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人工孵鸽技术采用人工孵鸽来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1.1取蛋应在每1d晚上8时以后,对所有种鸽所产的鸽蛋全部取出,不宜过早过迟。过早时,有部分种鸽未产蛋;过迟时,有的种鸽产蛋后有立即开始孵化的习惯,造成鸽蛋温度上升,对人工孵化带来不良影响。取蛋时须将蛋窝一同取出,以免种鸽恋巢抱…  相似文献   

2.
1人工孵鸽蛋 采用人工孵鸽蛋来代替亲鸽抱孵,一可使种鸽不花费抱孵时间,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蛋、死蛋现象,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孵化率一般可达88%(亲鸽自然孵化率一般为68%),其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人工孵鸽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人工孵鸽与人工孵鸡在具体操作上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张雪松 《中国家禽》2007,29(6):37-37
随着人工哺喂乳鸽技术的逐步成熟,怎样提高人工孵鸽出壳率已成为众多养鸽爱好者探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不少人工孵鸽出壳率和乳鸽成活率差的主因是照搬孵鸽技术所至。现就笔者几年来孵鸽的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北方牧业》2008,(5):13
“用人工孵化采代替亲鸽孵化、全程人工育雏代替亲鸽育雏.种鸽只产蛋.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养殖模式,”日前.一种纯人工养鸽新模式正悄然兴起。该场场长莫锦勇告诉记者,这种全新的模式采养鸽.年出栏量比传统模式增加2-3倍。  相似文献   

6.
肉鸽生产中,雏鸽的繁育绝大部分是依靠产蛋亲鸽来进行自然孵化,这导致种蛋的孵化率受到很大影响,除此之外,孵化率也常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种蛋的孵化率,本文综述了鸽种蛋的人工孵化相关设施、流程等,以期能为肉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参考,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养鸽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美国白羽王种鸽分组观察比较其超常并孵和免孵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对亲鸽并孵3枚蛋的效果与正常孵化无显著差异;并孵4枚蛋则破蛋率显著上升,受精蛋孵化率比正常孵化和3蛋并孵低约11个百分点;连续免孵的亲鸽表现正常,其平均产蛋周期为11.63天,比正常孵化兼育雏的亲鸽缩短约26天。在集约化肉鸽生产中实施超常并孵可显著地提高乳鸽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每对种鸽一次可孵化3枚蛋,喂养3只乳鸽,但鸽子的自然本性是每次只产2枚蛋,哺育2只乳鸽,亲鸽的孵化、哺育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这一现象,人们摸索出了“并蛋孵鸽”方法,该法对那些没有掌握人工孵化和人工哺育技术的养殖场、户提高乳鸽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效果相当显著。1种鸽分组选出成果30%产蛋性能好、受精率高,但抱孵性差、喂仔劣的青年种鸽组成产蛋组,作为专门产蛋用鸽群。选出70%孵化好、喂仔佳的壮老年种鸽做为孵喂组,担任孵化喂仔任务。两组种鸽不用调动笼位,只要在其原位上作记号能区分即可。2…  相似文献   

9.
随着规模化养鸽业的迅猛发展,传统肉鸽的孵化,影响和阻止了肉鸽产蛋性能的提高;由于亲鸽孵化受到粪便的污染,受到抱窝卫生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因此肉鸽的人工孵化代替了自然孵化、人工孵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孵化率和出雏率,缩短了种鸽产蛋周期,加快了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10.
乳鸽全程人工孵育技术是改亲鸽孵化为人工孵化、改亲鸽哺乳为人工哺乳、改亲鸽育肥为人工育肥,以达到增加乳鸽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目的,突破传统养鸽模式,提高肉鸽养殖生产力。该方式可使每对种鸽由年产12~14只乳鸽提高到年产50只,经济效益为传统养鸽的4倍。  相似文献   

11.
黄峰 《中国家禽》2001,23(9):45-45
产鸽的孵化为自然孵化,孵化效果由鸽自身状况及外界条件影响决定。在产鸽的孵化过程中,应依据影响孵化效果的条件,采取如下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鸽的孵化率。1 确保品种优良及产鸽群的健康应挑选优良的青年鸽培育为种鸽,并定时预防疾病,减少产鸽的发病率。此外,淘汰孵化性能差的鸽。2 满足鸽的营养需要饲料新鲜可口,品质好、多样化,颗粒适中,各种营养成分能满足鸽的需要,特别是对B族维生素要求更高,在笼养鸽中需补喂多种维生素。喂料定时定量,防止产鸽过肥而影响产蛋受精。3 提供合适的养鸽设备鸽笼设计合理,蛋巢离笼底的高度适…  相似文献   

