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竹大小年形成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省毛竹生产中的大小年现象十分明显,往往只靠大年出笋成竹,小年很少出笋或不出笋,两者隔年交替出现,影响毛竹单产的进一步提高。故探讨毛竹大小年形成原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大小年生长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毛竹经营中,一般认为,毛竹林大小年生长周期分明的经济效益低,应采取一定措施对大小年竹林加以培育使其成为花年竹林。笔者在多年的竹林经营管理与调查中发现,同样管理条件下,大小年竹林年平均出笋成竹量并不比花年竹林低,并且大小年竹林在管理中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毛竹总有不少的竹笋不能成竹,群众称之为“退笋”。退笋的比例一般要占总出笋量的50%左右,有的地方在60%以上。造成退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营养不足。在同一竹鞭上出笋较多,由于养分供应不足,有的竹笋出土后无力继续生长,中途死去。 2.不良气候因子。在出笋期,天气骤冷骤热,持续低温,长期干旱,或遇到落黄砂  相似文献   

4.
对多年来的毛竹春笋生长情况进行了多点调查,结果表明:新罗区毛竹春笋的笋期维持在30d左右,大小年差别不大;同时各观测点毛竹春笋平均成竹率在47.1%~61.4%之间,且79.7%的退笋高度介于20~60cm之间。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毛竹最低一盘技只有一枝的为公竹,如果是两技的则为母竹。种上公竹,虽然种活了也不会出笋,只有选好种竹,种活后才会出笋。本人认为,毛竹并没有公母之分。那么为什么种活了有的出笋,有的不出笋呢?这是因为毛竹是散生竹类,原由竹鞭上的创芽萌发出笋,然后由种竹不断提供养分而长成竹。所以种毛竹时,不仅要措竹,而且要带上一段竹鞭。通常带来鞭(鞭上芽向种竹)30厘米或去鞭(鞭上芽背向种竹)50厘米。地下竹鞭常常纵横交错,如果没有经验,很难判断哪一条鞭是所要挖掘种竹的竹鞭,如果带的不是所种之竹的竹鞭,竹鞭上的侧芽…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毛竹林经营上已形成了大小年的制度.而形成这种制度的因素却很多.但能不能利用某种方法来缩小大小年差异呢?六十年代已有这方面的报道,即采取留笋养竹、合理砍伐等施措.本文介绍的是七十年代以来,通过合理砍伐,不断调整林分立竹结构来缩小毛竹大小年差异的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毛竹林大小年形成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竹子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毛竹是中国本土竹类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优良竹种之一。但毛竹林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小年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及重视。大小年毛竹林通常会造成大年产笋多、价格低、经济效益不佳;而在小年竹笋产量低、价格骤升,进而对竹农及消费者都产生不利影响。文中综述了营养物质积累消耗节律变化和内源激素节律变化对毛竹大小年形成的作用机制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毛竹林大小年形成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措施,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有效调控毛竹林大小年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并为毛竹林大小年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毛竹大小年竹林转为均年竹林可明显增加竹材和竹笋产量,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文章在分析毛竹林大小年形成原因及均年竹林增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均年竹林高产培育技术措施,以期为毛竹低产竹林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毛竹退笋及丰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毛竹退笋原因和影响退笋的因子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毛竹营养不良和虫害等是退笋的主要原因;竹鞭年龄及入士深度、母竹营养状况、竹笋形状及出土期等因素与退笋都有一定关系。据此,提出了培育优质竹林,留养小年笋,及时挖退笋的对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林按其经营制有花年竹林和大小年竹林之分。花年竹林即年年发笋长竹且相邻年份林分生长量相近的竹林。大小年竹林则不同,相邻年份林分竹笋和竹秆等的生长量相差悬殊,其中的一年由于林分生长量很少,甚至无笋无新竹,称为小年。资料和作者在龙游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的结果皆表明,大小年毛竹林的年均(或度)经济产量和生物量不及  相似文献   

11.
实生毛竹幼林不同间笋强度与立竹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生毛竹幼林,具有出笋多,成竹率高,新竹逐年生长幅度大及无大小年等特点.据溧水县林场调查,用2—3年生竹苗造林,三年后一般每亩出笋成竹5000株左右,高的达万株以上.因此,实生竹林若不加间伐就会使竹株高度密集,同龄立竹高低悬殊较大,翌年大部小竹被压枯死,竹鞭纵横交错,竹桩较多.这样,对实生毛竹幼林的生长和行鞭,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曾于1979—1981年对3—5年生实生毛竹幼林作了不同间笋强度的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毛笋泉蝇与毛竹退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为我国南方分布最广的竹材,用途广泛。毛竹出笋一般不能全部生长成竹,不能成竹的笋称退笋,约占出笋的50%。退笋的原因据几年来群众反映,可归纳为 1.养分不足:特别是母竹竹鞭中养分不足;2.气候影响:出笋期干旱或骤冶骤热等;3.虫害影响:如竹笋夜蛾的为害和泉蝇的寄生;4.其他原因:如兽害、病害、机械损伤。据在浙江省调查,约有45—89%的退笋中有毛笋泉蝇幼虫存在,因此人们认为退笋的原因是因为泉蝇的为害,曾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竹  相似文献   

