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秧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25-26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秩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3.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4.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  相似文献   

5.
烂秧病又称禾谷镰刀菌,病原拉丁学名: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痛原分类地位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害类型属于真菌,主要危害作物是水稻,主要为害部位根部。水稻烂秧病是在苗期危害的,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是造成死苗的原因之一。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水稻品嵌及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烂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或幼苗在秧田期发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防治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或幼苗 在秧田期发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 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 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 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 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 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 病。秧田期秧苗生长障碍因素及防 治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水稻烂秧,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是暗色,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原因 根据发生原因,水稻烂秧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两类。生理性烂秧是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导致生理失调引起的。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死苗和黄枯型死苗。青枯型死苗,病株最初叶尖停止吐水,继而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色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向上部叶片蔓延至心叶,最后植株基部变褐软化,直至全株呈黄褐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根易拔起。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病害一般分为苗期病害和生长期病害。生长期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生理性烂秧、苗期侵染性病害。在北方粳稻区,一般常见的苗期侵染性病害有立枯病、腐烂病、恶苗病等。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发性和重发性病害之一,其发生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水稻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成为水稻第一大病害,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严重威胁。1.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水稻幼苗期烂秧是生理性病害与绵腐病和立枯病等等造成的,长期低温阴雨和温差变化大导致生理失水和用肥不当、播种质量差、缺氧以及绵腐病、立枯病等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引起的秧苗死亡是主因.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主要病害有烂秧、稻瘟病、纹枯病等数十种水稻烂秧是水稻秧田期烂种、烂芽、死苗的总称。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侵(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属于不良环境造成的(如低温或阶段性干旱、盐碱及其他有  相似文献   

13.
1.水稻烂秧的原因 1.1土壤因素由土传性病、虫害、pH值过高、土壤通气性差等多种因素导致,其中以土传性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最为普遍,占烂秧的70%以上.还有地下害虫和生理性烂秧.因此在防治上最核心的任务是杀死土传性病原物和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4.
防治水稻烂种烂秧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和县地处闵北山区,境内东高西低,气候多样,稻作类型复杂,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烂种烂秧,特别是镇前、杨源、澄源3个高海拔乡镇,常会遇到不同强度的倒春寒,烂种烂秧问题比较突出.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低温等不良气候环境诱发腐霉菌、绵霉菌、镶刀菌、丝核菌等弱寄生菌的侵染繁殖,从而造成烂芽死苗;二是浸种催芽技术失误导致烂种烂...  相似文献   

15.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纯属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病害,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菌为害而引起的病害。大面积的烂芽和死苗多属于传染性病害。烂秧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包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病害一般分为苗期病害和生长期病害。生长期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生理性烂秧、苗期侵染性病害。在北方粳稻区,一般常见的苗期侵染性病害有立枯病、腐烂病、恶苗病等。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通过  相似文献   

17.
水稻烂秧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长江以南各稻区的早稻育秧发生普遍,严重时可造成秧苗不足,打乱品种布局,延误农时,以致影响当季和下季产量。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即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是指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山区一季稻烂秧问题,描述了烂秧表现的症状,分析了烂秧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稻烂秧病症状,针对烂秧病因及发病条件,提出防治水稻烂秧病应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水稻烂秧的种类、引起水稻烂秧的原因,并指出其防治技术,以为防治水稻烂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