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板栗胴枯病是板栗的重要病害,该病在亚洲曾流行过,在美国也曾一度使美国栗几乎濒于绝灭,1938年在欧洲大流行。我国分布于河北、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植株发病后,树势衰弱,对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严重时导致全株枯死。此病是我国对外检疫对象之一。作者于1973~1978年间先后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最近,日本德岛县果树试验场部分猕猴桃发现了软腐病,虽然现阶段为害现象极少,但随着猕猴桃产量和销售量的增加,将会带来很大问题。猕猴桃软腐病症状有两种:一种是果皮内侧有白色腐烂斑点的白斑点型;另一种是果实先端部分变软而产生白霉的白霉型。对于猕猴桃出现软腐病的原因,目前有  相似文献   

3.
花生芽枯病     
张建成 《植物医生》1996,9(5):11-11
花生芽枯病张建成(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上的重要病害,而花生芽枯病是亚洲花生上最重要的病毒病害,每年都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花生芽枯病于1949年在印度首次报道。近年来,印度及国际半干...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用于柞蚕空胴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柞蚕链球菌噬菌体对作蚕空胴病进行生物防冶的结果证明:用噬菌体卵面消毒具有明显的效果,而用钠一噬菌体其效果更为明显,对蚕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大面积生产鉴定证明:蚕茧的产量可增产4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实践中,棉茎枯病与红叶枯病常混为一谈,因而在防治时往往导致失误。当然,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俩都有突发性,酿成暴发性的灾害;但是除症状外,病原菌、发病条件、发病时期都截然不同,因而在防治上要因病制宜。1症状的区别棉茎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较嫩的茎...  相似文献   

6.
胡白石  郭亚辉 《植物检疫》1999,13(4):245-246
关于日本和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其它国家是否存在梨火疫病是很有争议的,自本世纪初开始就有文献报道日本有梨火疫病,但日本政府1974年声称以前的报道均是由于对病原菌的错误鉴定引起的,日本从未发生过梨火疫病[1]。虽然有些文献将日本列为梨火疫病发生的可疑地区,...  相似文献   

7.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一种新的细菌性病害。1955年在日本福冈县首先发现,近年来病害迅速蔓延,己成为日本水稻生产上的严重障碍。30多年来在病害传播扩展的同时,对其分布为害、症状特点、病原种类与性质、诊断技术、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亦取得较大的进展。一、分布与为害该病几乎遍及日本全国,据1983年调查统计,仅北海道、东京和山梨县尚未发现。南朝鲜己在水原、利川、论山、里  相似文献   

8.
桑芽枯病是桑树枝干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桑芽,影响蚕茧生产。 桑芽枯病初期产生稍凹陷的红褐色油渍状病斑,后密生粉红色至橙红色小粒,常围绕冬芽作环状排列,使冬芽不发芽或发芽后新梢和嫩叶急剧萎凋,当病斑连接围绕枝条时,病斑上部枝叶枯死,下部腋芽萌发。病部枝条皮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细菌,由其引起的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水稻产区发生严重。本文综述了该病菌的分类、生理特征、寄主、致病机理及病害症状与防病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了解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菌的致病机理以及水稻对该病的防卫机制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山区造林的重要树种,也是许多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景观资源。90年代初.在安徽省岳西县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山松发生较严重的针叶枯死现象.并有蔓延扩大趋势,这对林业生产和景观环境直接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花椒枯穗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n Zanthoxylum bungeanum ear blight diseas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esearch Base of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during 2009. Three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diseased samples and no distinct difference could be observed among them. The fungus E-1 was determin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disease by the Koch’s Postulation. Morphological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ased on ITS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the same as Alternaria alternata and the homology between E-1 and A. alternata was up to 100 percent. It indicated that E-1 was A. alternate(JQ973810).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引起岗梅Ilex asprella枝枯病的病原,对从广东梅州采集的岗梅枝枯病病部分离的致病菌株Gangmei 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运用MEGA-X构建了病原菌株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在系统发育树中该菌株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初步将岗梅枝枯病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microspora。  相似文献   