12.
电脑孵化鸽蛋技术是利用肉鸽专用孵化机代替种鸽自然抱孵,使种鸽免去孵化过程,缩短产蛋间隔周期,增加产蛋量,避免亲鸽孵化时因温度、湿度、猫(鼠)惊吓、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破蛋、凉蛋,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孵化应根据鸽蛋特点及胚胎发育规律进行,并要先少量试验,稳定几批后方可大批进行.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保健砂对蛋鸽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美国白羽王鸽种鸽60对,平阳杂种蛋鸽100对,分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种鸽30对和杂种蛋鸽50对。试验组保健砂采用蛋鸽高产保健砂,分设春、夏、秋、冬4种;对照组采用常规蛋鸽保健砂。经6个月的饲养试验,试验组种鸽月均产蛋5.97枚,孵化雏鸽5.93羽,孵化率达99.44%;对照组则产蛋5.93枚、孵化雏鸽5.90羽,孵化率为99.43%。饲喂高产保健砂的试验蛋鸽月均产蛋5.35枚,对照组则为4.76枚,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2.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鸽人工孵育新技术,代替传统的肉鸽繁育方式,改亲鸽孵化为机器孵化,改亲鸽哺育为人工哺育,能有效地利用肉鸽的种群资源.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乳鸽的人工孵育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笔者根据指导鸽场机器孵化和人工哺育成功经验.总结应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林易  陆露 《水禽世界》2003,(2):26-26
近年来,因乳鸽肉质细腻鲜美,蛋白质及能量均居肉食品之首,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乳鸽的消费量都在不断增加。但目前乳鸽产量仅为市场需求量的一半,这主要是由于鸽的自然孵化率较低(一般每对产鸽年产6~7对乳鸽),影响了乳鸽生产。采取人工孵鸽,使每对产鸽年产8~10对,甚至10对以上乳鸽,再将乳鸽进行人工肥育,则可大大提高乳鸽的生产效率。现将人工孵鸽与乳鸽肥育技术介绍如下:1人工孵鸽人工孵鸽最好采用小型平面孵化机,以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1.1施温按热天、冷天分别灵活施温,温度范围在38.3℃~38.8…  相似文献   

16.
肉鸽的自然孵化,因为噪音、湿度、生产鸽营养水平、饲养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了破蛋以及凉蛋,降低了孵化率和出雏率。人工孵化可避免亲鸽孵化时压破种蛋,防止鸽粪污染,减少胚胎中途死亡,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缩短产蛋周期,加快繁殖速度。肉鸽电脑孵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肉鸽年产蛋一般8窝左右,要提高肉鸽生产率,让其年产蛋达10窝以上,应当改变传统生产方法,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代孵肉鸽产蛋后均由公、母鸽孵化,制约了肉鸽产下一窝蛋,为此可以找保姆鸽代孵,让亲鸽产蛋后稍作调息,便可产下一窝蛋,缩短产蛋周期,比传统养殖一年多产4窝以上。保姆鸽要求在1年龄以上的、正在下蛋、孵化、育雏的健康生产鸽。找到保姆鸽后将亲鸽产的蛋放入该鸽巢中:将蛋拿在手里,手背向上,趁保姆鸽不注意时轻轻将蛋放入巢中,这样保姆鸽就会把蛋当作自己的蛋继续孵化。2.代哺、代喂(1)保姆鸽代孵出的仔鸽…  相似文献   

18.
并蛋孵鸽     
实践证明,每对种鸽1次可孵化3枝蛋、喂养3只乳鸽,但鸽子的自然本性是每次只产2枚蛋,哺育2只乳鸽。采用“并蛋孵鸽”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亲鸽的孵化、哺育能力,有效提高乳鸽产量,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黄峰 《中国家禽》1999,21(9):30-30
在规模化的鸽场里,始终存在着少量生产性能较差的鸽这个难题,如何克服这个困难,除通过淘汰补充新鸽外,还可通过选用少部分某项生产性能还较好的鸽作为保姆鸽用,降低因大量淘汰而带来的浪费。如何使用好保姆鸽,其做法如下:1保姆鸽所具备的条件选做保姆用的产鸽必须没有疾病,精神状态好;孵化哺育雏鸽的能力较强,年龄在中年以上或是正在孵蛋哺仔的产鸽。另外,暂时或长期丧失产蛋能力的亲鸽和休闲期的产鸽也可做保姆鸽用。2如何使用好保姆鸽ZI停产鸽用作保姆鸽观察停产鸽的精神状态,如正常,供给无精或死股蛋让其试孵2-4d,若能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规模养鸽业的迅猛发展,人工肥育乳鸽技术的应用提高,人工孵鸽也与日俱增,这是现代鸽业迈向有效增产增收的新技术。近年来,因乳鸽肉质细腻鲜美,蛋白质及能量均居肉食品之首,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乳鸽的消费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目前乳鸽产量仅为市场需求量的一半,这主要是由于鸽的自然孵化率较低(一般每对产鸽年产6~7对乳鸽),影响了乳鸽生产。采取人工孵鸽,使每对产鸽年产8~10对,甚至10对以上乳鸽,再将乳鸽进行人工肥育,则可大大提高乳鸽的生产效率。现根据实践的采访,将人工孵鸽与乳鸽肥育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