显,发病率仅为纯种模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吡唑并嘧啶衍生物 ((E)-N-(2-氟-4-三氟甲基苯乙烯基)-1-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4-胺,简称BDO-1) 和哒嗪酮衍生物 (4-羟基-1-(4-甲氧基苯基)-6-氧代-1,6-二氢吡嗪-3-甲酸甲酯,简称PDZ-1) 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创制并合成的新化合物,本研究分别测定了其离体抑菌活性及其诱导抗病活性,并对田间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抑菌试验结果显示,BDO-1和PDZ-1对供试黄瓜的尖孢镰孢菌和多主棒孢菌并无杀菌活性;温室盆栽试验发现,2个化合物对7种蔬菜病害具有明显的诱导抗病活性,其中:BDO-1在10 mg/L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棒孢叶斑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灰叶斑和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8.81%、61.79%、69.88%、64.14%,54.42%、54.85%和63.59%;PDZ-1在10 mg/L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33%和59.15%。田间防治效果验证结果表明,BDO-1和PDZ-1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95 %和48.45%。研究发现,BDO-1和PDZ-1在质量浓度为10 mg/L、诱导5次、每次间隔5d的条件下施用,对黄瓜枯萎病和棒孢叶斑病可发挥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