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市湖西地区是丘陵地带,且又地处高邮湖边,是我市养鹅业的产业带,也是扬州鹅种鹅饲养基地。近年来,养鹅业在这一地区已形成产业优势,已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每年养鹅数达300万只左右。为保证养鹅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养殖效益,我们针对鹅病发生、流行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调查统计:2005年鹅病发生率12%,比2002年减少10%左右,仔鹅成活率达96%以上,比2002年提高4%。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郭河镇位于安徽省庐江县西北,与舒城县毗邻,境内80%属较典型的丘陵地貌。该镇农民素有养鹅传统,1997年以前出栏商品鹅即达25万只左右,2000年已达45万只。为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引导农民走养鹅致富之路,把养鹅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徐文明 《中国家禽》2001,23(19):38-38
1 发展养鹅业资源及优势庐江县位于皖中地区,地处江淮丘陵南部,土地面积234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6万公顷,草地资源面积1.29万公顷,水面3.6万公顷,水草资源丰富,养鹅条件得天独厚,俗话说:“养鹅无巧,青青水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县广大农民群众有传统的养鹅习惯,种草养鹅的效果好。近年来庐江县政府确立了白鹅产业、畜牧业进位工程及富民工程,大力推进白鹅产业及开发冬闲田种草养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据调查统计,1999年全县种植优质牧草1万多公顷,白鹅规模饲养量150多万只,白鹅养殖大…  相似文献   

4.
《水禽世界》2007,(1):38-38
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迅速,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信息资料显示,1985年全画施酌荐梃童贞有1.5亿只,如今鹅的饲养量已有6亿只左右,鹅肉产量达70万吨以上。发展较快的地区有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和广东等地,近年来各地仍在继续加大饲养和加工规模。  相似文献   

5.
《水禽世界》2009,(1):3-3
吉林省双辽市卧虎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当地农民素有养鹅的习惯。目前,全镇养鹅已突破55万只,其中养鹅百只以上的大户达300户,千只以上规模的大户有20户。卧虎镇草原牧鹅已渐成气候,“绿色鹅蛋”、“绿色鹅肉”更是炙手可热。除了草原牧鹅,该镇还围绕“反季养鹅”树立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典型户。至此,“反季孵雏,冬季饲养,春季出栏”的肉鹅养殖方式让农户彻底改变了农闲时节“关笼闭舍”的旧习。目前仅养鹅一项,  相似文献   

6.
《水禽世界》2005,(8):51-51
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很快,1985年鹅存栏量1.5亿只,到2000年已近7亿只,鹅肉产量达70多万吨,饲养量占世界70%以上。目前鹅产品在我国市场的需求量以30%~40%的速度增长,而鹅的养殖和产品加工量的增长仅在20%左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大规模养鹅已有3年历史,鹅加工产业中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并呈现出产业化规模越来越大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养鹅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饲养鹅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距今大约有31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养鹅最多的国家,据统计90年代初鹅存栏数已超过1亿只,1995年出栏鹅近4亿只。但长期以来,养鹅生产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且饲养管理技术及卫生防疫措施较差,因而...  相似文献   

8.
《吉林畜牧兽医》2005,(10):60-60
通榆县委、政府狠抓县域经济,以养鹅业为发展亮点,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已经形成相当的养殖规模和生产模式,从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种雏引进到成鹅销售都有了稳定的渠道。政府扶持、市场支持、农民响应,使通榆的养鹅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该县养鹅达209万只,养鹅超1000只以上的达540余户,预计今年仅此一项,全口径收入增加4000万元,全县人均增收150元。  相似文献   

