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传递     
我国家具产业“十五”将有重大变革  “十五”期间,我国家具产业总产值可望逼近2000亿元,市场前景较为乐观。可以预计,我国家具生产及市场营销方面都将产生巨大变革。  1家具生产将走上专业化、规模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加入WTO后,先进的设备、技术及管理方式将大步进入国门,这对我国家具业的发展无疑是个极好契机,如抓住人才、资金、信息优势,会促进家具业跃上一个新台阶。  2环保家具、办公家具、儿童家具、老人家具、电器家具、主动家具(自己设计、组装)将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名牌战略将成为众多有…  相似文献   

2.
在本世纪初的10年里,中国家具业将实现由家具大国向家具强国的跨越,在2010年,中国将成为家具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家具业的整体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这种发展对市场和资源两个方面提出了更大需求。中国家具业必须依靠“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才能实现这种跨越,并得到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具业的发展沿革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建国50年来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历程。近20年来我国家具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2002年我国家具工业产值达到1650亿元,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家具出口国。分析了目前我国家具业生产及布局的特征:家具生产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家具价格稳中有降,市场不断扩大,家具生产工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质量控制体系逐渐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否成为家具的世界工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琪 《木材工业》2003,17(4):1-2,8
中国家具业的出口近年大幅增长,为国际家具业所关注,认为中国将成为家具的世界工厂。虽然在规模上中国已成为家具生产大国,但从产业发展模式、技术水准、创新能力、品牌等诸多方面来看,中国要成为家具的世界工厂仍需10~20年的努力,进行跨越式的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具业的发展沿革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建国50年来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历程.近20年来我国家具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2002年我国家具工业产值达到1650亿元,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家具出口国.分析了目前我国家具业生产及布局的特征家具生产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家具价格稳中有降,市场不断扩大,家具生产工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质量控制体系逐渐形成等.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家具设计成为中国家具业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发展初期采取“抄袭”的办 法获得了短期效应,忽视家具产品的独立开发,因而产生的弊端日渐显露。今天中国家具的 制造水平已达到相当的水准,生产技术已不是大问题,家具业内的竞争几近白热化,不少家 具企业开始为定单、为销量发愁。在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如何开发出适应市场有竞争力的 产品,使企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进行二次创业,确已成为燃眉之急,从近年来企业对家具专 业毕业生的大量需求可见一斑。然而想通过请来一个设计师充当“救火队员”,画一两套图 纸解决关系企业命…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息     
《林产工业》2002,29(3)
入世会给国内家具业带来何种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家具业将首先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影响国内家具业:一是国际家具业将会利用其资金及技术的优势,在中国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工厂,大力推行其“本土化”,方式是收购国内一些家具企业,作为他们的OEM工厂,在中国生产他们设计的、工艺技术上符合国际标准的品牌产品,直接与我们竞争,这就兼备了劳动力低廉和品质较高的优势:二是国际家具业现代营销的理念和模式的竞争,国际家具业会在强大资金的支持下,在中国开设连锁销售或特许经营销售,运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在商场的设施…  相似文献   

8.
林具 《木材工业》2005,19(2):51-51
近年来,我国家具业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已成为世界上家具消费的最大供应国。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以及东北等几大家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哈尔滨的家具出口势头不可小觑。据统计,2004年黑龙江省家具出口额达6000多万美元,其中哈尔滨市家具出口额超过4000万美元,占据2/3。哈尔滨家具业发展迅速,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中国家具业的现状和出口形势,从原材料、企业生产条件、家具产品检验和运输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家具企业如何做好出口的基本条件和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国际贸易中销售商的类型及如何选择销售商,同时也对中国家具业目前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家具业是龙江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龙江便开始出现家具作坊:至90年代初,龙江获得了“中国家具第一镇”之称。目前,龙江镇内家具生产企业有1470多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约占全省总数的1/5。2004年广东省科技厅将龙江镇列为广东省技术创新试点专业镇。2005年6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家具协会授予该镇“中国家具制造重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具业在成为世界家具制造中心的同时,也直面着大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为探求家具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家具企业应负的“绿色”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连,目前拥有家具生产企业1500多户(含个体)。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8户,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有厂房约120万m^2,有设备约1万台(套),资产总额约30亿元人民币,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家具品牌企业。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全国5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分公司,销售网点达4000多个。2005年家具业实现产值56.7亿元。  相似文献   

13.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展览会(FMC2006)将于2006年9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展会吸纳了2006中国(上海)国际家具配件及材料展览会(ZOW),并融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FC),以22万m2展出面积,近1500家展商,12000名专业观众力争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超凡的家具及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配件等综合型贸易博览会。打造一个“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家具业展览会作为中国家具协会唯一主办的木工类展会,FMC2006将为一批海外木工企业进入中国家具市场迈出重要的一步,展会旨在为家具生产行业的供需双方构…  相似文献   

14.
家具业的发展与建立我国现代家具工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综述了家具结构及其生产方式、家具生产材料及其设备的发展,并且针对我国建立现代家具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看法,为我国家具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欧洲的家具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作新 《木材工业》2004,18(1):16-19
本文介绍了欧洲家具工业的生产和市场状况。在欧共体,家具工业的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4%,占GDP的2%左右,吸收了2.2%的劳动力;家具原料供应商及家具零售业还分别提供了约25万和60万个工作职位;欧洲家具业是工业部门最大的行业之一,2001年总营业额为822亿欧元,欧洲家具业的总产量相当于世界的一半。了解欧洲家具业对发展中国的家具工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齐钧 《国际木业》2007,37(4):24-25
目前,印度家具市场规模已达到100亿美元。 印度家具工业云集了30万产业大军,分为两个部门。一种是“非组织的”,许多印度家具业内人士称,印度家具业可以说是一个“无序”的行业,这是因为该行业内部存在着一个比例相当高的由民间手工艺人所组成的公司,而国内家具生产总值的85%由这类公司提供。另一种是有“组织的”,这类家具企业有5000家左右,其中8%生产木制家具,10%制造金属家具,而82%是制造家具零配件和塑料装饰件的厂家。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家具企业技术力量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省家具企业的技术力量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了我省家具企业技术力量、企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我国家具工业的发展方向出发,提出了我省家具企业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齐峻 《国际木业》2007,37(6):19-19
法国家具生产企业有18 000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2004年家具产值132亿欧元。 法国家具业,由于本土资源及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许多家具商把加工厂搬迁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再将这些家具零件进口到法国组装。法国家具进口额比10年前增长了60%。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具产业的集聚和工业(园)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美琪 《木材工业》2004,18(1):9-11,19
针对中国家具业目前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4个家具工业区的格局。以及近年来这些工业区内企业更加聚集、形成了由产业链构成的工业区的现象,文中指出了中国家具业的工业区应进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要由终端企业、中间企业、服务型企业和中介机构组成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社会系统,此外,还着重阐述了家具协会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具业在成为世界家具制造中心的同时,也直面着大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为探求家具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家具企业应负的“绿色”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