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蔡联合  邓宾玲  杨军  刘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06-1007,1049
[目的]为了繁育低烟碱转化的鄂烟3号,提升晾制后烟叶质量。[方法]通过测定低烟碱转化鄂烟3号亲本子代的烟碱转化率,研究改良鄂烟3号亲本烟碱转化遗传的稳定性。[结果]鄂烟3号的父母本,无论是高转化株或非转化株,烟碱转化遗传均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低烟碱转化鄂烟3号品种繁育的过程中需要逐一地进行化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亲本烟株;而鄂烟3号的保持系烟碱转化遗传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育种过程中不需要逐一地进行化学检测。[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出降烟碱含量较低的烟叶及提高卷烟的安全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收和调制方法对晾制白肋烟中一些重要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6种不同的采收和调制方法对烟草特有的N-亚硝胺(TSNA)、烟草生物碱、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影响,研究得出与对照整株采收晾制相比,逐叶采收、整株采收叶片划主脉、逐叶采收划主脉、逐叶采收叶肉主脉分离晾制能显着降低叶肉及主脉中烟草特有的N-亚硝胺含量,亦能降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整株采收划主茎晾制不能降低烟草特有的N-亚硝胺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各处理都能显着降低主脉和叶肉中的去甲基烟碱,但对其它烟草生物碱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肋烟不同品种烟碱转化株比例及转化率株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不同产区白肋烟及四川不同品种调制后烟叶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烟碱转化株比例和烟碱转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白肋烟烟碱转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产区,四川主栽品种宣汉-5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窄叶型品种的转化株比例高达96.0%,平均烟碱转化率为34.8%,宽叶型品种也较高。达白1号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3个地点的转化株比例分别为18.0%、18.0%和52.0%,平均烟碱转化率分别为3.5%、3.1%和14.3%,在经过改良后,有较高利用价值。鄂烟1号和TN90群体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转化株。新配制的杂交种达白3号和达所24烟碱转化问题突出,转化株比例达100%,需要进行系统选择和改良。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烟碱转化表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晾房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种晾房(竹笆涂泥晾房、美式全板晾房、黒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黒膜推杆晾棚)和2种采收方式(半整株采收和摘叶采收)研究了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生物碱、总氮含量及氮碱比的变化。在烟叶晾制过程中,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变化相对较小。竹笆涂泥、美式全板、黒膜夹草3种方式烟碱含量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中部叶和上部叶下降幅度分别为17.6%~27.6%和16.5%~19.7%,晾制后烟叶生物碱含量和氮碱比较为适宜;而黑膜推竿晾制和全黑膜晾房的烟叶烟碱含量降低幅度较小,氮碱比偏小。摘叶采收烟叶烟碱含量较高,氮碱比较小,且在晾制过程中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这与其失水干燥较快,调制过程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达白1号和鄂烟1号生长早期烟碱转化诱导后烟叶及调制后烟叶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和新烟草碱/降烟碱值(Anat/Nnic)的关系.结果表明,烟碱转化率与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降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烟碱转化率的增加,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含量无显著变化.烟碱转化率与Anat/Nnic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早期诱导烟叶的Anat/Nnic在低于0.8时,烟碱转化率开始显著增加,其对应的烟碱转化率为2.5%:调制后烟叶Anat/Nnic在小于1.1时烟碱转化率显著增加,对应的烟碱转化率为2.8%~2.9%.  相似文献   

6.
深色晾烟品种KY171在22℃和70%相对湿度下晾制表明,晾制后1~6周的叶肉和2~6周的主脉水分迅速下降。晾制后1~4周电导率迅速提高。晾制过程中叶肉和主脉中硝酸盐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晾制3周后主脉和叶肉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打预后及晾制初期叶肉中各烟草生物碱均增加,晾制2~3周稍有下降,然后至晾制结束都没有变化,整个晾制过程主脉中各烟草生物碱含量均无变化。成熟采收的鲜烟叶及晾制1周内的烟叶中各种亚硝胺含量为0,晾制后1周后逐渐增加。晾制后6周(N-甲基-亚硝氨)-1-(3-吡啶基)-1-丁酮(NNK)及总烟草特有的亚硝胺(TSNA)、晾制后5周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晾制后7周N-亚硝基假木贼碱(NBA)和N-亚硝基新烟草碱(NAT)含量达最高峰,且主脉和叶肉的变化规律悠扬。  相似文献   

7.
