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因古帝尧与其母曾在此休养生息而得名。该镇先后被省命名为“中州名镇”、“河南省小城镇综合试点镇”、“文化建设先进镇”、“省重点镇”、“五好”基层乡镇党委.连续六年成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强镇。在记者采访该镇党委书记刘洪浩同志时,他就该镇“三化”引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问题谈了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婧玮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167-167,2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相关理论的持续深入以及不断推广,目前国内很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改变。“三农”再次成为2019年两会“热话题”,可见国民经济运行的一大基础一直是农业,而在最新两会“乡村振兴”中提到的电子商务全覆盖更是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以山东某镇为研究对象,以“互联网+”作为研究背景,针对该镇农产品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准作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了该镇关于农村电商的发展态势,同时展开SWOT分析,分析了该镇发展过程中的优点以及不足,最终探究该镇未来最适合的农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邵阳县下花桥镇有100余名返乡青年弃商务农,当上了各村的“粮博士”、“羊官”、“猪司令”、“鸭司令”、“龙圃王”等。在他们的带动下,该镇5万农民中有20%以上改“行”,成为渔民、果农、牧民、花农。图为该镇王家排村“鸭司令”王铭牌(右)在喂鸭。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阜宁县杨集镇农民一心一意做活“水”文章,水产养殖、水上运输、水生蔬菜生产、水产品营销、水产品加工、水稻稻草编织、水禽饲养等与水相关的致富项目蓬勃兴起,出现了种、养、加齐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经济新格局。水产养殖资源优势赛“金矿”杨集镇境内的马家荡水面宽阔,近3000公顷荡滩就像一座天然的“聚宝盆”。自2000年起,该镇开始大规模开发荡滩,并很快因鱼、蟹.虾等水产品而闻名,还成为江苏省稻田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该镇先后开发水产养殖池塘106个,养殖面积达1000公顷。这些池塘被当地农民承包发展水产养殖,每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古泉镇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早熟梨之乡”,其早熟梨因石细胞少、汁多化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早在2004年5月,经过注册的“古泉”牌早熟梨就顺利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现已成为该镇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早熟梨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听说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农民养猪有“三招鲜”:生猪住“公寓”、垫“尿不湿”、戴“项链”。最近,笔者跟随该镇兽医站站长柴西峰到该镇农村采访,每到一处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农户们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养殖理念,折射出农民养殖的新思维、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业》2004,(4):40-41
在当前农产品总量相对过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江苏省响水县小尖镇党委政府寻求治本之策,四处出手“抓”订单,走出一条农业高效之路。他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6条:1.政府做媒“引”订单。该镇党委、政府在尊重农户和相关部门意愿的前提下,当好“订单红娘”,与村组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如该镇政府部门先从省家禽研究所引进青壳蛋鸡给农户饲养,后以适当的价格收购青壳鸡蛋,销往苏南市场。2.壮大龙头“带”订单。龙头企业在引导和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该镇兴办了以香豆为原料的光明化工厂、以深加工浅水藕…  相似文献   

8.
枣,营养丰富,民间素有“一日吃三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眼下,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的凤山百果园内,沉甸甸颤悠悠的尜尜大枣挂满了枝头,正是采摘期。桥梓镇出产的这种好吃有名的大枣,因它形似小孩玩耍的“尜尜”而得名,个大味甜,是该镇独有的传统名优果品,明朝时,“尜尜枣”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室。  相似文献   

9.
合作社成立背景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地处江汉平原东部边缘,属于粮食主产区,因三条河汊穿过境内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几百年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称。近年来,随着该镇不断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镇内的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农田抛荒面积越来越大,陷入了“有田无人种”的困境。为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2009年,  相似文献   

10.
地处诸诚、沂水、安丘交界处的石埠子镇,面积仅有29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在拥有百万人口的安丘市只能排在“小老弟”的份上。然而,石埠子镇却镇小目光远。几年来,该镇始终把科学技术作为决策与发展的“立足点”和“助动剂”,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科技兴镇的好路子。1993年,该镇实现农业总收入2778万元,人均分配达到1146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35.3%和24.6%。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和基本落脚点。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实现从“先富”到“共富”的跨越,给人许多启示。 培育“富民”沃土 在鲁东南、苏北一带,大店镇富得有名。它是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个“手机千户镇”,近来,这里又出现了第一个“电脑村”。在莒南县,大店镇农民拥有私人轿车最多,空调、彩电等家电普及率最高,读“贵族”学校的农家子弟最多。去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 大店镇农民普遍富裕,原因是该镇培育起了颇具规模特色的两大“富民支柱”。  相似文献   

