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PEG处理对连香树种子萌发与芽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连香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PEG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140~301 g·L-1)的PEG预处理连香树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增加渗透凋节物质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保护性酶SOD,POD和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修复膜系统损伤,提高其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伴随PEG质量浓度的增加,连香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升高,保护性酶SOD和CAT的活性升高及POD活性下降.连香树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PEG质量浓度≥95 g·L-1对种子萌发、芽苗胚轴和胚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温冻害对杉木的影响、探索杉木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杉木优良无性系的组培苗为材料,在4℃条件下进行低温处理,研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与低温响应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 POD 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随着胁迫的进行其含量一直升高。说明了高活性的 POD 和高浓度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有助于杉木体胚再生植株抵抗低温环境,但低温会破坏细胞膜结构,因此产生大量膜脂过氧化产物-MDA。  相似文献   

3.
采用梯度降温对翅荚木幼苗进行低温锻炼,测定其在低温锻炼过程中抵御低温保护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温锻炼使POD和SOD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在脱锻炼期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POD、SOD活性仍略高于或接近于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筛选出适宜不同海拔栽培的油橄榄品种,加强油橄榄引种工作的针对性和推广工作的区域性。【方法】以阿斯(Ascolana)、莱星(Leccino)、奇迹(Koroneiki)、鄂植8号(Ezhi8)和阿尔波萨纳(Arbosana)5个品种的8年生大树为研究对象,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设置1 000和1 300 m两个海拔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区组5次重复,分别测定油橄榄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总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等物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品种抗寒性。【结果】自然低温下,随着海拔升高,不同品种油橄榄9个单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各不相同。阿斯的总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均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CAT活性不变;莱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均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总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不变;奇迹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CAT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脱水条件对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干燥脱水后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的再干燥贮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比较种子在7种温度(5,10,15,20,25,30,3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再设计双因素试验,分析脱水温度(常温20℃和低温5℃)、脱水速率(快速和慢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脱水后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脱水条件下种子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以确定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对不同脱水处理的响应。【结果】经不同温度脱水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随脱水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时间则呈现出随脱水温度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常温(20℃)脱水种子的发芽能力最强,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种子发芽能力较弱。与常温脱水相比,低温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POD和CAT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与慢速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SOD和POD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最适的干燥脱水温度是20℃,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会导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发芽时间延长。低温(5℃)或快速脱水后种子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而引起种子萌发能力下降。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和快速脱水反应不同,POD和CAT对低温脱水更敏感,而SOD则对快速脱水更敏感,SOD、POD和CAT 3种酶必须协同作用才能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处于对细胞无害的较低水平。种子低温或快速脱水过程中脱水保护功能下降主要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刺槐实验材料,研究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POD活性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上升,其中高温胁迫(40℃)的POD活性上升最为显著;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相似,均较之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模拟干旱胁迫越严重,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上升的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外来杂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研究新入侵的杂草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对于预测它们在我国分布的潜在范围和生境特点有实践意义。测定不同土壤pH处理对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体内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的处理后,银胶菊叶片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最低,在pH为5~7范围内,银胶菊叶片的这些指标均相反。因此,银胶菊适合于pH值5~7的中性及偏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21,(4):66-69
以‘黑比诺’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对葡萄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以期探明褪黑素与葡萄耐热性之间的关系,为葡萄生产上进一步应用褪黑素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也显著增强;同时,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强葡萄幼苗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由以上可知,外源褪黑素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从而增强葡萄幼苗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结实与不结实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紫薇不结实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结实与不结实紫薇5个时期的花芽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发育过程中花芽内外部形态变化特征,通过测定花芽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紫薇花芽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时期Ⅰ两种紫薇子房突出,时期Ⅲ时胚珠外露,结实紫薇在时期Ⅲ时已开始长出花瓣和花丝,而不结实紫薇花瓣不明显。2种紫薇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时期Ⅲ时,不结实紫薇较结实紫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22%。不结实紫薇游离脯氨酸含量仅在时期Ⅰ时高于结实紫薇。除时期Ⅲ外,其他时期花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是结实高于不结实。不结实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花芽发育各阶段均显著低于同时期可结实的活性,不结实和结实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花芽发育后期,结实的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而不结实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结实与不结实花芽中营养元...  相似文献   

