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庙岛群岛毗邻海域位于黄渤海交汇处,是渔业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与洄游通道,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为系统掌握庙岛群岛毗邻海域渔业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于2020年9、11、12月和2021年3―12月对该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开展了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115种,其中,鱼类49种,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28种,棘皮动物8种,腕足动物1种。鱼类主要为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虾虎鱼类和其他鱼类;甲壳动物主要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和其他甲壳类。3―6月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域东南部,7、8月集中分布于调查海域西南部,其余调查月份没有明显的高密度集中分布区。7―10月整个调查区域呈现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11、12月则具有较高的渔业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白姑鱼和日本鼓虾在生物量(r= –0.75, P<0.01)和丰度(r= –0.73, P<0.01)方面均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主要生物类群和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表明,水深和温度可能是影响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的主要因子(P<0.05),其中,棘皮动物和酸浆贝(Terebratella coreanica)与水深表现出正相关性,其他大部分种类与温度表现出正相关性。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 ABC曲线)分析发现,庙岛群岛毗邻海域ABC曲线虽然各有不同,但大部分W统计值为负,仅有3个月的W统计值为正(接近于0),说明该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群落整体受到较高程度干扰,仅部分季节呈现中等程度干扰,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本研究可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为探究典型岛屿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内在、环境与人为因素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持,但典型岛屿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尚需进行长时间序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庙岛群岛海域(120.4°E ~121.0°E, 37.8°E ~38.2°N) 2015—2020 年 5 月(枯水期)和 8 月(丰水期) 12 个航次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调查结果, 结合降水量数据和厄尔尼诺事件, 以研究气候变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4 门 45 属 109 种, 贡献率最大的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占藻类种类数的 85.32%, 甲藻门(Pyrrophyta)次之, 占藻类种类数的 11.93%。调查期间枯水期硅藻丰度比例一直高于 90%, 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 丰水期硅藻占比明显下降, 甲藻丰度比例由 0.5%逐渐升至 58.7%, 主要优势种为日本角毛藻(Chaetoceros nipponicus)和三角角藻(Tripos muelleri)。2018/2019 和 2019/2020 年厄尔尼诺影响期间, 2019—2020 年枯、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 2015—2018 年相比降幅达 93.2%。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 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 水温、降水量、SiO3 2–-Si, 硅藻类优势种多受与降水量相关的 NO3 -N、 SiO3 2–-Si、DIN 水平所调控, 而甲藻类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温。其中具槽帕拉藻优势度与 SiO3 2–-Si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5), 日本角毛藻优势度与前两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极端干旱条件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明显低于其他航次。  相似文献   

3.
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重要的碳汇区域,而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边缘海域,具有来自海洋与陆地的不同碳来源,在碳循环和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2020年秋季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栖食物网中不同碳来源(浮游植物、大型藻类、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底质有机物)对主要消费者类群(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杂食性鱼类、底栖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对贡献,并以此对海洋碳汇和碳汇渔业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生物类群的潜在碳来源主要为藻类(包括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和海底底质有机质(SOM),但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贡献较低。碳来源主要以内源性碳(海源)为主。由于大型藻类对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明显高于鱼类,在碳汇渔业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进行藻类增养殖,并通过贝类或以贝藻为食的鱼类混和养殖可能增加碳汇能力,从而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渤海斑海豹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是1986—1988年乘破冰船和飞机对渤海冰区斑海豹的分布调查结果。斑海豹在辽东湾的繁殖场位于40°00′N,120°50′—121°40′E至40°40′N,121°10′—121°50′E之间的流冰区内。为了调查渤海斑海豹Phoca largha的种群数量和资源分布,作者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986年、1987年和1988年的1月至3月参加了海冰调查队,乘海军的破冰船在渤海共出海3个航次,乘海冰航空调查的飞机在辽东湾飞行1个航次,对斑海豹在渤海冰区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现将调查资料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5.
渤海虎平岛周围海域的斑海豹种群动态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5年4月和2006年3—5月,分别对大连虎平岛周围海域的斑海豹栖息地及斑海豹资源进行了调查,斑海豹的数量调查采用领地计数法;调查发现2005年春季在此处的斑海豹日最多为54头,2006年春季日最多为67头。在风浪较小,晴好天气,斑海豹在该海域出现的几率多;通过斑海豹数量的脉冲式变化推测每一批斑海豹在本调查海域不做长时间的停留。  相似文献   

6.
