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刚双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1):45-47
<正> 我省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蚕茧生产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出现过令世人瞩目的“丝绸之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体制的频繁更迭,对蚕桑产业认识的偏差,以及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全省蚕桑生产逐步萎缩,未能真正实现蚕桑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定赢 《四川蚕业》2012,40(1):52-52,57
<正>宁南县蚕桑生产技术协会于2004年12月9日正式成立,本协会是在宁南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下,在宁南县科协、科技局、蚕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蚕桑生产技术协会。1宗旨宁南县蚕桑生产技术协会是着眼于蚕业生产的长远发展,立足行业,顺应市场,正确引导蚕业生产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宁南县蚕业生产提供科技信  相似文献   

3.
丁光滔  林平 《四川蚕业》2008,36(4):57-60
<正>在江水滔滔的金沙江畔闪耀着一颗璀璨的蚕业明珠——四川宁南。这里,漫山遍野尽染桑园绿色;这里,优质蚕茧享誉神州大地;这里,生丝缕缕演绎丝路神韵。走进宁南,你  相似文献   

4.
<正>宁南县新松镇五一村10组有这样一位蚕农,别人外出打工挣钱,谋求他路,唯有他坚持发展蚕桑产业。在他的执着追求下,他的蚕桑事业在2013年初见成效,通过栽桑养蚕,不但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并使自己坚定了发展蚕桑产业信心,成为松新镇蚕桑产业致富的领头人,他就是宁南县养蚕大户邱成强。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12,40(1):45-45,49
<正>四川省蚕桑产业第一大县宁南县2010年投入200余万元,研发蚕桑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全县配备安装了125台台式电脑、17台服务器,建设了17处局域网,配套了扫码枪、智能IC卡、IC卡读写器、数据交换机、打印机。自年初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宁南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构建百亿级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定位,结合本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如何通过产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规划目标,现就我县加快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做法与大家  相似文献   

7.
<正>宁南惠民蚕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由宁南县蚕桑技术协会牵头,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是农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和蚕桑技术指导员组成的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有6个蚕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元。该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推行"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发展现代蚕业、促进农户增收为工作核心,在蚕业发展中,向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  相似文献   

8.
代安兵 《四川蚕业》2011,39(4):59-59
<正>当前,蚕桑与其他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蚕农如何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井研县研经镇共富村三组村民王学文用实践告诉我们: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由之路。井研县研经镇共富村三组离井研县城20km,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坡地多、平地少,10a九旱。该组人均耕地只有534m2(0.8亩),其中土267m2(0.4亩),田267m2(0.4亩),有村民30多户  相似文献   

9.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0.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12,40(4):45-47
<正>宁南县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宁南以其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建成了独具优势、布局合理、规模较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南丝路"牌优质蚕茧畅销省内外,供不应求。蚕桑业发展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生产服务体系,蚕桑已成为"农民致富离不得、公司增效垮不得、财政增量少不得"的重要经济支撑项目。  相似文献   

11.
宁南县是如何推广小蚕共育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露芸 《四川蚕业》2009,37(2):23-24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交由具有充足的蚕屋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专业户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三龄或四龄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科学服务到基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行好蚕桑技术推广公益工作,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派出三名技术人员于2014年4月23日至5月2日,到奉节县进行了小蚕共育技术培训和蚕桑产业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于后。1基本情况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入口上游,东邻巫山,南接鄂西的恩施、建始、利川,西连云阳,北靠巫溪。县城是一座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全县幅员面  相似文献   

13.
陈伟 《四川蚕业》2010,38(3):5-6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09年,四川省宁南县蚕茧产量达到15.98万担,占凉山州蚕茧总产量的42%,蚕农售茧收入达1.4亿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5668元。茧丝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实现税利5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对宁南县蚕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1):44-45
2008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传统出口产业的丝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国蚕茧产量下降,有近万家丝绸企业停产,丝绸产业步入了寒冬。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山区小县宁南县,抗御住了冰雪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赢得了发展。2008年宁南蚕业再创佳绩,蚕茧产量达到15.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2994万元,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蚕业综合效益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宁南模式”的发展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苏南蚕区面临了严峻考验,蚕桑生产呈现出明显萎缩态势。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五市春茧生产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秋茧生产仍然不理想,五市总订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下降幅度是199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苏南蚕区蚕桑何去何从值得思考。笔者认为,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  相似文献   

16.
1 “蚕桑专业户之家”的形成:   目前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多种经济不断发展,生产项目不断增多,实际上原来的不少“专业户”已变成了“多业户”,集中举办训练班到会人数不如以前,这使我们的技术辅导工作造成了两个矛盾:一是技术推广上存在“供需”矛盾,原来是“烧一锅子菜”供众人吃,现已不合众人的“口味”了;二是因从“专业”到“多业”出现了时间上的矛盾,整天离家出走安心参加训练班已不切合实际了。但是,我们发现有时蚕桑专业户家中,早晚和饭前饭后登门求教的人很多,而且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原来“烧一锅子菜”供众人吃,应改为欢喜什么“菜”就炒什么“菜”,面授技术应改集中统一为就近分散。因此,我们因势利导,对专业户之中的“中心户”,在科技知识方面加以重点辅导,以“中心户”家庭为主开展技术辅导工作,这就是“蚕桑专业户之家”形成的由来。   2 从一“家”到多“家”,从简单到完善:   在黄泽镇,蚕桑村分片分点,由少量逐步发展到十五个“蚕桑专业户之家”。同时对“蚕桑专业户之家”确定了四个条件:①蚕桑生产有一定的规模,养蚕条件好,养蚕成绩较为突出稳定;②文化水平较高,技术好,并有一定威信;③蚕桑生产效益高,影响大,又愿带动大家致富;④房子较宽敞清洁,便于活动。活动内容上从原来上门咨询,发展到蚕药供应,现场技术示范,科学实验,防病治病,蚕种订发,信息传递,良苗培育,桑叶桑苗余缺调剂等,“蚕桑专业户之家”的技术服务正逐步完善和扩大。  相似文献   

17.
规模经营是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培植养蚕大户、专业户群体上来,才能加快蚕业规模经营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认真分析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提出了促进蚕儿发育整齐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补催青中的黑暗保护、湿度、有害气体的控制、饲育期间温湿度、眠前处理、饷食时间等,为蚕农养好蚕、增加收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宁南县2012年晚秋蚕于9月17日出库,饲育的品种为菁松×皓月,9月25日发到共育室,9月27日收蚁,共育小蚕于10月6日陆续分发到农户,11月28日开称收茧。全县发种30182.1盒,较2011年同期增加6521.3盒,增幅27.6%,产茧118.6万kg,单盒产茧仅39.3kg,比2011年同期降低5kg,创近几年来晚秋蚕养蚕单产新低。笔者就宁南县2012年晚秋蚕饲养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如下。1晚秋蚕单产下降的原因分析1.1主观因素1.1.1常规技术落实不到位。2012年晚秋蚕生产有三个方面表现比较好:一是订种增幅大,全县共发种30182.1盒,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6521盒,个别乡镇比2011年同期增加高达1000多盒。二是催青效果好,共育室收蚁整齐,一日孵化率  相似文献   

20.
殷杉芝  魏仙 《蚕桑通报》2007,38(3):49-50
蚕儿发育不齐,不仅给养蚕技术处理带来不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和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认真分析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