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不同花位间玉米花丝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熟夏玉米品种掖单12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花位间花丝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丝的发生首先开始于果穗中下部,其次是基部和中部,顶部花丝出现最晚。花丝的伸长过程呈典型的“S”型曲线,生长速率为单峰曲线。吐丝后第3天生长速率最大。中下部花丝最先抽出苞叶,其次是基部和中部,顶部最晚。衰亡过程也开始于中下部,基部和中部其次,顶部最晚。花丝的生长发育和花丝的数量与花丝生长发育期间的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日平均温度较高、光照好的年份花丝发育早、数量多;温度低、光照时间短的年份则花丝发育迟缓,最顶部花丝甚至不发育,花丝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不同糯质基因型玉米颖果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糯质玉米苏玉糯1号和非糯质玉米掖单13颖果的发育规律和贮藏物质积累动态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果:①前期苏玉糯1号颖果的生长比掖单13快,但后期较慢。②苏玉糯1号颖果中淀粉几乎全为支链淀粉,遇碘呈棕红色反应,而掖单13颖果中支链淀粉约为直链淀粉的3倍,遇碘呈蓝黑色反应,且淀粉的积累动态呈“S”曲线变化规律;③苏玉糯1号和掖单13颖果中蛋白质的积累动态都呈“S”曲线,且前者最终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比后者高5%左右;④苏玉糯1号最终籽粒的脂类含量比掖单13高。  相似文献   

3.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70年以来,先后选育推广了掖单2、掖单13、东单7、东单8等一大批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使玉米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点是:“源”足、“库”大、“流”强,在生产上也是以此为依据实施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杂交种出叶速度叶龄及穗分化解剖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制订我县玉米亩产500公斤高产模式,采取“白箱”研究法,对我县“85”、“95”期间将要推广的川农单交9号、掖单51号、成单13号、成单14号良种的出叶速度,发根速度,叶龄与雌雄穗分化关系,叶面积动态进行系统观察,摸清其发生、发展及同伸规律,作为制订模式栽培技术的依据,特进行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5.
何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98-1680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方法]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定穗柄和穗轴内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比较不同类型品种间果穗维管束的结构差异。[结果]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在维管束的输送效率上,掖单13略占优势,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今后玉米的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地推广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如“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过早收获会造成减产,减产率达9.25%~13.64%。因此,在果穗白皮后的7-9天收获,为其最佳适期;试验证明,一般比对照增产10.58%~13.27%。  相似文献   

7.
玉米“四两”两高栽培技术研究旨在鄂西北北区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液带进行熟制改革,改旱地两熟制为三熟制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在三熟制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采用掖掖单12号,6月底露天钵育苗,密度7万株.hm^-2定产定肥,在大早之年平均高产6502kg.hm^-2,利润2202元.hm^-2;比CK增产1 ,增利2.2倍。  相似文献   

8.
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叶片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功能期、光合势等进行了研究,掖单12号比紧凑型玉米Sc704单株总叶面积大,但上部叶片比Sc704小。因此,冠层采光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在玉米生产上,人们往往认为玉米果穗枯白即可收获了,其实不然。对一些紧凑型玉米,例如成单14、川单13、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当前各地推广种植的几个紧凑型玉米而言。这些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收获过早往往会造成玉米减产,试验证明,减产幅度多在8.50%~12.10%。玉米完熟的特征是:当田间95%以上的玉米植株茎节变黄,果穗的苞叶枯白且松散,籽粒内含物完全硬化,  相似文献   

10.
“空秆”和“秃尖”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一般会导致玉米减少产量10%~15%。玉米“空秆”、“秃尖”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土壤瘠薄,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使部分迟分化的小花发生退化,生殖器官不能形成。二是高温干旱造成抽穗提早,吐丝延迟,花丝、花粉的生命力下降,不能授粉、受精。三是阴雨  相似文献   

