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峰县现有茶园面积73000亩,1981年总产干茶50000担,按当时62000亩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干茶不足81斤。据农业区划调查,全县低于平均水平的低产茶园有三万亩之多。这些低产茶园的形成多属建园标准低,基肥不足,土层瘠薄和肥水管理不当,重采轻培,强采早采造成的。为了充分发挥我县茶叶生产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繁  相似文献   

2.
一、低产原因及现状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54379亩。是福建渔则史要茶叶产区之一。1993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37717亩,总产量1575吨,产值1049万元。平均亩产41.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最高58公斤,最低仅17公斤,亩产低于们.7公斤的茶园面积18753亩,占可采面积的49.7%,如能将18753亩低产茶园改造成亩产58公斤的水平,按1993年全县平均价每公斤6.66元计算,那么,全县茶叶总产值可增加200万元.如果再进一步全面改造.增加产值将更可观。二、改造措施1.改良土壤。松溪县茶园有50%是在25-45度的荒山上开垦做梯、等高种植.…  相似文献   

3.
诸暨县双桥乡琅山村,有230户1040人,有水田1087亩、茶园114亩,是闻名全县的茶叶专业贩销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村实行茶园专业承包,对112亩低产茶园进行分期分批的改造,84年茶叶产量达175担,总产值达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大面积的低产茶园是阻碍当今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2012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8.36万亩,产量4320t,平均亩产干茶只有41.66kg(采摘一芽二三叶加工绿茶或红茶)。然而县茶叶工作站在小湾东镇银山茶场和公郎镇罗伯克茶场进行的低产茶园树冠改造试验,分别取得了1.53亩茶园亩产383kg、1.74亩亩产423kg的高产记录,全县平均亩产与低改试验茶园亩产差距达10倍左右。目前全县亩产50kg以上的茶园仅1.8万亩左右,亩产100kg以上的不足0.5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低产茶园。如果亩产平均达到100kg,总产量将达到8360吨,说明茶园低改增产潜力非常大。南涧县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植茶园,是由于采用"稀大丛"种植方式或因栽后缺株断行所造成,每亩仅有茶树300~500株,这类茶园有2万多亩,茶树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上,树幅80~100cm,具有高产型树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改造低产茶园,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就建阳县这个茶叶低产茶区来说,低产茶园改造成效的大小,将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建阳县茶园现状 建阳县现有正式投产茶园47365亩,1985年生产各类毛茶1464.1吨,平均亩产仅30.5公斤,低于全国35公斤的平均水平。若与1975年日本平均单产138.5公斤相比,相差三倍多,在投产茶园中,亩产25公斤以下的有19416亩。占全县投产面积的41%;30——49.5公斤的有23205亩,占投产面积的49%;两项合计,产量低于50公斤的茶园有42621亩,占投产总面积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本省低产茶园的改造途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七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查明了茶园低产的成因,提出了一套"三改一补"和"肥、管、养、剪、采、保结合"的改造低产茶园综合技术措施.在茶园改造试验中,使原来亩产只有50-60斤的低产茶园变为高产园.其中1.01亩福安菜茶改造后七年(1961-1967年)平均亩产干茶达419斤,33亩平均亩产干茶350-380斤的丰产水平.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7.
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顺 《福建茶叶》1992,(2):31-31,46
一 建立生隐茶园目的与意义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茶园48400亩,1991年产茶1936吨,产值953.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9%,茶叶亩产平均仅40斤,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叶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耕作粗放,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来,我县组织茶园承包户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三年来,改造低产园近千亩,特别是何家乡改造面积占现有承包茶园的21.2%,并已初见成效,如文图村江秀汉户,1984年改造的5.91亩茶园,树高树幅达80×130Cm,亩产从改造前的15公斤提高到  相似文献   

9.
廖陈富  程义华  包佐淼 《茶叶》2011,37(4):249-251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部门为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做精,2009至2010年对全县茶叶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全县有低产茶园533多hm^2,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析低产茶园形成六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造低产茶园的三大机制和五方面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诸暨县青山乡,现有茶园面积3024亩,其中衰老低产茶园1779亩。由于忽视茶园肥培管理,致使树势衰退,产量上不去。1974年,公社领导认真分析了茶叶生产现状,认识到生产要上去,非下决心改造低产茶园不可。并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全面规划,按年  相似文献   

