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爪哇稻香大粒中发现一紫叶突变体PLM,通过与绿叶水稻C181杂交,对PLM及其后代进行遗传、色素和品质的分析。结果显示:PLM紫叶突变体为隐性单基因遗传。与绿叶植株相比,PLM及其后代紫叶群体的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总量也有一定的增加:PLM子粒的长宽比为3.09,达到国标一级:其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均低于国标三级,表现较差;在其杂交后代中,品质性状得到了一定改善。PLM是一优良的标记供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水稻群体育种是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遗传载体,借助它的生态不育特性,建立多亲本天然授粉的杂交群体。在F2、F3……进行生态育种和常规育种的双向选择,即选择优良不育株,育成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择可育株,育成新的常规水稻品种。在F2、F3……代收取不育株的天然杂交种,构建新一轮杂交群体。作者利用群体育种技术已育成通过辽宁省审定的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GB028S和常规水稻品种盐丰47。  相似文献   

3.
籼稻紫叶材料hrd1来源于特籼占13与02428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考察表明,籼稻紫叶种质hrd1紫色性状表现稳定、叶绿素含量正常,其株高较矮、分蘖中强、柱头双外露率极高,农艺性状较优良。以hrd1为母本与11个水稻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对杂种F1及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hrd1与11个品种杂交F1在主要农艺、经济性状上都表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单株穗重杂种优势表现突出。该种质在标记性状转育和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稻群体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群体育种是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遗传栽体,借助它的生态不育特性,建立多亲本天然授粉的杂交群体。在F2、F3……进行生态育种和常规育种的双向选择,即选择优良不育株,育成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择可育株,育成新的常规水稻品种,在F2、F3……代收取不育株的天然杂交种,构建新一轮杂交群体。作者利用群体育种技术已育成通过辽宁省审定的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GB028S和常规水稻品种盐丰47。  相似文献   

5.
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不育系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克堡  肖建平 《杂交水稻》2012,27(2):15-17,32
概述了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方法以及水稻淡黄叶隐性叶色标记不育系的特点和应用价值。自从2006年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光温敏不育系安农标810S育成以来,以该不育系为标记基因供体,采用常规杂交转育的方法,初步育成了标泰S、标88S、标CS、1166S和H159A等多个淡黄叶标记新不育系。介绍了这些不育系的主要特性及所配部分组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基因水稻培矮64S回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与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筛选到的转[WTBX][STBX]Xa21[WTBZ][STBZ]基因培矮64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在第5代杂种中,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以其作父本、培矮64S为母本所配制的F1植株, Xa21基因PCR检测均呈阳性,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说明该外源基因能够通过常规杂交方式转移利用。这些杂交组合F2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株出现3∶1分离,表明转Xa21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长日高温下,(培矮64S/转Xa21基因培矮64S)F1雄性完全可育,F2群体可育与不育株出现27∶1分离。  相似文献   

7.
水稻短光敏雄性核不育性的发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光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是与农垦58S光反应相反的一种新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从籼稻B3与粳稻红粳配组的F1代异地结实率差异发现了水稻短光敏雄性不育现象;利用异地异季光温条件及人工控光施压选择,从杂种分离群体中定向选择育成短光敏雄性不育系宜DS1;以宜DS1为基因供体与紫圭杂交转育,育成籼型短光敏雄性不育系D38S。研究表明,宜DS1和D38S具有短光不育、长光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在23~28℃的光敏温度范围内,短于13 h的光照诱导不育,长于13.5 h的光照诱导可育,光长主导育性转换。D38S具有优良的植株形态,可直接用作亲本选育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克螟稻为Bt抗虫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回交转育方法,结合GU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抗螟虫性选择技术,选育出首个转Bt抗螟虫基因籼型水稻不育系科龙A。经鉴定,科龙A的花器性状和开花习性良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度高,配合力强,高抗螟虫,所配杂种F1代仍保持有高抗螟虫特性。该不育系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9.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农标810S是2003年冬在海南三亚安农810S繁殖田中发现的具有淡黄叶标记性状的自然突变体,2006年8月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技术鉴定。安农标810S性状稳定,全生育期整株叶片均表现淡黄绿色,其它农艺性状、育性和配合力等与安农810S基本一致。其淡黄叶标记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易于转育新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有利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除杂保纯和杂交种子纯度快速鉴定,对降低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的纯度风险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香稻不育系GHS与无香味恢复系和香稻品种杂交,采用咀嚼法测定杂交组合F1米粒和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C1 F1植株的香味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恢复系无香味为显性性状,GHS的香味为隐性性状;GHS的香味基因与粤香占、湘晚籼17号的香味基因不等位;GHS的香味基因与玉香油占、天龙香103、新万香、创香5号香味基因可能存有等位位点。与无香味恢复系杂交组合F2植株群体无香味与有香味之比符合3∶1的分离比,BC1 F1植株群体符合1∶1的分离比,GHS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GHS系统选育出琼香S,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琼香两优1号、琼香两优2号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A graft transmissible disease of potato termed purple top roll is prevalent in several potato varieties grown in the hilly tracts of India. The common symptoms are rolling of the basal parts of younger leaves, sometimes accompanied by pink or purple pigmentation. The plants are stunted with profuse growth of axillary branches and aerial tubers. The losses in yield varied from 40 to 70%. Five to 20% of the tubers from diseased plants developed hairy sprouts. Tuber transmission of the pathogen varied from 6 to 33%, depending on the variety.Datura, tomato and white clover are among susceptible plants.N. rustica was tolerant or a symptomless carrier. Sunnhemp, Petunia andSesamum were immune to the pathogen, which was transmitted by the leaf hopper,O. albicinctus Distant but not byCuscuta spp. or by sap inoculation. Applic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Tetracycline and Antiamoebin resulted in remission of symptoms and increased tuber yields, indicating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a mycoplasma-like organism.  相似文献   

