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杂交原种性状及饲育要点陕蚕三号(122·795×226·796)系四元杂交种。其原种:中系122·795(编号5号),795·122(编号7号);日系226·796(编号6号),796·226(编号8号)。杂交方式:5×8正反交,6×7正反交,5×6正反交,7×8正反交。1.杂交原种性状: 5号:中系二化性交杂原种。越年卵灰绿色,卵壳淡黄。春季每蛾产卵500粒。克卵1752粒。孵化齐一,蚁蚕体色黑褐,  相似文献   

2.
<正> 陕蚕三号是1986年省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对其杂交原种的冷藏期限尚不明确。为此,1987年秋作了该品种四个杂交原种的冷藏期限试验。一、试验方法1、供试品种:226×796(B_1)、796×226(B_2)、122×795(B_3)、795×122(B_4)为1987年春制秋用种,  相似文献   

3.
芳草×晨·墨 该蚕种是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育成的一对体质强健、耐氟性好和高产的夏秋用蚕品种,1996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在生产上试繁推广。 该品种为中×(日·日)三元杂交种。中系芳草为斑纹限性品种,日系为晨光和星斗的杂交原种。正交越年卵为灰绿色,卵壳滞白色,反交越年卵为灰紫色,卵壳白色,兼有淡黄绿色。蚁蚕孵化齐一,黑褐色,克蚁头数为2250头左右。稚蚕期有密集性,各龄眠起齐一,食桑  相似文献   

4.
<正> 一、杂交原种性状及饲育要点秋试2号(东_(13)·新杭×7824·32052)系四原杂交种。其原种是中·中和日·日二原杂交种:中系东_(13)·新杭(编号5号)、新杭·东_(13)(编号7号),日系7824·32052(编号6号)、32052·7824(编号8号)。杂交方式;5×6正反交,7×8正反交。  相似文献   

5.
原种9·芙、7·湘发生变异蛾。用9·芙×7·湘正反交变异蛾与该户正常发育蛾作对照,调查单蛾产卵、良卵率、遗腹卵、两天实用孵化率、结茧率,结果为:单蛾产卵减少32.20%、反交减少48.69%,良卵率正交下降1.82%、反交下降2.92%,遗腹卵正交增加45.87%、反交增加53.60%,两天实用孵化率正交下降2.64%,反交下降1.85%,结茧率正交下降93.75%、反交下降75%。因此在制种过程中除按常规淘汰不良蛹、不良蛾外,还要淘汰变异蛾。  相似文献   

6.
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培育的二化性中系品种广蚕三号,其一代杂交种广蚕三号×7532适于夏季饲育,并于1984年参加了省新品种比较试验,表现良好,全年平均担桑产值为15.77元,比生产种新九×7532的13.52元提高16.6%,平均单张产值为98.36元,比生产种新九×7532的83.57元提交17.7%,并经省评比小组决定,可以扩大饲养。为了探讨广蚕三号×7532一代杂交种是否适于我县饲养,我县(英德)蚕种场在1987年春,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提供蚕种,饲育了广蚕三号原种20张,共制得广蚕三号×7532正反交蚕种1102张.发给鱼湾、横石塘、望埠等镇饲养。其中,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7.
内容提要为了进一步了解春用新品种陕蚕二号(122·731×226·732正反交)的生产性能,今春在安康,宝鸡、子长三个县九个公社饲养新品种2000余张.安康县1551.5张,平均张产73.29斤,张值133.29元,比对照种日东×华苏增产1.3-1.7斤,增长2.1-2.4%;增值7.30-11.57元,增长5.7-11.5%.茧层率提高1-2个新等级,宝鸡等县也有同样的增产趋势.丝质调查结果,陕蚕二号除解舒丝长较华苏×日东短6.06m外,解舒率与干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种高3.1%与1.04%,缫折较对照种少4.3Kg,纤度相仿.新品种在本省陕南、陕北、关中三个不同气候区域和新老蚕区较大面积饲养结果,增产趋势基本一致,再次证明陕蚕二号能够适应本省各地生产条件,是较好的春用品种,可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1984年春季我场第一次繁育新品种陕蚕二号一代杂交种,饲养蚁量400克,共制一代杂交种4376.5张,平均克蚁制种10.94张。随着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这对品种在我场生产中已占一定比例。这里想就我们饲养这对品种的情况谈点体会。一、饲养情况: 1.原种催青:本品种是二化性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正反交孵化率都高  相似文献   

9.
广西不同蚕品种对稚蚕人工饲料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广西区几个生产上常用蚕品种(杂交种:两广二号正交、两广二号反交;日系原种:湘晖、7532;中系原种:芙蓉),用不同含量的桑叶粉和蛋白粉配方的人工饲料进行饲育,调查比较了不同蚕品种收蚁后24h的疏毛率、3龄起蚕体重和存活率三项指标,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反交和正交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优于其它三个原种,24h疏毛率,两广二号反交种为86.44%,两广二号正交为79.11%;3龄起蚕体重,两广二号反交为13.66mg,两广二号正交为13.79mg;在稚蚕存活率方面,两广二号反交为70.06%,两广二号正交为77.17%。从这次对1~3龄不同蚕品种的饲育成绩的比较中,杂交种中两广二号正交和反交种较适合于稚蚕的人工饲料饲养,优于原种。  相似文献   

10.
夏秋蚕新品种芳草,晨,星原种及其杂交种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蚕新品种芳草晨·星原种及其杂交种性状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杨明观芳草×晨·星是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在“七五”纯种选育基础上,“八五”通过杂交组合选拔出来的中×日·日夏秋用三元杂交种,日系原种由晨光和星斗杂交而成。1995年通过浙江省级新蚕品种审定,19...  相似文献   