对4份白肋烟(Nicotiana tabacun L.cv.Burley)品系,按叶片着生部位依次取样,分析了烟碱含量,结果表明,烟碱含量因叶片在植株上的着生部位不同而差异较大,由下至上逐步升高,呈二次曲线分布。降烟碱含量因品系不同差异较大,高转化品系的降烟碱含量高于烟碱含量,随叶位的升高亦呈二次曲线升高;非转化品系的降烟碱含量则低于烟碱,随着叶片着生部位的升高降烟碱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呈直线分布。烟碱转化率随着叶片着生部位的上升而逐步下降,呈二次曲线变化。下中部烟叶烟碱转化率较高,是导致烟碱含量低、香气平淡、品质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烟叶生产中应在选用烟碱转化率低的品种同时,结合合理密植、改善光照条件等措施,控制烟碱转化率,提高烟叶香气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调制出适合用作口含烟原料的晒红烟,以沂水地方名优晒红烟小香叶为研究对象,以当地晒制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晒烤结合、棚内晾制、切丝烘干以及微波调制4种调制方式的烟叶在主要化学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调制方式制得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当地晒制方式相比均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烟碱、总糖和挥发碱的含量。晒烤结合调制出的烟叶的品质有所改善,其中晒制变黄后直接烤干的烟叶品质最好;采用不同温湿度条件在棚内晾制的烟叶的品质均优于当地晒制方式,其中高温高湿条件下晾制的烟叶更适合用作口含烟原料;直接切丝烘干的烟叶品质略优于当地晒制方式,经过捂黄后再进行切丝烘干的烟叶品质为优;微波调制的烟叶品质不及当地晒制。由此可见,棚内封闭晾制的调制处理晒红烟原料较适合用于口含烟产品。此外,该研究还发现烟叶变黄阶段是提高烟碱含量,降低总糖含量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9.
白肋烟不同品种和叶位叶片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2007年设置品种试验并在不同产地取样对我国白肋烟主要品种各叶位烟叶的生物碱和总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达白1号和TN90生物碱含量相对较为适宜,生物碱组成合理,降烟碱含量较低,烟碱转化率低于6%的国际限制性标准。鄂烟1号烟碱含量相对适宜,但总生物碱含量偏高,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较高。宣汉-5和达所24总生物碱水平较高,但烟碱转化导致烟碱含量偏低,降烟碱含量增高,烟碱转化率大幅度超过限量标准,且下部叶和脚叶氮碱比过商。不同叶位烟叶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一般表现为随叶位的升高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增高,但顶叶和上部叶差别较小。我国白肋烟部位间烟碱含量差异较大,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是突出问题。随叶位升高烟叶总氮含量有增加趋势,氮碱比显著下降。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生物碱含量和总氮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叶采收晾制后,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动剧烈下降,晾制后4d,叶肉内该酶活性即下降至0,晾制后两周主脉内此酶活性下降至0.且两种电子供体间无显着差异.烟叶体外硝酸还原酶活动晾制开始时很低,晾制3周后增加.整个晾制过程中叶肉、主脉硝酸盐含量均无显着变化.晾制后两周主脉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是晾制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叶肉亚硝酸盐在整个晾制过程中无变化.晾制后3周,主脉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与体外硝酸还原酶活动相关,这可能是微生物的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茎烘烤烟叶失水干燥特性,为优化烤烟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带茎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水分含量、状态及形态收缩率,与不带茎烟叶进行比较,并将烟叶水分指标与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带茎烘烤烟叶的整叶、叶片及主脉水含率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带茎烟叶水分迁移表现为茎秆中的自由水向主脉和叶片迁移,使带茎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和所占比例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干叶前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叶片(P<0.05,下同),干叶后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大于不带茎烟叶叶片;烘烤过程带茎烟叶主脉直径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与其水含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烟叶形态收缩与自由水含量及其水含率密切相关,可根据烟叶形态收缩判断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含量和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及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以不同烟碱转化率类型的白肋烟品系为材料,进行了生物碱、TSNA含量检测和原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表明:低转化(LC)品系生物碱以烟碱为主,高转化(HC)品系则以降烟碱为主,LC品系比HC品系烟碱含量高107.78%,降烟碱含量则减少93.74%,烟碱转化率下降93.28%。