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乌苏市种植棉花历史悠久,是自治区优质棉基地,同时又是自治区北疆优质棉种籽基地,盛产优质棉。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达90.86万亩,占该市耕地总面积的90%,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农民总收入的85%左右。随着棉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采棉实现机械化成为棉花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据统计,目前采收机械化仅为16.5%,且发展不平衡,除少数乡镇示范、引进采棉机械外,多  相似文献   

2.
<正>乌苏市种植棉花有着悠久的历史,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6.057万hm2,是自治区优质棉基地,同时又是自治区北疆优质棉种籽基地,盛产优质棉,棉花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0%,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种植业总产值的80%,占农民总收入的85%左右,已经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民的支柱产业,随着棉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采棉机械化成为棉花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全市棉田耕(整)地、化肥深施、化学除草、耕层残膜回收、秸秆粉碎还田、精量播种、带压微灌、化控、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示范、引进采棉机  相似文献   

3.
浅谈乌苏市棉花生产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阿哈提 《农业机械》2012,(32):48-50
棉花机械化采摘是制约新疆乌苏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12年,苏市农机局把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为经济作物机械化主攻方向,在乌苏市车排子片区和甘家湖牧场建立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试验田,争取在棉花机械化采摘生产环节实现突破,为早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良好基础。1棉花生产机械化基本概况乌苏市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多年盛产优质棉,是新疆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农业种植面积8万hm2(120万亩),棉花5.3万hm2(79.9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在50%以上,已成为乌苏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对乌苏市棉花采收机械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科平 《农业机械》2013,(10):110-111
乌苏市是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多年盛产优质棉。乌苏市总人口20.8万人,耕地面积8万hm2(120万亩),其中棉花5.3万hm2(79.1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5.8%,已经成为乌苏市主导产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棉花生产的耕(整)地、化肥深施、化学除草、耕层残膜回收、秸秆粉碎还田、精量播种、带压微灌、化控及采收等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新疆乌苏市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12全市播种面积120.1万亩(1亩=1/15hm2,下同),其中:番茄3.1万亩,玉米14.98万亩,棉花84.5万亩(一膜6行31.2万亩、一膜8行2.7万亩),春小麦2.58万亩,油料1.78万亩,瓜菜3.7万亩,水稻1.2万亩,其他作物8.2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占70%以上。棉花作为经济作物,种植棉花收入是乌苏市农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苏市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多年盛产优质棉,是新疆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农业种植面积120万亩,棉花79.9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达50%以上,已成为该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乌苏市是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农业种植面积11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达50%以上,棉花种植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如何提高棉花品质,出口创汇;如何创新栽培模式,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促进大农业的增产、增效;如何降低大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探索新的农业增产、增收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乌苏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棉花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5.8%。至2012年底,全市已示范、引进采棉机4台,棉花机械收获面积4万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棉花采收机械化程度为5.1%-7.6%且发展不平衡,除少数乡镇示范、引进采棉机械,实施机采棉作业外,多数乡镇棉花机械收获作业为零,机械采棉已成为乌苏市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着棉花产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王单.有待干解澳。  相似文献   

9.
<正>夏津县是植棉大县,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素有"银夏津"之美誉。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县棉花生产在播种、植保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作为重要一环的采摘,多年来却一直使用人工,不但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为突破棉花生产发展的瓶颈,破解全程机械化难题,夏津县农机局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承担了德州市棉花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在宋楼镇刘李  相似文献   

10.
<正>1机采棉应用情况及配套技术乌苏市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11全市播种面积8.3万hm2,其中:番茄5246.7hm2,玉米7800hm2,棉花5.28万hm2(1膜6行7800hm2、1膜  相似文献   

11.
实施采棉机械化是发展新疆棉花生产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实施采棉机械化的必要性新疆是我国生产条件最优越,增产潜力最大的高产。优质棉生产基地,是全国唯一长绒棉产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紧紧瞄准新疆植棉所处的地源优势,确立了棉花在新疆三大支柱和三高产业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了2000年种植棉花100万公顷,总产150万吨的奋斗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是山东省东营市的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生产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影响深远。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施肥、灌溉、植保和秸秆收获等诸多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棉花采收一直依靠人工完成,效率低、成本高,一度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乃至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改变传统棉花种植模式,推行  相似文献   

13.
王科平  李晓丽 《农业工程》2013,3(2):100-101
乌苏市有着40多年的棉花种植历史,长期以来收获方式以人工采摘为主,劳动强度大,成本居高不下。该文从决定机采棉技术推广和发展的客观因素、社会效益、采棉机性价比、机采棉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及制约乌苏市农民应用机采棉技术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阐明机采棉技术在乌苏市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我国新兴棉区和国家优质棉基地。到本世纪末,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100万hm2以上,总产150万t。如此多的棉花仅靠现有人力采摘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实施采棉机械化。美国从1850年开始研究机械采棉技术,1942年采棉机投入批量生产,1964年基本...  相似文献   

15.
日前,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联合安徽中科自动化有限公司和无为县农机推广站在安徽省第一棉花生产大县无为县启动了棉花钵体苗移栽机械化技术试验,通过现场观察分析,棉花钵体苗机械化移栽技术思路正确,但移栽机具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据悉,安徽省沿江流域多个县市区属长江中下游优质棉产区,常年种植面积约300万亩。近年来,由于受棉花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下等因素影响,优质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呈逐步下滑态势。此次技术试验为有效破解棉花生产机械化难题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和优质长绒棉花产区。棉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民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主要途径。截止"十二五"末期,新疆兵团棉花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已实现机械化,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体系基本建成。新疆兵团以占全国12%的植棉面积生产了全国20%的棉花,棉花单产远远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优质棉品级、商品率居  相似文献   

17.
高福新 《新疆农机化》2012,(4):39-41,51
<正>1机采棉发展现状棉花是昌吉州种植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11年全州棉花种植面积10多万hm~2,其中,按机采模式种植棉花5.3万hm~2,机收面积8 000 hm~2。投资5500万元新建机采棉加工厂1个,改造机采棉加工生产线5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已被确定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县。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全州的机采棉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机采棉配套机械迅速增加,到2011年全  相似文献   

18.
<正>沙湾县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带中部,是自治区优质棉种植大县,年均种植棉花面积达4.5万hm2以上。针对棉花快速发展和棉农对棉秆处理的迫切需求,沙湾县农机推广站与老沙湾镇农机厂共同开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机化》2011,(5):37-37
今年兵团机采棉面积将首次突破23.3万hm2,占兵团棉花种植面积的45%左右,比去年增加近6.67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机械化采棉基地。  相似文献   

20.
<正>夏津县是植棉大县,植棉面积最大达60多万亩,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多年来一直使用人力采摘,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今年该县植棉面积已大幅度下滑至34.5万亩。为突破棉花生产发展的瓶颈,大力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摘,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已迫在眉睫。今年,夏津县农机局极力争取,在认真学习新疆采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承担了全市的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