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完达山瓦尼木层孔菌分离菌株的菌丝体、野生子实体和代用料栽培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及主要药用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瓦尼木层孔菌菌丝体、代用料栽培子实体及野生子实体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营养成分及主要药用成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黄伞及黄伞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伞为研究对象,采用顺磁共振波谱法,对黄伞子实体提取粗多糖、菌丝体提取粗多糖、胞外多糖、纯化子实体提取多糖以及子实体粉、菌丝体粉共6个样品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黄伞多糖及子实体、菌丝体均具有较好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且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多糖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而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要优于菌丝体粉和子实体粉.黄伞及其黄伞多糖抗氧化作用显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三种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组成。结果表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各品种间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子实体和菌丝体间的粗蛋白、粗纤维生异极显著,总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索海绵胶煤炱菌子实体形成的培养条件,研究该菌的子实体发育规律,为规模化生产这种新型食用蕈菌提供技术方案。在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共采集到100多份野生子实体标本,经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在多种琼脂、液体、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在琼脂和固体培养基上,菌丝体直接分泌胶质物质形成胶质的小型子实体;在液体培养基上只形成菌丝和胶质菌丝球,不形成子实体。该菌的形态发育过程:分生孢子萌发→菌丝→胶质组织→子实体分枝→小型子实体→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释放孢子。海绵胶煤炱菌在纯培养条件下难以形成大型子实体。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个配方中,配方1棉子壳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其次是配方2玉米芯培养料和配方4玉米芯与木屑混合培养料,配方12、4、子实体各自产量与配方3木屑培养料子实体产量差异极显著,配方1与配方2对白灵菇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配方1和配方4相比差异显著,说明配方2玉米芯培养料是代替配方1棉子壳培养料进行白灵菇生产的最佳配方,其次是配方4玉米芯与木屑混合培养料,为白灵菇生产者提供了新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硒源处理中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硒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探讨不同硒源对竹荪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纳米硒、富硒氨基酸液肥、螯合硒3种硒源,每种硒源选择5、10 mg/L 2种施用浓度。结果表明: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利于促进竹荪子实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10 mg/L螯合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合成,施用10 mg/L纳米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硒元素的吸收存储,施用10 mg/L的螯合硒和纳米硒竹荪子实体中氨基酸总量较大,施用5 mg/L纳米硒可以有效提高竹荪子实体中风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施用10mg/L螯合硒、5 mg/L纳米硒后可以有效提高竹荪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奥氏蜜环菌杂交双倍体子实体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产自北半球的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Romagn.) Herink单倍体菌株进行杂交,选育出25个增效交配的杂交双倍体菌株,使用3种培养料,分别在全自动和半自动人工气候室中培养诱导子实体。结果表明,在全自动人工气候室中,奥氏蜜环菌杂交双倍体产生子实体的概率是47%,而半自动人工气候室中的概率为20%。从杂交子实体中都分离到了F1代单倍体菌株。环境条件分析表明湿度是蜜环菌子实体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培养条件分析表明蜜环菌干菌丝体可促进蜜环菌的营养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下银杏叶片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夏季高温条件下,研究了2年生盆栽银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Pro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叶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Pro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随着温度的回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和Pro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说明银杏对短期变温做出了快速反应,即银杏叶中上述渗透调节物质代谢的水平和途径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对变温较敏感,对前期升温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可溶性糖和Pro对变温的敏感性较差,但对后期高温的渗透调节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0.
翘鳞肉齿菌营养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翘鳞肉齿菌子实体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翘鳞肉齿菌子实体含有丰定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可达255.5g/kg,所含地16种氨基酸含总量为208.7g/kg,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达到88.6g/kg,占氨基酸总量的42.5%,子实体还含有多种矿质元素,说明翘鳞肉齿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翘鳞肉齿菌菌丝和发酵液和氨基酸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菌丝和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分  相似文献   

11.