11.
新蚕品种873·874试繁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证明选用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是推进现代蚕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本场现行当家品种浙蕾、春晓占全场生产量和全市发种量的70%左右,为了适应全市蚕桑产业对蚕品种的多样化要求,优化蚕品种结构,满足国际国内生丝市场高品质要求.自2001年春季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873·874蚕品种进行试繁,经过2年的原种试养试繁和农村丝茧育。其原种和一代杂交种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2.
黄山×平湖是安徽省蚕桑服务站引进国外种质资源选配成的新四元杂交蚕品种,已于2002年底经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2年春季岳西县引进试验,两个试验点张产蚕茧分别为57kg和43.2kg,比对照品种春早×九华和872×871分别高0.5kg和5.75kg,各品种间均以万蚕产茧量相比较,正交种比春早×九华高16.5%,反交比872×871高14.6%。在春季试验基础上,晚秋蚕期又引进该蚕种138张,在本县不同类型蚕区进一步示范比较。现将2002年晚秋农村饲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江苏射阳县蚕桑站刘爱玲等,介绍了黄·海×苏·春的性状及饲养技术。家蚕黄·海×苏·春品种又名5·4×24·46,该品种是一对强健好养,茧形大,产茧量高、丝质优良的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种。正交卵色灰绿色,反交卵色灰褐色,克蚊头数正反交,均为250头左右,蚁蚕体呈黑色,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6,(4):5-7
文章报告了家蚕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试繁一代杂交种饲养试验情况,原种采用全龄人工饲料饲育繁育、一代杂交种正反交龄期发育经过均略长于对照种,但开差较小;结茧率与对照种正反交差距不大,虫蛹率低于对照种,而死笼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种;试验种正交全茧量、茧层量均略高于对照,反交全茧量、茧层量均低于对照,茧层率正、反交均与对照相近;试验种正反交的综合经济性状均低于对照种,其中正交略低于对照,反交明显低于对照。作者认为,原种采用人工饲料饲育生产一代杂交种具有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杂交育种系统选择法育成了中系品种芳山和日系品种星光.并应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先将星光与科明(本所1980年育成)组成日系杂交原种星·明,再与芳山组配成三元杂交种芳山×星·明.本品种具有抗性强、稳产、茧丝质优良、原蚕好养、繁育系数高等优点,根据浙江5个基点的试繁,芳山×垦·明的万蚕茧层量、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品种浙农1号×苏12高16.18%、17.06%.该品种净度为93.36分.适于长江流域夏秋期饲养.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陕西省家蚕品种的变迁陕西蚕桑生产应用的家蚕品种,解放初期尚沿用土种,1952年才引进改良种,因此,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以后经过几次更换。概括起来可分四个时期:即建国初期以前的土种时期;五十、六十年代的云汗×华九及新汗×新九时期;七十年代的华合×日·东、华·苏×日·东时期;八十年代以来的陕蚕二号、菁松×皓  相似文献   

17.
“两广一号”在广东、广西两地区推广使用十多年,对提高夏秋蚕期蚕茧的产量釉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原种产量不高,繁殖系数偏低等缺点,已不适应当前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932·芙蓉×7532·湘晖”(简称“9·芙×7·湘”)是我所从1988年开始选配,1989年起与广西蚕业指导所协作,共同试验攻关的夏秋“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选育目标是体质强健,易养,产量高,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摸清不同蚕品种的养蚕生产经济效益,选出目前适合于阳城大面积生产推广的最优家蚕品种,1987年春蚕期,我们对当地饲养的蚕品种与引进的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经济效益评价,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供试蚕品种:陕蚕二号,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制;晋_3×晋_4、晋_4×晋_3、山西省蚕研所制;781×734,阳城县蚕种  相似文献   

19.
罗朝斌  姜虹  易勇  岳宣 《蚕学通讯》2002,22(4):32-36
家蚕新组合 57A·渝 1× 92A·2 4 (又称贵蚕三号 )是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研究选育的一对春秋用 (春用较优 )四元杂交桑蚕品种。 1 997~ 2 0 0 2年春、1 997~ 2 0 0 1年秋参加室内鉴定 ,西南蚕区共鉴和农村试养及试繁等 ,各项试验鉴定显示 ,该组合具有制种量高、产茧量高、耐高密度饲养的特点 ,该品种于 2 0 0 2年 9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经济作物组审定。现将该杂交组合的原种及杂交种品种性状作一介绍。1 原种性状1 .1  57A×渝 1中系品种 ,二化性 ,四眠。越年卵灰绿色、卵壳滞白色 ,蚁蚕孵化齐一 ,蚁体黑色 ,克蚁 2 1 50头…  相似文献   

20.
以现行春用、夏秋用蚕品种为材料,进行的原种、杂交原种和各种类型杂交种的同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优势率的大小顺序为F_1≈交原四元种(中·中×日·日)>交杂四元种(中·日×中·日)>F_2;杂交原种为母体的一蛾产卵数可比单交种提高25%,且交原四元种的产茧量、茧质成绩与F_1无显著差异;交原四元种对原种的杂交优势率,等于杂交原种对原种和四元对杂交原种杂交优势率的某种乘积;杂交种为母体的一蛾产卵数可比杂交原种为母体的提高8%;同时还发现交杂四元种中部分组合的成绩可以接近F_1与交原四元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