11.
紧凑型玉米掖单22与SC704籽粒灌浆特性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1~2002年以新疆当地主栽品种SC704为对照,对山东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掖单22号籽粒灌浆特性进行分析,掖单22号具有籽粒体积大、灌浆速率快、灌浆持续时间长、增产潜力大等特性,其生育期较SC704长3~4d。与此同时,籽粒的灌浆速率与籽粒的含水百分率、含水率、籽粒体积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籽粒含水率在60%左右时,两品种的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掖单22号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较高,宜推迟收获。  相似文献   

12.
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两年以当地主栽品种半紧凑型玉米Sc-704为对照,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掖单12号具有籽粒体积大、灌浆时间长、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其生育期比Sc-704长6—8天。同时,籽粒体积、籽粒灌浆速率和含水量关系极为密切;灌浆速率和气温变化也表现一定的相关性。籽粒生理成熟后,在不影响后作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收获期,能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掖单19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吴传俭,文联齐,张敬武,刘建秋,邹道霞(微山县农技站277600)掖单19号(原代号89—4)是莱州市农科院玉米所用“478”和“52106”自交系于1992年育成的生育期适中、大穗、抗病、抗倒、紧凑型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4.
宁夏玉米霜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以来,随着玉米高产品种掖单13号的大面积推广,宁夏灌区普遍发生玉米霜霉病。经鉴定引起此病的病原菌为大孢指疫霉玉蜀黍复种。种子带菌传病是本区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土壤种试验和大面积多点病情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卵孢子传病作用不明显。田间病情与玉米品种关系密切,掖单系列品种病害严重,中丹2号和单玉13号基本上不发病。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玉米田,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个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种掖单19号混种,利用高油玉米为掖单19号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掖单19号的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掖单19号的花粉直感效果显著,使掖单19号子粒含油量提高40.5%~65.3%,改变了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的花粉直感效应并未降低子粒产量,而且起到了稳产作用;混种模式栽培无论子粒收获后的秆叶产量或青贮利用产量,均比普通玉米提高30%以上;筛选出了花粉直感效应的最佳组合为掖单19号×高油11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掖单4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系统地研究了春玉米对钾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春玉米对钾的吸收前期较快,至乳熟末期停止吸收,并开始有“外渗”现象,其与生育进程间呈二次曲线变化;钾的吸收速度在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出苗后50d左右;在玉米一生中,钾素散粉以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之后转入茎秆中;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K_2O为2.24kg,此结果可做为确定春玉米施用钾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 6个玉米良种进行了春、秋两季播种试验 ,结果表明 :春、秋玉米生态环境对各品种的产量、性状具有不同的影响 ,“农大 1 0 8”和“豫玉 2 2号”更适宜作春玉米种植 ,“掖单 2 0号”更适宜秋播 ,而“成单 1 8号”、“掖单 1 3号”和“成单 1 9号”作春、秋玉米种植均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试验结果如下: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表现较大差异,温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的主要生态因子;覆膜对生育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影响作用 主要在玉米生育前期,开花期玉米根系数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与产量都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同播期条件下,掖单13号开花期根系数量和最大LAI大于登海1号品种,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小,果穗发育整齐一致,掖单13穗长较大,易于形成大果穗,高产潜力大,但高温弱光条件下,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大,空秆率高,果穗不整齐,产量低。  相似文献   

19.
普通粒用型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普通粒用型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现行推广玉米品种的产量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水平,均比掖单13号高;在生育进程、植株性状、光合能力以及干物质积累分配上现行推广玉米品种各有特点,也与掖单13号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建议结合当地的物候条件选育和推广品种,并且依据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更加科学的栽培技术,服务于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20.
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熟制生产条件下,本试验以“掖单13”、“苏玉9号”、“农大3138”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分别设置了春玉米覆膜移栽、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进程,根系生长、株高增长及叶片生长等方面的生长特点,植株性状的差异与穗部性状以及产量表现。以期为开发春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及其提高多熟制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