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以往火龙果生长气候影响研究基础上,分析建立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元江县气候区划因子进行了基于空间模型的精细推算,借助GIS平台,依据区划指标得出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综合区划,并分析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存在的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可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区域,最适宜区为元江县河谷、山谷周边海拔在500~800 m的平坝或坡地,可大面积种植高品质火龙果;适宜区为元江县流域沿岸低海拔地区和海拔在800~900 m的坡地;不适宜区为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山区,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其余地方为次适宜区,可小面积种植。影响元江县火龙果种植的气象灾害有高温热害、渍害、低温冻害和大风。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作用,科学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发展。利用宁夏中南部地区2017—2018年皮燕麦产量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再根据宁夏23个地面气象站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模拟区划指标空间分布。综合各指标权重,通过栅格运算获得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冷凉山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少雨地带,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北部黄河平原。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布局,新品种引种和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的40年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云龙县所属的11个乡镇气象观测站订正后的逐月地面气象资料,用“扬弃”的理念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应用GIS技术研究云龙“麦地湾梨”种植的气候适宜性,采用自然断点法将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四个层次区域,制作出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并粗略估算出云龙县“麦地湾梨”的可种植面积;针对对影响云龙县“麦地湾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对策建议。云龙县现有的“麦地湾梨”优质高产区全部都在区划结果的种植气候最适宜区内,区划结果的实用性强,对云龙县地方特色品种“麦地湾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塔里木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气候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棉花种植气候资源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市水资源潜力指数,对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区划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最适宜区为塔里木河干流区,适宜区大多位于塔里木河中游区及支流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下游区及边缘地区,塔里木河流域的山区为棉花种植不适宜区.最后对各区域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苦丁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初步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苦丁茶种植对气候的适应性要求,采用主导指标法对海南岛各地苦丁茶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初步区划,依照海南岛的地区气候特点,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以合理安排苦丁茶在海南岛的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6.
选取六枝的陇脚、水城的猴场和盘州的红果、柏果、断江、乐民、大山、新民、羊场、普古共10个红花油茶种植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2014—2015年对红花油茶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红花油茶最佳栽种期在冬末春初,开花授粉最佳时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利用六盘水3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5年气候资料和红花油茶生长发育期资料,并结合10个红花油茶种植示范区自动站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及双边量相关分析方法,总结得出年平均气温和10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为红花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根据该指标结合3个气象观测站及99个乡镇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地理信息因子,采用GIS技术,得到六盘水红花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区划图,并区划出红花油茶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为六盘水东部、中部和南部,适宜区为六盘水南部、北部和中部,次适宜区为六盘水中北部、偏西南部分地区,不适宜区为盘州坪地乡。  相似文献   

7.
气候环境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对云南省的马铃薯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以云南省境内125个气象监测站测得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和云南省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对马铃薯生长的生理生态研究成果,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生育期平均气温""生育期降雨量""生育期日照时数""云南省7月平均气温"和"云南省地理海拔高度"5个评价指标,将每个指标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区域。在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显示,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占云南省的24.6%,适宜区占56.1%,次适宜区占13.9%。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马铃薯科学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梧州六堡茶群体种为对象,筛选了有效积温、干燥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数据,构建了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空间分析模型,绘制出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梧州市大部地区是六堡茶群体种种植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说明梧州市的气候非常适宜六堡茶群体种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梧州市茶产业的种植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邵阳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油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为探讨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为油茶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油茶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油茶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和地形区划指标;利用邵阳县及其周边10个气象站点1985~2019年的气候资料以及邵阳县90 m×90m DEM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了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面积合计占全县面积的92.15%;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较小,分别仅占县域面积的7.79%和0.06%。  相似文献   

10.
