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 1 996~ 1 999年在 4 0个检疫性斑潜蝇监测点的调查研究 ,摸清了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在贵州的发生分布 ,并结合其发生为害情况和地理环境等 ,将南美斑潜蝇的发生为害划分为 4个发生区 ,即黔西南、黔南、黔中重发生区 ;黔中、黔东南中等发生区 ;黔北、黔东轻发生区 ;黔西北零星发生区。将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为害划分为 3个发生区 ,即黔中重发生区 ;黔北、黔东、黔南及黔西南中等发生区 ;黔西、黔西北轻发生区。为检疫性斑潜蝇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作物病虫基数、品种布局以及气侯趋势,结合病虫历年发生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四川省植保站近期预计2012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8亿亩次。其中,小麦病虫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200万亩次;水稻病虫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玉米病虫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900万亩次。以条锈病、赤霉病、麦蚜、油菜菌核病、稻瘟病、稻曲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玉米螟和西藏飞蝗等为主。  相似文献   

3.
明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明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特征、灾害等级序列和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共发生50次,平均5.54年发生一次。明代前期和后期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低,中期较高。明代该流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上游和下游地区,中游发生较少,其中上游平凉、庆阳和下游的泾阳洪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根据统计,明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6、7、8月。根据洪涝灾害等级序列划分,得出明代该流域二级洪涝灾害发生最多,为25次,占发生次数的50%;其次为一级洪涝灾害,共发生20次,占40%;三级特大洪涝灾害共发生5次,占总次数的10%。明代该流域洪涝灾害发生主要是由于气候和该区域的地貌、降水特征决定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8年荆州市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荆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表现为迁入早、迁入量大、盛期长、连续大发生的特点,累计发生面积达37.49万hm2,严重受害田块白叶率达70%以上,给水稻丰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郑宏 《江西植保》2012,(3):286-289
为了探讨毛竹黑叶蜂(Eutomostethus nigritus Xiao)的发生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掌握其林间种群数量的变动特点,对该虫的发生与环境关系进行持续2年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竹黑叶蜂在毛竹纯林中发生危害较为严重,而在竹杉、竹阔混交林中发生较轻。毛竹黑叶蜂的发生危害与不同竹林结构、不同立竹量有一定关系,在立竹量高、竹林结构合理、新竹多的林分发生较为严重。该虫在海拔高度600 m以下的竹林发生危害比较严重,在阳坡发生危害重于阴坡,中、下坡位的发生危害重于上坡。  相似文献   

6.
2013年我国黏虫发生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姜玉英  曾娟 《植物保护》2015,41(3):131-137
2013年黏虫维持了2012年以来的重发态势。二代黏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局部、江南局部、西南地区普遍发生,多种作物受害严重,总体发生程度重于2012年同期,山西、河北等局部地区大发生。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局部等地偏重发生,虽然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整体上不如2012年严重,但是仍显著重于常年,并且在辽宁、山西、山东的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分析提出,监测防控及时到位、关键时期气象条件不利,是2013年三代黏虫发生程度轻于2012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面积呈缓慢下降态势,发生范围有所改变,成虫发生期早,迁入为害高峰期普遍推迟,历史发生区虫口密度有所下降,新发生区较高,局部受害仍然严重。上年虫源面积、越冬有效虫源基数、气候、作物布局、天敌以及联合防治等是该虫发生演变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因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体大棚、联体大棚番茄的生育期及灰霉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对联体大棚同期种植番茄叶、花、果上灰霉病病情进行系统调查,并同步进行大棚温、湿度自动记载。结果表明,大棚番茄定植早的灰霉病发生早、发生重,病害发生盛期为花、果期。花、果期温度低于20℃、湿度高于85%时有利病害发生;结果还表明,番茄灰霉病病叶与病花、果的发生无密切相关,而病花与病果的发生具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邕宁发生甜菜夜蛾猖 獗为害香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0,13(3):37-38
邕宁县 1 996年以前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仅零星发生 ,近几年发生明显上升。发生的特点呈突发性局部发生 ,一旦发生 ,来势猛 ,防治上农民往往措手不及。主要为害辣椒、番茄、茄子、西瓜、黄瓜、香瓜等 (见表1 )。   2 0 0 0年 6月在邕宁县蒲庙镇那莲村6 7hm2 多的香葱严重发生甜菜夜蛾为主的夜蛾类猖獗为害 ,同时发生为害的尚有棉铃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等。其中幼苗期香葱1 0 hm2 ,商品葱 5 7hm2 ,而在这之前极少发现该虫为害香葱。表 1  1997~ 2 0 0 0年上半年邕宁县夜蛾类发生为害情况统计表单位 :万 hm2年份 发生地点主要受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80年代蜗牛在渝水区发生轻微.进入90年代中期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仅局限分布于仁和、鹄山等少数乡(镇)部分棉田与珠珊镇、城南办事处等少数蔬菜地.2007年蜗牛在本区突然大发生,发生范围之广、发生面积之大、螺口密度之高、为害之重,实属罕见.全区11个乡(镇)出现蜗牛严重为害,各类作物总发生面积1 066.7hm2.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湖北省稻瘟病中等发生,鄂东南、江汉平原北部偏重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49.55万hm2次(其中,穗颈瘟发生面积19.94万hm2次),总体轻于2014年.