10.
以油橄榄幼苗为材料,在旱棚盆栽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试验。对株高、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后,株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SOD含量无明显变化;可溶性糖、CAT、MDA、POD含量逐渐升高。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油橄榄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2012年,以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的高抗品种(云烟87)、中抗品种( K326)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等3种烟草品种70天苗龄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在烟苗茎秆接种黑胫病原后施用该生防菌,于不同接种时期(0天、15天、30天、45天、60天、75天)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 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且前期增加速度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后期PPO活性减小情况也符合以上规律。(2)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MDA的含量增加速度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前期MDA含量增加的速度和后期降低的速度均是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抗品种。可见,施用该生防菌可通过调节抗性酶活性和MDA含量提高烟株对烟草黑胫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红松幼苗针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综合反映了红松幼苗的抗旱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过氧化物酶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三种不同生长条件下的二球悬铃木为试材,设定7个不同的温度梯度,对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诱导过程中组织内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明显,可以作为鉴定二球悬铃木抗寒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储藏时间(0、12、24、36、48、60、72 h)和不同储藏温度(0℃、4℃、常温对照)下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D(肉桂醇脱氢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下,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PPO、CAT、CAD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次,4℃以下对PAL、POD、PPO、CAD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大。0℃、4℃储藏对采后甜龙竹笋酶活性有降低作用,可通过低温结合其他方法对甜龙竹笋进行保鲜处理,达到延缓甜龙竹笋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红树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盐度及胁迫时间对其根、茎、叶中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胁迫时间下,随盐度升高,茎中的SOD活性变化小,根和叶片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趋势;根、茎、叶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PO活性在叶片中呈先下降后上升,根、茎中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0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盐度下,分别由SOD、PPO、POD起主导作用减少活性氧积累。不同盐度下,胁迫30~60 d时,SOD、POD活性达到最大值,PPO活性也迅速上升。120 d时,在100 mmol.L-1和500 mmol.L-1盐度下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在低盐度下PPO活性达峰值,500 mmol.L-1高盐度下PPO活性回升,表明红海榄幼苗要60 d适应基质盐分,在长时间盐胁迫下产生更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生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套盆法进行盆栽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澳洲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60 d内叶片不萎蔫,苗木成活率为100%,但苗木生长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淹水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为淹水胁迫的主要响应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10 d波动升高,之后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16 d较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18~30 d时较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前38 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呈连续M型变化后降为胁迫前的水平;脯氨酸含量在16 d时急剧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澳洲茶树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可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调节代谢逐渐适应淹水环境,但生长速度较慢,为保证其生长速度,在淹水时应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17.
以仁用杏花瓣、雄蕊、雌蕊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条件下花器官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及低温不同持续时间条件下花器官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花器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下降先增加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则保持增加趋势;低温作用时间的延长使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处理时间每增加0.5 h,花瓣、雄蕊、雌蕊细胞膜透性平均增加,MDA含量平均增加3.35 nmol/gFW4、.83nmol/gFW、5.98 nmol/gFW,花器官SOD和POD酶活性在温度高于-4℃条件下,随着温度下降和持续时间延长而上升。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对花器官的伤害与温度下降的效果相似。花器官抗寒能力顺序为花瓣雄蕊雌蕊。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银杏、悬铃木、香花槐、金叶复叶槭和玉兰等5种乔木绿化树种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五个梯度的低温处理(-10℃、-15℃、-20℃、-25℃、-30℃),测定丙二醛、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和电导率,研究低温胁迫对这几种乔木绿化树种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抗寒性存在差异性,5种绿化树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悬铃木 > 香花槐 > 玉兰 > 银杏 > 金叶复叶槭。    相似文献   

19.
AM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GI)同接种摩西球囊霉(GM)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较大。接种AM真菌处理MDA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25天,接种GI和GM处理MDA含量分别降低26.6%和25.8%。在保护酶失活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Glc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一些新的蛋白,由此推测: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和新增蛋白的出现是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宋鸽  宋福强 《林业科技》2010,35(6):24-27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茵根(AM)真菌诱导紫稳槐产生的类防御反应,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的早期阶段,防御酶POD和PPO活性瞬时增加,分别在紫穗槐出苗后17天和19天达到最大值28.8U/mg·min和11.7U/mg·min;而MDA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21天,接种AM真菌处理MDA含量降低37.6%。文中测定了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Glc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防御酶失活的同时GlcN含量增加,由此推测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是AM真菌诱导紫穗槐产生类防御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