12.
临岐镇位于淳安县北部,这里自然环境幽雅,青山环抱,绿水倒映,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临岐镇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所在。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淳安县委提出的“以湖兴县、融入都市”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淳北山水名镇、经济文化中心、农特产品基地、乡村旅游胜地、和谐社会善地”五块品牌,不断推进生态和谐新农村建设。2002年,该镇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镇。2003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5年,该镇荣获浙江省生态镇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镇正在为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验收而进行全面准…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00,(4)
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嘉兴市郊区新篁镇改进“联村干部”工作制度,明确机关干部联系村工作的权利和义务。以前,该镇由于“联村干部”的职责不明,“联村干部”只能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传声筒的作用。为改变这一状况,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联村干部”在推动和促进农村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最近该镇在进一步重申机关干部要“管好一条线,联好一个村”的同时,强化对机关干部的年度业绩考评,并规定了机关干部联村工作的五项权利和义务。五项权利是:“联村干部”对村级班子建设和村干  相似文献   

14.
“白露”节刚过,走进靖州县大堡子镇的山间地头,一个个身背竹篓的苗族姑娘正忙碌着收摘山核桃,敲打、去壳、装篓,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姑娘们的脸上。这是该镇山核桃规模化生产的真实写照,也是该镇山核桃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大堡子镇历来盛产山核桃,特别是塘款、三江、岩湾等村种植面积较大。这些“土专家们”10多年前,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本地核桃资源优势探索山核桃嫁接技术获得成功,使苗木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并实现3年挂果、6年盛果的目标。嫁接的成功,挂果期的突破,再加上市场价的坚挺,农民种植山核桃的积极性高涨。该镇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苏省铜山县柳新镇举办的村民代表理财培训班上,来自该镇19个村的数十名村民代表,围坐在摆有账簿、财务凭证、发票以及培训教材的长桌前,接受该镇审计所“如何查阅村组账目”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26日,记者一行带着该村群众上访的问题,到该县进村暗访,最后几经周折接触到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江铁虎,和他交谈了一番。又到该县香花镇和该镇镇党委、镇政府的主要领导交换了看法(该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对江铁虎的工作敢挑重担的精神都很赞扬.有点不满意的是江“脾气不好”)、5月28日.记者收阅了该镇党委关于黑鱼沟村群众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突出地方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靠特色种植、养殖增加了农民收入。 林果业撑起农民收入半边天 果品生产是该镇的一大特色,碣石山镇已建成了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几年前,该镇提出了“要想富,近靠棉花远靠树”的设想。当时许多村民持怀疑态度,认为种果树远水不解近渴,不如种粮食现实。古家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8.
萧山区河庄镇地处杭州东北部,土地平坦,土质疏松肥沃。一直以来,该镇农业生产以“油菜—早稻—晚稻”和“小麦—大豆—晚稻”这两种模式为主。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我们总结出“胡瓜∥长豇豆∥四季豆”套作栽培模式,平均亩净利达6000元,因其经济效益较高,目前在本镇推广面积近4000亩,已成为该镇新创和新江两村的主导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涪陵区南沱镇认真抓好今年的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工作,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宣传和培训力度,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重要意义。该镇抓农职评工作注重了“三突出”:一是突出思想重视。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识统一、高度重视,决定把农职评工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8,(1)
在绍兴县马山镇,44个行政村都设有一块醒目的大黑板,专门用来刊登田间管理、科学养殖、种植技术、科技动态、致富门路等方面的知识,农村群众高兴地称它为“科技扶贫墙”。“科技扶贫墙”上刊登的内容大都来自《新农村》等科技报刊,每月定期更换一次。为促进科教兴农,该镇成立了科普协会,各村还相继成立了科普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科技扶贫墙”的工作。去年,该镇在44个行政村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近4000亩水稻田采用抛秧技术,亩产增加了50~100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