我们对部分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县市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日常田间调查情况及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就2015年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水稻稻瘟病发生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广西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为中等偏重,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发生面积同比基本持平,甘蔗、蔬菜病虫及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同比略有增加。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占到农作物病虫鼠害发生总面积的近三成,仍以"两迁"害虫及稻瘟病、稻纹枯病为主,重点作物病虫防治关键期因频繁降雨对防效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荆门市2015年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气候、菌源、品种、田间管理等因素影响,2015年荆门市小麦主要病害偏重发生,是近几年小麦病害发生最重的一年,条锈病等病害发生特点鲜明,适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水稻"两迁"害虫、两夏作物病害、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呈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趋势,棉花烟粉虱中等偏重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蔬菜病害、虫害、鼠害并重.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是茶叶上的重要食叶性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解茶尺蠖的发生规律,2011—2013连续3年应用佳多牌虫情测报灯对婺源县茶尺蠖类害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发生在婺源1年内可以发生4~5代、发生期长且世代重叠,主发生期在每年的6~9月。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健  陈臻  徐秉良  郭建明 《植物保护》2012,38(6):134-139
采用抽样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2010-2011年对甘肃省苹果病虫害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危害苹果的病害共22种,虫害40种,主要病虫害有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锈病、山楂叶螨、金纹细蛾、绣线菊蚜、康氏粉蚧、桃小食心虫等;其中苹果树腐烂病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发生,天水、平凉、庆阳、陇南为中度偏重发生,平均发病率达30%,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在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定西普遍发生,庆阳、平凉中度发生,山楂叶螨在天水、平凉、武威、庆阳中度发生,苹果绵蚜在平凉、定西轻度发生,庆阳中度偏重发生,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在酒泉、嘉峪关、张掖轻度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温湿系数的棉蚜发生等级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棉蚜发生等级的预报,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为研究区,在收集和获取该区2004—2013年气象资料和棉蚜发生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棉蚜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研究,构建棉蚜发生等级预报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棉蚜发生发展呈现3个阶段:5—6月为发生期、7月为高峰期、8月为衰退期;温度、湿度、蒸发量、日照与棉蚜发生等级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2、0.34、-0.06和-0.05,表明影响棉蚜发生等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湿度,但二者与棉蚜阶段发生等级之间的回归拟合优度为0.55,线性相关关系不明显。探索性地融合温度和湿度构建温湿系数,以温湿系数的自然对数与棉蚜发生等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发生期相对温湿系数的自然对数与棉蚜发生等级的回归拟合优度为0.65,高峰期和衰退期直接温湿系数的自然对数与棉蚜发生等级的回归拟合优度分别为0.89和0.91,均呈线性关系。用2014年研究区棉蚜数据验证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整体准确率达87.5%,可满足棉蚜发生等级预报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秀山县稻瘟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特点表现为叶瘟发生偏轻,穗颈瘟流行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品种间差异明显。原因是病原充足、气候条件有利、品种抗瘟性差、防治不力、技术宣传指导不力、农药市场混乱等。提出了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胡杨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的发生蔓延过程,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中下游巴楚县夏河林区胡杨林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ENVI+IDL软件提取2001—2016年的MODIS 13Q1数据得到16年的胡杨春尺蠖发生区域,借助CLUE-S模型对其发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反演并验证2006年该虫的发生分布范围,进而预测2020年胡杨春尺蠖各发生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2001—2016年,胡杨春尺蠖的发生范围在逐步扩散,且扩散较为明显;该虫的发生面积在逐步增加,极重度发生、重度发生、中度发生、轻度发生的面积占比分别提高了4.98、11.36、19.52、24.62个百分点,而无虫害面积占比则下降了59.48个百分点,降至37.18%;借助CLUE-S模型反演并验证2006年胡杨春尺蠖发生分布范围,模拟结果正确率达88.85%,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达0.86;2020年该虫的空间分布模拟预测结果显示,该年胡杨春尺蠖各发生等级的分布空间格局变化相对明显,各程度虫害发生面积均不断增加,无虫害面积占比降至30.57%。表明胡杨春尺蠖为害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针对极重度发生区域进行专项治理,运用CLUE-S模型反演虫害发生区域是一种能准确预测虫害发生的高效方法,模拟结果可指导实施飞防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