2003年8、12月和2004年2、5月对放鸡岛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以及浮游幼体12个类群共59种,其中浮游幼虫和水母类种类最多,分别为21种和13种。浮游动物群落可分为广布种、暖水性外海种和近岸低盐种3个生态类型。放鸡岛北侧近岸水域分布密度较高,而南侧外海水域分布密度较低。8月份平均个体密度最高21619ind./m^3;12月份平均个体密度最低2370ind/m^3。桡足类和浮游幼虫是全年的优势类群,平均占到总体的67.56%和18.66%。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变化是5月〉8月〉2月〉12月。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经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烃浓度三个季度介于0.012~0.030mg/L,平均值为0.021mg/L,均达到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烃浓度表现出逐季增加的趋势,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调查海域石油烃浓度低于比较海域,受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2年—2014年5月、8月、10月对五垒岛湾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OD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近3年COD含量介于0.49~2.57mg/L,平均值为1.22mg/L;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年际间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污染指数评价表明,COD污染指数介于0.16~0.93,平均0.41,均达到国家II类海水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9.
宋利明  惠明明 《海洋渔业》2012,34(2):145-153
利用2006年10月至次年1月在马绍尔群岛海域与2009年10~12月和2010年11月至次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延绳钓探捕所取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个海域的黄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马绍尔群岛海域和吉尔伯特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优势叉长分别为120~140 cm和100~140 cm,平均叉长分别为(129±1.08)cm和(119±0.78)cm,差异性显著;(2)性别比例(雄性∶雌性)分别约为1.07∶1和1.40∶1,无显著性差异;(3)马绍尔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南部;(4)摄食等级均以0和1级为主,其中马绍尔群岛海域分别占48.31%和35.96%,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分别占27.91%和40.70%,无显著性差异;(5)两海域原条鱼重与叉长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6)马绍尔群岛海域的黄鳍金枪鱼可能是从吉尔伯特群岛海域洄游过去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秋季(10月)和2016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獐子岛养殖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和颗粒有机物比例(PCOM,%)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POM与叶绿素a(Chl-a)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悬浮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之间的潜在联系。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TPM和POM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76~97.54、2.20~17.20 mg/L,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1.65±9.58)、(6.97±2.08)mg/L。PCOM值的变化范围为8.69%~37.09%,平均值为(22.25±4.18)%。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最大值出现在秋季表层。而POM和PCOM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冬季的值最低。POM与TPM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大部分海域的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春、夏季POM的分布呈现中部略高、四周略低的特点,秋、冬季与之相反;夏季底层显著高于表层(P0.01),其他季节表、底层无显著差异(P0.05)。4个季节中,獐子岛海域的POM与Chl-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春季底层和夏季表层的POM与Chl-a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另外,只有夏季表层POM与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夏季陆源输入对该海域的悬浮颗粒有机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斑海豹生长规律,达到科学饲养的目的,对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豢养斑海豹进行体检,获取动物性别、年龄、体质量和体长等信息;通过SPSS 13.0软件对动物的生长曲线、体长-体质量关系和雌雄间生长差异进行分析。试验共获得30头豢养斑海豹的体检数据,雌性11头,雄性19头。统计分析发现: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三种模型回归的斑海豹最大体长、体质量依次为167、170、171 cm和153、175、191 kg ;体质量-体长关系为(r2=0.908);研究还发现体长-年龄、体质量-体长间的相关关系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斑海豹的生长规律,而体质量年龄模型准确度较差。控制年龄的协方差分析未发现雌雄斑海豹生长规律间的差异(体长:P >0.05;体质量:P >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待鉴定的血液样品中线粒体控制区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库中序列比对分析,成功地对斑海豹进行了种类鉴定。本研究所用方法在野生珍稀动物的种类鉴定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庙岛海峡以东浅海养殖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烟台市庙岛海峡以东浅海筏式养殖的历史,现状以及大面积贝类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调整养殖海区、分层养殖、养捕海区兼顾,调整养殖品种,发展海底增养殖,推广先进养殖方法的措施。专家通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方斑东风螺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0.16 hm2的土池中,9月投放壳高1.30~2.61 cm、体重0.90~2.68 g的方斑东风螺稚螺5.41万粒,经4个月的试养,育成商品螺243.0 kg,个体重2.5~12.0 g,平均体重5.25 g;壳高2.53~4.35 cm,平均3.05 cm;成活率86.3%,饵料系数2.3,获产值28 188元。经试验方斑东风螺对养殖环境海水水质的适应能力较强,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是一种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适合南方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5.
16.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7种鲈总科鱼类鳞片年轮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2004年5月至7月三重刺网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7种鲈总科鱼类的鳞片标本,使用显微镜与投影仪结合观察年轮特征,进一步鉴定鱼类年龄。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采集到的南沙群岛鲈总科鱼类鳞片的年轮标志主要为侧区出现切割型环片;从年龄结构上看,该次调查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鱼种年龄以3-6龄鱼为主,这主要与网具的选择性有关。同时,也论述了鳞片采样以及观测中的注意点,以期为南海鱼类年轮的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对舟山中街山列岛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底栖海藻4门54属78种。其中蓝藻门1属1种,绿藻门9属15种,红藻门32属47种,褐藻门12属15种。本地区新记录5种。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以暖温带性的海藻为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底栖海藻种数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剧增。与史料相比,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