HC品系以亚硝基降烟碱(NNN)含量为主,LC品系以亚硝基新烟草碱(NAT)为主,LC品系的NNN和TNSA总量分别比HC品系下降86.43%和66.61%,但NAT和4-(甲基亚硝胺)-1-(3-毗啶)-1-丙酮(NNK)、亚硝基假木贼碱(NAB)含量及其占TSNA总量的比例高于HC。LC品系的原烟感官评吸质量在香型风格、杂气等方面均优于HC品系,HC品系怪味突出。TSNA总量、NNN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呈正向直线相关,与烟碱存在负向对数相关;NNK与烟碱的存在正向相关、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存在负向对数相关;与降烟碱的相关系数均大于转化率和烟碱。为此认为,积极选育和推广种植烟碱转化率低的LC品系,是降低白肋烟TSNA含量和提高烟叶品质的有效措施,同时兼顾对NNK、NAB及NAT的选择与控制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烤烟烘烤过程中烟碱、去甲基烟碱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了烤烟NC89品种在不同变黄温、湿度条件下烟碱、去甲基烟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高温变黄 ,烤后烟碱含量低于烤前 ;低温变黄 ,烤后烟碱含量高于烤前。湿度对烟碱含量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去甲基烟碱含量烤后较烤前增加 ,而且变黄期高温、高湿均有利于去甲基烟碱的形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14.
朱云燕  陈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53-9954
通过对毕节地区不同叶位的122个烤烟叶片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检测,了解毕节烟叶的等级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间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部烟叶的变异度均最大,上部烟叶均最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中部叶含量均最高,与上、下部烟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叶位的钾氯比协调,叶位间叶片的叶长、叶宽、单叶重和叶片密度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氯离子外,物理特性指标与部分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富  成志军  张胜  杨会丽  荆永锋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5-22266,22288
[目的]研究烤烟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同一地区生产的11个品种不同等级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叶烟碱进入烟气中的比例为4.06%~8.64%,呈现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南江3号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品种各部位之间烟碱的转化率较为稳定。[结论]烤烟烟叶烟碱含量与烟气烟碱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烟区、品种及部位烟叶保水力与水分干燥模型参数的关系,为烟叶烘烤提供简易、精准的水分预测方法并为烟草精准烘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和湖南烟区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不同部位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测定烟叶保水力,结合水分干燥原理及水分干燥模型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变化进行拟合求解,并对烟叶保水力与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不同部位间烟叶保水力随烟叶部位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品种间K326保水力均大于云烟87;除湖南烟区K326上部叶保水力大于江西烟区外,不同烟区间江西烟区烟叶保水力均大于湖南烟区.不同烟区、品种及部位烟叶Wang and Singh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且模型干燥参数a与烟叶保水力呈正相关,与干燥参数b呈负相关.烟叶保水力与模型干燥参数a、b之间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烟叶保水力与模型参数a、b显著水平P均小于0.05,且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结论]常规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比变化符合Wang and Singh模型,且烟叶保水力与干燥模型参数a、b存在极显著相关,可依据烟叶保水力精准估算模型参数预测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