9.
一上虞市养鹅历史回顾在改革开放初期或之前.浙江省上虞市的养鹅数量还是很多的,当时农村70%~80%的家庭每批会养10只以下的浙东白鹅,一年养4-5批,大致为冬至鹅、过年鹅、上坟鹅、端午鹅及末代鹅。有关浙东白鹅的资料介绍亦将上虞称为养鹅大县.当时上虞年出栏白鹅应在30万只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11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首届全国鸭鹅产业大会了解到,到2004年,吉林省养鹅已达5400万只,养鸭达到2360万只,在国内处于重要地位。专家与企业家们认为,吉林省发展鸭、鹅产业优势地位明显,有望成为国内鸭、鹅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种草养鹅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畜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种植一亩黑麦草可养鹅300只左右,料肉比由放牧养鹅的3:1降至2:1,每只鹅可节约饲料粮7斤左右,种植一亩黑麦草养鹅可节约饲料粮2000斤.等于夏熟每亩产粮2000斤,比种小麦增产1300斤,加上种草比种麦节约成本50元,每亩田一年可增加纯收入700元。由于种草养鹅解决了养鹅的饲草问题,养鹅业得到发展,农民还可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将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种草养鹅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牧业通讯》2004,(12):16-16
记者从11月28~29日举行的首届全国鸭鹅产业大会了解到,到2004年,吉林省养鹅已达5400万只。养鸭达到2360万只,在国内处于重要地住。专家与企业家们认为.吉林省发展鸭、鹅产业优势地位明显,有望成为国内鸭、鹅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稻草轮作养鹅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稻草轮作 ,以草养鹅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种草养鹅实行圈养 ,省工省时 ,饲养 70天左右雏鹅成活率在 90 %以上 ,平均体重达 3千克左右 ,平均每只利润在 5~ 8元之间。现将我县部分农户稻田套种黑麦草养鹅取得的成功经验概括介绍如下 :1 稻草轮作 ,以草养鹅的经济效益根据对稻田套种黑麦草养鹅户的调查 ,平均每 0 .0 7公顷黑麦草可养鹅 12 0~ 15 0只 ,以割草圈养为主 ,自雏鹅养至 70天上市 ,鹅的平均体重在 3千克左右 ,0 .0 7公顷产值在 30 0 0元左右 ,净收入 6 0 0~ 10 0 0元 (受雏鹅价格和肉鹅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4.
夏季养鹅有以下优点:一是气候适宜。养夏鹅一般5月底左右进雏育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d左右,每只鹅平均体重1.5~2.5kg,而且雏鹅易管理;二是节约饲料。这个期间育雏,雏鹅可以吃到鲜嫩的青草,此后,又可在一季早稻田吃落谷和野生草籽等。这样,不仅雏鹅长得快,而且周期短。作者结合实践,将夏季养鹅应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养鹅业是家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规模和总产值增长明显,2011年鹅出栏量接近5亿只,鹅业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详见表1、表2),成为家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地区,养鹅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陈寿南 《中国家禽》2002,24(1):40-40
吴中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近年来,靠近太湖的横泾、浦庄、阳澄湖、郭巷等乡镇鹅,饲养量大,形成了专业性强的区域格局.初步调查统计,1999年全区鹅的饲养量达到112万只,2000年已达150万只.占苏州市鹅总饲养量的28%,预计今年可达到250万只.规模养鹅发展很快,饲养1 000只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千户.选留种鹅8万多只,比1999年翻了一番还多,提供苗鹅300万只.  相似文献   

17.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感染各种品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极大。2006年我县一规模养鹅场发生过此病。现将本人对该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辽宁省养鹅业发展很快,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品种。笔者会同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对辽宁省鹅业发展概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形成了本调研报告。1产业发展概况1.1养殖数量及分布2011年,全省饲养量在1000万只左右,鹅肉产量达2万多吨。以地方良种豁眼鹅最为著名,产蛋量达到120枚以上,也有德国莱茵鹅、台湾鹅(白罗曼)、匈牙利鹅霍尔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养鹅数量居世界首位,2006年我国商品鹅出栏量近6亿只,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虽然有养鹅大国之称号,但大而不强。二十多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道路曲折,产业化进程缓慢,曾经建立起来的大型养鹅及屠宰加工企业多数已经倒闭,目前我国鹅的养殖仍以千家万户庭院式小规模饲养为主流,每户养殖几只到几十只不等,规模化养鹅数量所占比重不足20%。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四川又是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2000年全省出栏肉鹅8068.9万只,占全国出栏总数的20%以上。地方鹅种-四川白鹅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在中型肉用鹅中因其产蛋量高而被10多个省市引进利用,四川已成为国内养鹅业重要的种源基地。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把发展养鹅等高效节粮型草食畜禽作为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启动项目。养鹅业正成为加速牧业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兴的特色产业。相比而言,四川作为养鹅大省,近年来鹅的发展速度则相对滞缓。本文从鹅的生物学特点、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