13.
毛竹出笋及增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毛竹笋期过程,调查毛竹出笋规律,研究其增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竹笋的出笋历期持续16 d左右,其出笋的高峰期在出笋后的第6~11 d,出笋量占全期出笋的56%。毛竹的增粗生长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停止期,毛竹茎秆直径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4.
除竹材害虫外,竹类害虫均与毛竹林出笋、换叶相关联。为增加毛竹林单位面积产量,竹林内留养小年笋长成毛竹,使竹林内出笋、换叶规律复杂化,从而影响竹类害虫的发生及生物学习性。本文仅据研究竹类害虫积累的资料,对出笋大、小年毛竹和花年竹林毛竹上害虫的变化探讨如下。一、毛竹出笋大、小年与花年毛竹林一般隔年出笋,即一年出笋多,一年(次年)出笋少或不出笋。出笋多的一年称为大年,其笋称为大年笋,所长成的毛竹称为大年竹;反之则称为小年。一般小年所出之笋不留养,挖除食用,即竹林没有小  相似文献   

15.
冬笋成竹     
毛竹,又称楠竹、江南竹等,属于散生茎竹类,全赖鞭根发笋,长成新竹。竹笋被人们区分为“冬笋”和“春笋”。冬笋因肉厚质软,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很多毛竹产区多将冬笋挖出食用。对冬笋能否成竹,挖掘冬笋对毛竹生产影响如何?人们一直就有着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冬笋养不成竹,不挖掉也是烂掉,冬笋越挖竹越壮;有的认为冬笋可以成竹,但成竹率低,成竹质量  相似文献   

16.
毛竹不仅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而且竹林永续利用的特性为一般树种所不及,是我国主要用材和经济竹种。毛竹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仅借助地下茎每年(或每度)出笋形成新竹,构成竹林。对此,我们开展了有领导、工人、科技人员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对毛竹出笋、退笋规律及合理留养和挖取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试验结果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毛竹鞭梢年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是靠竹鞭进行营养繁殖的森林群落,而竹鞭则由鞭梢(鞭笋)生长形成。通过鞭梢生长的研究,了解竹林地下部分年生长节律,可为正确制定竹林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1976年12月至1978年12月在江西省兴国县均福山林场,海拔600余米,密度150株/亩,平均眉径8.7厘米,大小年较分明的一般经营毛竹纯林内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一年栽竹、三年满园、五年成林、八年取材”的小块速生丰产林试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毛竹速生丰产的有效管理技术措施,我们进行了几项技术管理措施的试验。现将其中出笋前追施化肥对提高出笋率、成竹率的试验情况初步整理于下: 1.试验目的 根据毛竹退笋的主要原因之一系营养退所致,我们设想能否在出笋前,补充营养,即通过追施化肥的方法来提高毛竹的出笋率、成竹率。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红岩工区,山湾坡地,坡向东南,土层深1米以上,黄粘土,PH值6.5。 3.造林情况 一九六七年春造,密度每亩二十株,当年保存率为百分之七十五,目前仍年年发笋成竹,属花年林分。 4.林分结构和历年成竹情况 详见表1、2。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毛竹气候生态定位站及竹林小气候和生理指标的观测和气候分析,综合研究光、热、水、气对毛竹物候期、出笋量、成竹率,笋高生长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毛竹气候生态指标及安徽毛竹气候资源分布。并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笋量、退笋率的预测方程,为安徽毛竹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阳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毛竹生长较好的林分内进行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笋体出土与毛竹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毛竹在正常情况下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35 d左右。在出笋期间,各天出笋率和退笋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从笋体出土到地径生长停止为止,地径生长期约为25 d,表现出"S"生长节律。从笋体出土到毛竹竹高生长停止,毛竹高生长期约45 d,比地径生长期长约20 d,毛竹幼竹高生长过程出现昼夜节律,其竹高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可将幼竹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笋体出土期(第1~13 d)、幼竹较快速生长期(第14~25 d)、幼竹快速生长期(第26~35 d)及幼竹形成期(第36~45 d)。毛竹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地径与胸径为线性相关,地径与竹高以及胸径与竹高均为幂函数相关。依据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提出了维持毛竹林分可持续经营相应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