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育雏鸪 1~5周龄鹧鸪称为雏鸪。育雏的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炕道保温育雏、红外线灯育雏等。无论用什么方式育雏,育雏的温度1~2周龄34~31℃,3~5周龄29~25℃;温度1周龄保持在60%~70%,以后保持在50%~60%;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  相似文献   

2.
1精育雏鸪 1~5周龄鹧鸪称为雏鸪.育雏的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炕道保温育雏、红外线灯育雏等.无论用什么方式育雏,育雏的温度1~2周龄34~31℃,3~5周龄29~25℃;湿度1周龄保持在60%~70%,以后保持在50%~60%;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80只左右,2~3周龄每平方米50只左右,4~5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光照强度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采用16小时光照(每平方米2瓦).  相似文献   

3.
七彩山鸡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发展七彩山鸡养殖,关键是育雏。现将武汉市新洲区珍稀动物良种场的育雏经验介绍如下。1.育雏室的准备进雏前,对育雏室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准备好照明、保温、通风设施以及饲料、药物等。2.温度刚出壳的雏山鸡自身调节机能差,要求温度适宜并稳定,昼夜不能有大的变化。第1周内保持35~37℃,以后每周降2℃,降到并保持25℃左右为宜。3.饮水雏山鸡出壳后15~30小时供水,第1次可供0.01%的高锰酸钾水,第2天改喂3%葡萄糖水,连饮3天,第5天改喂含常用抗生素的饮水(如禽病消、…  相似文献   

4.
1.1 提供适宜的温、湿度鹧鸪生性喜暖怕湿,对过冷过热比较敏感。由于鹧鸪出壳时体重仅有13~14g,虽全身被毛,但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温度是否适宜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经生产实践证明,雏鸪第一周温度要求为36℃~37℃,以后每周降1℃~2℃至12周龄,具体施温应当根据雏鸪表现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5.
<正>1创建适宜雏鸡生长的环境保持育雏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在出壳的第1周雏鸡生长适宜温度为35℃左右,以后每周下降2℃~3℃。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防止室内空气污浊。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2适时"开饮",供给全价饲料刚出壳的雏鸡应在24h内饮水,促使其新成代谢,避免发  相似文献   

6.
陈葵 《山东饲料》2004,(5):26-26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 1.饲喂 育雏期指番鸭0~3周龄阶段,刚出壳的番鸭雏极易脱水,所以,出壳毛干后应立即供给饮水,最好用温开水,冬天水温以15~20℃为宜,要特别注意供水不能中断,水里最好加入0.01%的多维葡萄糖或白糖与多维。为防肠炎,在3日龄后可加入0.02%的抗菌药物(如抗菌素等)。番鸭雏开饮后1~2小时就可给料,开食时一般用塑料或铁皮平盘,  相似文献   

7.
(1)消毒关。育雏室在进雏前要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溶液关闭门窗熏蒸消毒20~30分钟,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育雏室内用具用0.2%高锰酸钾浸泡清洗消毒后,再用自来水清洗1次,才将雏鹅接入育雏室,雏鹅放养场地用20%生石灰水或3%烧碱水喷洒消毒,每半月消毒1次。(2)温度关。育雏鹅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育雏温度,初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保温抗寒能力低,应掌握“数少高、大群低;初期高,后期低;阴雨高,晴暖低;夜晚高,白天低”的控温原则。室温以28℃~30℃为宜,以后每2天降温1℃,降到常温随常温饲养。(3)饮水关。雏鹅出壳开食前要先饮水,饮水不足会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8.
1保温 初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调节体温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因此要做好保温育雏工作.雏鹅第1星期舍内适宜温度为30~28℃,以后每星期下降2℃,至16℃为止. 2防湿 育雏室潮湿会影响雏鹅生长,易发病,还会降低舍内温度.第1星期舍内适宜相对湿度为55%~60%,以后随着呼吸和排粪以及垫料含水量的增加,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65%. 3密度 雏鹅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有利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第1星期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星期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大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开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  相似文献   

9.
<正>1先饮水后开食出壳后先把雏鹌鹑放在育雏室里1小时后开始饮水,第1天饮5%~8%的葡萄糖水,连饮两天,饮水后1小时用纯玉米粉,按每100只鹌鹑加入4个鸡蛋黄。饲料配方为:玉米52%、豆饼28.4%、鱼粉10%、麸皮5%、骨粉1%、多种维生素1%、微量元素1%、  相似文献   

10.
对出现大批死亡的雏鹧鸪进行细菌分离,结果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和一株奇异变形杆菌,这两株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先锋霉素类和丁胺卡那霉素对这两种菌较敏感,现将流行病学和诊断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情况近期某养户饲养的3000只雏鹧鸪,进苗后第1天就死亡200多只,第2天死亡约500只,第3~4天死亡近千只,第5天就诊时仅余下300多只。期间开食前饮过1.25%的葡萄糖水,第3天时用施得福进行过治疗,结果效果不佳,最终全部死亡。2病理剖检肝肿大出血,其他病变因雏鹧鸪个体较小不易观察。3细菌分离用病死鸪只的肝脏与心血接种于营养琼脂…  相似文献   

