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农科硕士研究生传统的课程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适应农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查,辅以比较研究,提出了把“人的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提议建立自下而上或共同参与的课程管理模式,使“课程管理”逐步过渡到“课程领导”。提出了农科课程体系科学构建的原则和优化的策略,探索了农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入手,基于对农科研究生的问卷调查,阐述研究生视角下的课程体系认知,提出设置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的整体性、实用性、研究性的基本原则,认为农科研究生理学类公共基础课程应该着力构建工具类、思想方法类、人文素质类三大类课程群。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招生质量是研究生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农科博士生招生现状和过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农科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提高招生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农科类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特点,初步明确影响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升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以从建立入学考试制度,确保稳定的优质生源;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对照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农科研究生教育在生源质量、课程质量和论质量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农业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综合性大学新的发展理念、多学科交融的发展环境以及多元的校园化为农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加快了农科研究生教育在优秀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招生、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韩继英  赵正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3-11304,11306
对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体系的创新进行了探索,针对当前农业高等院校研究生大农学专业课程结构与现实人才需求的矛盾和冲突,结合农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构建了“三·三”课程结构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推行“三·三”课程结构模式应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适应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科建设对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教育理念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学科设置要向综合的交叉学科发展、课程体系要更加注重实践内容、教学手段要更加立足于生产一线、培养模式要更加突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导学关系需要在实践互动中升华。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为例,进一步探索了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对新挑战的改革策略: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优化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研究生课程新体系,革新研究生教学手段,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树立研究生导学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结合农科研究生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并阐明了重点学科建设与农科研究生教育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农科研究生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位农业尤其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成为关键。作为我国惟一具有博士和项士授予权的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肩负看培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针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农科研究生教育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教育创新,推进农科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