13.
西瓜蔓枯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硕 《植物医生》1996,9(3):9-9
西瓜蔓枯病及防治丰硕(湖北省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斑点病、朽根病,危害叶片、茎蔓、果实等,以叶片受害最重。发病症状:片感病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变为直径为1~2厘米的病斑,病斑后期散生小黑点,病叶干枯时呈星状破裂...  相似文献   

14.
李家荣 《植物医生》1999,12(6):11-11
水稻赤枯病,按发病原因和症状,可分为生理型和中毒型两种。1.生理型,是由于水稻栽后气、泥(土)温低、土壤缺乏水稻所必需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锌、钼等,引起水稻生理机能失调,表现为新根不长、叶片僵直、稻株矮小、分蘖减少、生长停滞。2.中毒型,是因外界有毒物质...  相似文献   

15.
高粱青霉颖枯病在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均有发生,特别是杂交高粱问世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1984—1987年作者对山西省高粱青霉颖枯病进行了病原、症状、侵染及防治等试验研究。该病从灌浆初期即开始显症。颖壳由绿色变为褐色或灰色。胚乳变灰变暗。颖壳与枝梗连接处组织逐渐变为红色或暗红色,并趋于坏死、干枯,影响养分、水分向上输送,使籽粒秕瘦变小,颖壳张开度减小,籽粒表面绉缩,色泽发暗,光滑度降低。导致千粒重、出粉率、发芽率、发芽势下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下降,单宁含量上升。发病后一般减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赤枯病是水稻的生理病,发病因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是水田氧化还原电位下降,空气不流通;以及嫌气性微生物繁殖,产生各种有害物质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叶上出现赤褐色病斑,发病严重的,叶片枯焦,不能分蘖,是称“赤枯病”,有的群众又称“黄衣子”。今年江西省九江、湖口、临川、上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芦笋种植面积占全国(20万亩)一半,烟台占全省的一半。近几年,烟台种植的芦笋发生芦笋茎枯病危害十分严重。如乳山县白沙滩乡共种植1800亩芦笋,发病面积就有500多亩,严重地块发病率在60%~70%;福山区的胜利村种植的芦笋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因病致使植株早衰,茎枝枯死,危害严重,直接影响来年芦笋产量。据日本报道,被此病危害的地区逐步扩大,1981年、1982年胆振管内的西胆振管地区茎枯病率高,受害面积达70%,芦农只能收获往年产量的30%,并且逐年蔓延,危害到其它作物,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初感病的成枯茎侧枝上有水渍状病斑,病斑呈梭形,病斑外围是红褐色,中央为灰色,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分生孢子器,病重时全株布满黑斑,病株相连,围茎一周,造成  相似文献   

18.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西瓜面积逐年扩大,西瓜蔓枯病已成为本市瓜类作物的1个主要病害,当地人俗称“流黄水病”。常年西瓜蔓枯病发病率27.3%~47.8%,重发田块病株率高达67.5%,严重威胁着西瓜的高产、稳产。1症状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引起叶、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子叶发病,初呈水渍状小点,渐扩大为黄褐色或青灰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不久扩展至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死。幼苗茎部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上、下扩展,并可环绕幼茎,致使幼苗枯萎死亡。成株发病多见…  相似文献   

19.
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是黑龙江省侬安地区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据两年来在该县各地调查,发病株率一般在35—55%,高的达80%。病害在6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中旬为盛发期,至7月下旬病势达到高峰。如遇阴雨连绵,为害更重,常造成麦叶一片枯焦,籽粒瘦瘪,甚至完全无收。本病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20.
蓝莓枝枯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莓 (Vaccinium spp.),是一类属于杜鹃花科 (Ericaceae) 越橘属 (Vaccinium) 的多年生小浆果类果树,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果实列为人类世界五大健康食品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酸性土丘陵地区值得发展的经济作物。全国已超过 10 个省份开始大面积的蓝莓商业化栽培,预计未来 10 年将超过 10 万 hm2 [1]。但是,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蓝莓病害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蓝莓产业的发展。2010年至今,在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种植区发生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嫩枝、枝条和主干,发病初期,感病枝条上产生红褐色圆或椭圆形坏死斑,随后逐渐扩大,造成枝条干枯死亡,并可扩展造成主干枯萎。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通常在 10%~20%,重者可达 25% 以上,可引起蓝莓整株枯萎死亡。本文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传统、分子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以期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