一种虫草分离菌菌丝体主要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虫草分离菌 AT0 1的深层发酵菌丝体进行了有效成分分析 ,其结果表明 :菌丝体中氨基酸种类和冬虫夏草生药一致 ,但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生药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也高于后者 ,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更远远高于后者 ;菌丝体中粗蛋白、总糖及甘露醇的含量均高于冬虫夏草生药 ;菌丝体的脂肪酸组成中 ,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组成的 85 .3 8% ,其中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组成的 5 8.87% ,而亚油酸的含量占整个脂肪酸组成的一半以上 (5 1 .0 4% ) ;发酵菌丝体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 Zn、Fe、Ca等金属元素 ,尤以 Ca的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12.
火龙果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解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火龙果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广东从化、贵州罗甸山区产的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火龙果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火龙果含有丰富的糖、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及膳食纤维(2.33%),是一种果形优美、颜色鲜亮,风味细腻爽口,香气独特,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新型水果;从化产火龙果的含糖量高于罗甸产火龙果,红肉火龙果的含糖量高于白肉火龙果。  相似文献   

13.
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养分的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 ,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末期N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以不施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表现出不同肥料施肥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对苏麻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竹笋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麻竹地上部分各构件间含水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立竹地上部分构件间的含水率亦存在极显著差异;立竹地上各部位生物量分配表现为秆 > 枝条 > 叶片,相同部位不同年龄立竹生物量以2年生竹为最低,1年生竹最高;立竹秆生物量及立竹总生物量与胸径、株高之间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于估计苏麻竹的地上生物量;苏麻竹笋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并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能够满足食用需要。研究结果可为苏麻竹的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半翅目常见食用昆虫与营养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用半翅目昆虫的习谷古今中外都有记载。在云南省,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有食用蝽象的习俗,食用的蝽象有多种。云南常见的5种食用蝽象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蝽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平均粗蛋白的含量为51.84%,负子蝽的蛋白含量可高达73.52%;平均脂肪含量为33.21%,平均总糖含量为2.61%;平均氨基酸总量为45.68%,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平均为18.52%,占氨基酸总的40.54%。5种食用蝽象还含有K、Na、Ca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角倍蚜、角倍与寄主盐肤木协同生长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变化的营养关系。[方法]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Biochrom30+检测角倍发育初、中、后期的角倍蚜、角倍、有倍叶、无倍叶及无角倍盐肤木叶片(CK)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时期各试样游离氨基酸总量(FAA)、昆虫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昆虫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检出物质总量比值(EAA/TAA)及几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试样均检出32种游离氨基酸(包括17种蛋白氨基酸和15种非蛋白氨基酸),2种其他组分(不含氨),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角倍蚜(5.569)角倍(2.122)有倍叶(0.560)无倍叶(0.537)CK(-0.114)。从角倍生长初期至后期,角倍蚜体内必需氨基酸总量呈递增变化,而其他材料EAA/TAA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K(1.73%)有倍叶(0.52%)=无倍叶(0.52%)角倍(0.43%)角倍蚜(0.02%),但角倍蚜EAA/TAA稳定为(27.91±0.01)%,角倍蚜对寄主盐肤木叶片EAA/TAA的变化幅度有显著减缓影响。在角倍生长发育期间,角倍蚜体内精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增加2.93倍;而寄主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发生变化,增幅大小为角倍(0.028)有倍叶(0.003)无倍叶(-0.001)CK(-0.018)。[结论]角倍蚜取食盐肤木不会改变寄主盐肤木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组分,但可使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在角倍生长过程中,盐肤木植株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角倍蚜个体数量和角倍体积的增加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角倍蚜取食与盐肤木防御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短期降温—回温过程中2年生盆栽银杏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降低,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升高,Pro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温度的回升,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与降温过程相反,说明银杏对短期变温做出了快速反应,即银杏叶中上述渗透调节物质代谢的水平和途径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2)渐变过程升至25℃和骤变过程升至25℃时,上述4个指标值均高于变温前的水平,表明经过变温锻炼,银杏获得了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8.
竹卵圆蝽危害竹的养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Stal))是毛竹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往往给竹林带来毁灭性的危害。毛竹受其危害后从下轮枝梢开始落叶,最后整株落叶枯死。为了解毛竹受害后体内的生化变化,探讨被害竹死亡原因,对受害程度不同的植株的碳、氮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桑天牛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现称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是多种林木、果树、花卉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我国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其猖獗危害已成为我国养蚕业、林业及果树种植业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类广谱性昆虫病原真菌,能侵染15目149科的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