11.
鹧鸪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鹧鸪成败与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及时饮水适时开食1.1 饮水:鹧鸪出壳后12小时内放入育雏室先休息两个小时左右供给冷开水,可在水中加入0.02%的K2MnO4,进行肠道消毒并排出胎粪,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体内代谢平衡,防止脱水而死,也加速幼鸪一部分蛋黄囊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对1-10日龄的鹧鸪按10kg冷开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10g、白糖500g、百病消5g、供鹧鸪自由饮水,可有效地提高雏鸪成活率,明显降低白痢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有利于幼鸪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1 建立温室网上育雏室选择或修建保温性能好、地势较高、能防鼠易升温的房屋作为雏鸭育雏室。在室内建地面烟道以利加煤升温 ,用木料或竹子、塑料网巴或细铁丝网建3~ 4层网床 ,且分成 2~ 4平方米的小格 ,每层相隔 0 5米左右 ,层与层之间放一接粪板 ,以利清除粪便。2 温室网上育雏要求2 1 进鸭苗前 2~ 3天应对育雏室进行彻底清洗消毒。2 2 进鸭前 1天应对育雏室进行预升温 ,并保持温度稳定。2 3 育雏期可以采取适度高密度饲养 ,第 1周龄每平方米可达到 6 0~ 40只 ,第 2周龄 40~ 30只。2 4 雏鸭应在出壳后 2 4小时内开水开食 …  相似文献   

13.
美国鹧鸪从出壳至13周龄称之为雏鸪,在南方前4周需要人工加温的生长阶段,称为育雏期,此阶段雏鸪的成活率称之为育雏率,如果在育雏期饲养管理不当,就会造成生长缓慢,其至死亡,本人几年来的饲养摸索,美国鹧鸪的育雏率1-10日龄可达94%。11-20日龄达915,21-42日龄95%。但目前许多养殖户育雏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育雏是鹧鸪生产的重要环节,若技术掌握不好,会导致雏鸪10~15日龄大量死亡。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育雏技术,现介绍给鹧鸪养殖户。育雏室在进雏前要彻底清扫,清扫后要彻底消毒。其方法是,用3%来苏尔  相似文献   

15.
任志 《水禽世界》2013,(6):30-30
温度是育雏鸭成败的关键。由于雏鸭出壳后御寒能力较差,因此育雏初期需要一个稍高的温度环境才能保证雏鸭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28℃之间,因此必须人工给温。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龄降1-2℃。  相似文献   

16.
1夏季育雏 进雏前,各项空间要计算好,尤其在夏季育雏,密度过大会影响鸡群生长发育及整齐度。雏鸡到达时尽快人舍,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造成热应激时,可在每千克水添加0.5克电解多维,饮2天。育雏期间最关键的方法是温度,第一星期32~35℃,每星期下降2~3℃,直至21℃。  相似文献   

17.
乌鸡出壳后,反应比其它鸡迟钝,不知饥饱,怕惊吓,对温度要求较高。1周龄白天为32℃,晚上34℃,以后每周下降1℃~2℃,待2月龄脱尽绒毛长出新羽后方可脱温。刚出壳的雏乌鸡应先放在暗光下休息,10~24小时后给予强光饮水、开食,以后把光减弱,用一个15W白炽灯即可。饮水先用0.2%的高锰酸钾水,如有光叫不吃食的,可往它嘴中滴几滴糖水,等拉下胎粪就会吃食。农户最好在火炕上育雏、炕面可铺上3厘米厚的细沙。开食先喂八成熟的小米或玉米细粒、芝麻粒等。3~5天可放上食槽,改喂小鸡料。以后每隔5天喂1次高锰酸钾水或大蒜水用以防病。  相似文献   

18.
<正>鹌鹑刚出壳至2周龄为鹌鹑育雏期。刚出壳的雏鹌鹑个体小,绒毛短稀,体温较低,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如下:1温度和湿度雏鹌鹑对温度非常敏感,在育雏期间必须保温。1~3日龄38~35℃,4~7日龄35~33℃,8~14日龄32~30℃。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为宜。温度  相似文献   

19.
鹧鸪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优质的野味滋补品。要搞好鹧鸪养殖,育雏是关键,现将山东曹县位湾镇鹧鸪养殖场的育雏经验介绍如下。1饮水:鹧鸪出壳后12~24小时饮水,第一天可饮0.01%的高锰酸钾水,第二天改用3%的葡萄糖水连饮3天,以后可饮凉开水。饮水供应不能间断,以免发生抢水喝,引起湿毛,拉稀。2开食:饮水后1~2小时开食,头5天可用泡过的小米,加小鸡配合饲料,并在每千克饲料里加4个熟蛋黄混合均匀,用水拌成一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5天后可用炒过的碎米加配合饲料放在槽内干喂,3周后可用下列配方:玉米49…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嘉兴市秀洲区的养鹅农户逐渐增多。在饲养过程中 ,雏鹅培育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养鹅的经济效益。现就如何提高雏鹅成活率 ,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1 育雏准备  鹅一般以平养为主 ,进雏前半个月 ,要对房舍和饲养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用福尔马林密封薰蒸房舍。进雏前 2~ 3天再用消毒威喷洒彻底消毒 1次 ,棚舍出口处应设消毒池。出壳后的雏鹅因绒毛短 ,调节体温能力差 ,一旦外界温度不适 ,就会影响成活率。棚舍内的湿度要与温度相对均衡 ,育雏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为 :1~ 2日龄 2 8~ 2 9℃ ,相对湿度 6 0 %~ 6 5 % ;3~ 6日龄 2 6~ 2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