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阳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油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为探讨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为油茶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油茶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油茶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和地形区划指标;利用邵阳县及其周边10个气象站点1985~2019年的气候资料以及邵阳县90 m×90 m DEM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了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面积合计占全县面积的92.15%;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较小,分别仅占县域面积的7.79%和0.06%.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贵州省岩溶区清水江流域水稻种植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为稻植区合理规划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清水江流域2000~2014年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及水稻平均物候观测资料,构建水稻诸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0对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和稻植区分别进行测算、解译和空间分析.[结果]清水江流域稻植气候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和综合适宜度较高,且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除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外,日照适宜度均较低.水稻幼苗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稻植适宜区分布于高程小于800m、坡度小于25°的局部区域.[结论]清水江流域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求,但日照时间较短,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胁迫作用,其最适宜稻植区集中分布于东南及西北部的坝区、阳坡和半阳坡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贵州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是日常生活中的蔬菜、调味品、医药原料和化工原料,有健胃、助消化和降血糖等功能,研究辣椒的气候适宜性对辣椒种植的优质高产和生产合理布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贵州省84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选取7~8月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气候因子作为辣椒气候适宜种植的区划指标,构建各气候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辣椒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最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地区、铜仁地区和省的中部;适宜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中部和南部;次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西部、西南部和东部的少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黔西南、黔南部的小部分地区。全省各地可根据区划的结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完善辣椒气候适宜性指标,为辣椒的生产种植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宁夏地区番茄气候适宜度的分布规律,旨在为宁夏番茄种植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根据宁夏1981—201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番茄生育期数据,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各气象因子适宜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在各气象要素中表现最好,是宁夏番茄生长最有利的气象因素;降水适宜度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年际变率较大,是影响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的关键因子;温度适宜度在不同生育期变率大,是制约宁夏番茄种植的主要气象因素,且逐渐向更为有利的条件发展。宁夏中北部4个市的气候适宜度均较高,固原市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从气候适宜度分布上看,宁夏中北部地区番茄种植的气候适宜度最好,气候条件整体最有利于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揭示气候变化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对合理改善玉米种植布局、培育玉米新品种、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198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长气候适宜度指标,通过翁牛特旗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分析了玉米在全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光照、温度、降水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玉米全生育期内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为0.72、0.94和0.60,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74,气候条件较适宜玉米种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在出苗至拔节期,温度适宜度显著下降;在拔节至开花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在开花至乳熟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显著下降。总体上翁牛特旗玉米的光照、温度适宜度较高且比较稳定;降水适宜度较低且波动较大,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小麦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和相应分区。[方法]利用1971~2010年长清区气象局本站和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法、因子标准化、加权综合评价法内插技术对温度、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气候指标要素栅格化,形成长清区冬小麦品种生态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长清区小麦生长可以划分为一般适宜区、适宜区、最适宜区3个分区,其中一般适宜区包括平安街道办事处100%、文昌街道办事处100%、崮云湖街道办事处90%、五峰街道办事处30%、马山镇10%、归德镇100%、孝里镇80%、张夏镇10%;适宜区包括孝里镇20%、双泉镇97%、马山镇95%、五峰街道办事处70%、张夏镇80%、万德镇10%;最适宜包括万德镇90%、张夏镇10%。[结论]气象因子适宜适应性整体上对小麦生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法]利用柴达木盆地及周边22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50万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利用GIS技术平台插值运算实现了气象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分布;通过对适宜枸杞种植气象因子分析,确定了枸杞种植气候区划指标阈值;运用GIS技术对柴达木枸杞种植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结果]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可种植、不可种植4个区,该盆地31.4%的地区适宜种植枸杞,包括都兰西北部,格尔木中北部的大格勒乡、郭勒木德和乌图美仁乡,还有茫崖东北和冷湖南缘少部分地区;在适宜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扩大枸杞种植面积;在可种植区可适当种植枸杞,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但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柴达木盆地南面、北面和西北面属高海拔山脉区,水资源缺少,不适宜种植枸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科学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枸杞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黑龙江省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64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玉米各发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除播种期-出苗期降水呈上升趋势,其余玉米各发育期降水均为下降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早茶种植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扩大早茶种植面积、科学规划茶叶种植基地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为例,选取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3个方面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里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资料,定量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对早茶种植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翠屏区早茶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以及周边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1.12%;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中部的中丘浅丘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4.01%;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西部和东南部的平坝或浅丘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9.33%;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场镇周边及河滩坝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54%。区域内94.46%的范围各项生态指标均达到国内适宜水平,区位优势明显。【结论】评价结果可为翠屏区茶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规划、下一步重点发展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乡镇进行规模化种植、针对早茶种植进行科学肥料配方的完善与应用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助推琼中绿橙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提升绿橙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琼中县国家气象站1981—2010年和区域自动气象站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资料,从种植气候适宜性、当年生长季气候条件、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等3方面,选取琼中绿橙气候品质认证指标,构建了琼中绿橙气候品质认证模型。对2020年11月份采摘的琼中绿橙进行了气候品质等级认证,认证评分为93.5分,等级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