11.
长沙县有茶园面积4.5万亩,81年产茶2.3万担,按总面积计算,单产50斤左右。针对这一情况,县多经办于11月20—23日举办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训练班,主产大队、公社茶场负责人及有关干部80余人参加。训练班聘请有关老师讲授了低产茶园改造、病害防治等课程,参观了本县低产茶园改造做得较好的金井、双江公社茶场,还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通过学技术,看样版,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感到低产茶园改造是形势的需要,增产潜力很大。大家表示回场以后,作出低产  相似文献   

12.
安溪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年产茶叶6000多吨。据1983年全县茶园普查,当时茶园面积为103574亩,其中亩产50kg以上的一类茶园有15751亩;亩产250kg以上的高产茶园有3000多亩;而亩产25kg以下的三类茶园有50785亩,占总面积48%,低产茶园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溪县在发展茶叶生产中,狠抓低产茶园的改造,茶叶单产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注重市场信息,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生产规模,改变花色品种,出现产销两旺局面。茶园面积也逐年增加。但新垦茶园的规划管理却成为薄弱环节,对茶叶生产合理布局强调不够,由此产生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对此必须认真对待。 建国以来,安溪县茶叶生产和布局是由内安溪到外安溪、中低山到丘陵地的方向发展的。建国初,全县只有茶园2.09万亩,1988年茶园普查时巳达10.35万亩,当年全县平均亩产只有50斤,针对单产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苍南县现有茶园2.66万亩,近几年产量徘徊在850吨上下,平均单产32公斤,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1989年苍南县农业局在普尾茶场进行50亩低产茶园改造试点、示范。低改前亩产干茶30公斤,亩产值197元,通过改造后,到今年春茶亩产干茶达60公斤,亩产值达1453元,单产  相似文献   

15.
老茶园单产低,但生产潜力很大,一旦通过改造,就能较快地提高产量。地处海拔八百米高山的周宁县七步公社茶场81亩低产茶园改造后,亩产由原来的40多斤,提高到150多斤,其中6亩平均亩产达到334斤。李垱公社黄埔大队茶场有30多亩低产茶园改造后,亩产比原来提高三倍,突破百斤关。因此,在最近几年内,能安排必要力量,分期  相似文献   

16.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约有衰退低产茶园200多万亩,改造这些衰退茶园,将是我国茶叶界当前一项既艰巨繁重而又紧迫的工作。我国这些不同衰退低产茶园的特点是什么?运用何种相应改造措施其增产效应最显著?这都是广大茶农十分关切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低改工作的实践,特就衰退茶园主要类型以及相应树冠改造措施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湖南双峰县茶叶示范场56年建场、1970年产茶1550担,以后一直徘徊在1500担左右,从1978年开始分期分批耕改土,增施基肥,改造树冠,合理采摘等技术措施改造低产茶园,1982年第一次突破2000担茶大关,按采叶面积计算,亩产茶叶245斤。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劳改系统农林场现有茶园22600多亩,大多于50年代初种植,由于管理不善和十年动乱的破坏,不少茶园未老先衰,产量质量都明显下降。为了扭转茶叶生产被动局面,1978年以来,我们在南湖林场、十里丰、十里坪、蒋堂农场等单位,大面积推广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据统计八年来共改造茶园10940亩,占需改造面积的68.33%。改造八年来,除受市场变化影响外,总产,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提高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加快低产茶园改造的步伐,笔者进行了两种重修剪方法改造低产茶园树冠的试验比较。试验地选在玉环县古城乡曾家茶场15年生的常规茶园内茶树  相似文献   

20.
1加速低产茶园改造,调整品种结构1.1自然资源的优势:我县地处闽西北山地丘陵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6.5%,尤以宝山、郭岩山海拔高达1304-1385m。全境环山群抱,碧绿丹青,交通便利,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茶园旅游观光和有机茶的开发。1.2低产茶园改造与良种引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267hm2,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开垦种植,有性种约占70%。这些茶园经过近30年的耕作、采摘和自然风蚀,成为水土流失严重、茶树衰老的低产茶园。为此,从1994年开始,我站将调整品种结构和加速改造低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