12.
紫薯多糖脱蛋白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薯多糖为原料,研究不同酶添加量、时间、温度和pH值对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酶法脱除紫薯多糖中蛋白的最优工艺,并与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相比较。结果表明:酶法是最佳的脱蛋白方法,其脱蛋白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为460 U/mL,温度为50℃,时间为60 min,蛋白质脱除率为87.71%,多糖的损失率为29.55%。  相似文献   

13.
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与抗氧化剂,在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茶树紫芽作为一种高花青素含量的特异性茶树资源,其创新利用研究逐渐深入,特色紫芽茶树品种的选育和高花青素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茶树紫芽花青素的结构性质、代谢途径、提取工艺和功能作用等,以期为茶叶紫芽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紫粒小麦籽粒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光照时期和光照时间对小麦籽粒色素含量的影响,在紫粒、红粒小麦籽粒发育的不同时期对穗部进行遮光处理,成熟后分别测定籽粒中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形成积累与光照时期关系密切.从开花后15 d开始,光照时间直接影响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形成,处理Ⅱ较处理Ⅰ花色素含量高,黑色素含量更高.紫粒、红粒小麦色素对光照时间反应不一,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迅速增加,且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当光照时间达到376.5 h时,花色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籽粒成熟时,三个紫粒品种花色素含量较红粒品种高2.2倍.当光照时间达到89.6 h时,紫粒品种黑色素开始积累,且呈直线增加趋势,至籽粒成熟时达最高值;红粒品种在光照时间达到305.3 h时黑色素才开始积累.籽粒成熟时,紫粒品种高原115、黑小麦76和陇春432黑色素含量分别为0.281、0.241和0.223,分别较红粒品种陇春15高2.77、3.23和2.56倍.  相似文献   

15.
‘紫荣8号’是以‘NSN’为母本、以’M55-3-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紫色长茄杂种一代新品种。生长势强,抗性好,连续座果能力强,商品率高。果形长棒形,果皮平滑,皮色紫红,着色均匀,光泽好,果长29.6~30.3 cm,横径约5.0 cm,单果重284.9~286.1 g;果肉白色,肉质紧实,品质优,耐贮运。中早熟,耐寒,适宜华南地区春秋种植。  相似文献   

16.
Michigan Purple is a purple-skinned tablestock variety. The tubers have an attractive round-ovoid shape and a strong iridescent purple skin. It has a medium set of bright purple-skinned tubers similar in shape to Norland. The tuber flesh is white; it has few internal defects and does not darken after cooking.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the yield is high and specific gravity intermediate. Michigan Purple has mid-early vine maturity.  相似文献   

17.
酸性磷酸酶(APase)是酸性条件下(pH < 7.0)能催化磷酸单酯或酸酐裂解从而释放无机磷酸根离子的水解酶类。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是一类特殊的酸性磷酸酶,其具有鲜明的特征,如:酶的提取液呈紫色或粉色、酶活性不受酒石酸盐抑制、氨基酸序列具有5个保守结构域和双金属离子催化中心等。已有的研究表明,紫色酸性磷酸酶在植物适应低磷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紫色酸性磷酸酶的生化特性、亚细胞定位、生物学功能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紫肉火龙果可用扦插法和嫁接法育苗。在栽培管理中利用水泥杆做支架,选用向阳的坡地建园,栽培管理要薄肥勤施,及时浇水和排水,进行摘心、绑缚、修剪等植株管理,授粉、疏花疏果等花果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以7个不同血缘的紫玉米杂交组合ZS11、ZS15、ZF39、FS11、SF38、FG01、68G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紫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紫玉米植株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紫玉米植株氮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间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氮素积累量呈上升趋势。7个品种中成熟期子粒产量高、吸氮总量大、氮素利用效率高的组合为SF38和68G1。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品种产量的高低起主要作用,氮素吸收总量对产量的作用相对较小。从氮素的阶段积累与产量的关系来看,开花期至灌浆期吸氮量增加有助于紫玉米产量的提高,其次为大喇叭口期至开花期。  相似文献   

20.
6个紫肉甘薯新品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山57和Ayamurasiky为对照,通过比较试验,初步分析了福建省泉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近选育的6个紫肉甘薯品种(系)的鲜薯产量、薯块烘干率、食味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并评述了其在生产或育种上的利用价值。这些品系的育成,丰富了紫肉甘薯育种材料;同时提出以紫肉甘薯品种或中间材料为亲本,进行计划集团杂交或放任授粉,扩大基因背景和杂种后代的选择群体,是选育紫肉甘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