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增产主要靠提高农作物的单产水平,玉米和小麦套种是提高单产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大连地区常年玉米面积17.3万hm2,冬小麦面积1.7万hm2。该地区无霜期180d左右,年平均10℃以上积温4300~4500℃,出现“一茬有余,二茬不足”的现象。上茬种小麦,下茬种玉米生育期不够,即使种植中早熟玉米品种,也只能勉强成熟,影响产量;在种冬小麦时,由于播前时间紧,广大麦农很难适应;再加上米麦复种对水分要求高,大连地区水源不足,影响了米麦复种这种种植模式的推广。玉米和小麦套种既可克服大连地区年积温不够种两茬的缺点,又可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积温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马铃薯在大连地区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广大农民朋友能够高产高效地栽培马铃薯,我们在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并详细阐述了目前大连地区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5个茶树菇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茶与其他4个品种拮抗明显,亲缘关系较远;出菇产量最高为茶树菇F2,单棒产菇为161.12 g;多糖含量最高品种为白茶,其含量达2.9%。在大连地区适宜栽培茶树菇品种为早熟2号和茶树菇F2。  相似文献   

4.
为使大连甜樱桃产业能够稳步快速地发展,对大连地区甜樱桃产业发展现状、优势进行了阐述,分析当前甜樱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确保大连甜樱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6年花生病毒病在中国北方花生产区爆发并引起花生严重减产,此后,花生病毒病在中国北部一些花生产区不断流行。据1981年7月的田间调查,辽宁省大连地区农科所农场花生病毒病的发病率达100%,金县登沙河公社南关大队花生病毒病的发病率达  相似文献   

6.
对大连地区区试、生产田和展示田品种的粗缩病、锈病和纹枯病的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该地区粗缩病普遍严重发生,锈病和纹枯病普遍发生但危害不严重,作者还时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大连地区花生面积滑坡的原因,提出了大连市花生育种的方向和策略,在高产优质的育种基础上,结合政策和当地生产形势,重视特色育种及花生产品的深加工利用,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激发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发展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8.
傅波  王文亭 《杂粮作物》1998,18(6):41-42
玉米是大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6万hm2。近几年来,玉米病害在本地区呈逐渐加重趋势,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10%。由于玉米是一种单位规模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作物,难以应用高投入的防治技术,给病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作者自1995年开始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近年来花生栽培面积约50余万亩,是我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由于受多种花生叶部病害的为害,经常引起早期落叶,造成早衰,因而降低了花生的产量及品质。据估计每年因花生叶部病害而减产约为20—40%,成为花生栽培上的严重问题。为此我们于81—82年开展了调查和试验工作,并将结果整理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花生褐纹病(Ascochyta,sp)是近几年来在大连地区花生上流行的一种新病害。一般年份花生减产10—20%,严重年份减产40%以上。其为害程度已远远超过了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cola)和花生黑斑(Cercospora personata),成为花生叶部的重要病害,也是花生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为了弄清此病发生分布的情况,于1982—1983年曾先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马铃薯高效复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针对辽宁省气候特点,总结出马铃薯高效复种栽培模式,筛选出各主产区的适宜品种和相应种植密度,为辽宁省马铃薯科学种植提供依据。马铃薯的三膜覆盖极早熟栽培技术比较适合葫芦岛地区和大连地区应用,下茬复种小西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克服前期低温的不利影响,缓解晚霜冻害,比常规地膜覆盖提前收获15 d以上,其鲜薯价格高,效益可观,为下茬复种粮食和油料作物高产创造条件,比较适合在辽西和辽南的大部分地区应用。马铃薯单膜覆盖栽培技术适用于辽宁大部分地区,下茬可复种蔬菜、粘(甜)玉米等作物。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内,由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危害花生的主要病毒之一。过去的40年中有关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病原学、病害流行学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花生上TSWV的发现和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农艺防治、化学防治及抗病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近年来,TSWV在我国多种作物上不断被发现,给花生生产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本文也介绍了2021年在大连地区花生上观察到的TSWV为害症状,并结合我国目前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危害现状提出了应对潜在威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总 类 期(页) J过、夕℃ ,铂\一{,大连地区花生减产原因分析…………………………………………………………3(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花生)……………………………………………?…“3(36)河南花生的历史演变和科研成就……………………………………………………4(8) 耕 作 栽 培Pr s s s对花生幼苗根部IAA的影响…………………………………………………1(1)花生因土施肥浅议……………………………………………………………………1(10)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播种适期的研究…………………………………………………1(12)不同耕深对花生生长…  相似文献   

14.
1种稻对滨海盐碱土改良的效果1.1加快土壤脱盐过程种稻前1m土层含盐量为0.533%,经种稻五年降至0.235%,种稻15年降至0.119%,种稻35年降至0.114%。从多年变化规律看,稻田土镇盐分是处于淋溶大于或平衡状态的年循环变化过程。土壤继续向脱盐化方向发展。1.2加速了地下水淡化层的形成1994年在大连地区多点调查,地下水淡化层厚度达2.0~3.sin。目前该区滨海盐碱土经过几十年的种稻改良,大部分地区已形成了矿化度2~3g人的20~3.sin深的地下水淡化层。为稻田旱作或实行水旱轮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3加速了土《肥沃淡土层的建…  相似文献   

15.
结实阶段不同时期倒伏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The effects  of lodging at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on grain yield and rice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two line hybrid rice  Liangyoupeijiu and a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CY 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for brown rice rate,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gel consistency, almost all indices for yield and rice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lodging and thus   deteriorated.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lodging  of CY 6 and Liangyoupeijiu one day earlier   could  cause 2.71% and   2.66% of yield loss, 1.8  and  2.1 percentage points decrease of seed setting rate, 0.32  and  0.26 g reduction of 1000 grain weight, 0.097  and  0.155 percentage points decrease of milled rice rate, also it increased  chalky grain rate by 0.13  and   0.27 percentage points, and  protein content by  0.021  and   0.024 percentage points, and subsequently lowered the eating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上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小麦产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测定技术实时评价植株光合生产能力以及预测小麦籽粒产量,以豫麦49-198和郑麦9694为试验材料,设置0、90、180、270 kg·hm-24个氮素水平,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两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在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同步测定植株顶部四片完全展开叶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面积。结果表明,Pn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因生育时期、氮素水平和叶片位置的不同呈现规律性变化。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 和 FsPn 相关性较好,且相关系数(r)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其中,Fm′与Pn的相关性最好。将叶面积与对应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组合出光合性状累积量指标,与Pn 相比,光合累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组合顶部四片叶,光合累积量与产量相关性在灌浆前期表现最好(r=0.875)。光适应下荧光参数累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表明,顶部两片叶的相关性较单叶片或其他叶位组合均表现较好,相关系数在不同荧光参数、生育时期间差异均较大,以Fm′表现最好,其次是Fv′;生育期间比较,孕穗期至灌浆中期整体较好。总体而言,在灌浆前期,顶部两片叶的Fm′累积量能够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产量,为小麦生长诊断和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藏春小麦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1991-2020年西藏日喀则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春小麦生育期和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系数、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西藏春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在1991-2020年期间,西藏春小麦生长季内降水量(Pr)、相对湿度(RH)和日照时数(S)表现为下降趋势,平均最低气温(Tmin)升温率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Tmax)升温率,平均气温(Tm)、≥0 ℃积温(∑T0)和平均风速(Ws)均呈增加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的热量资源(TmTmaxTmin、∑T0)和Ws都表现为增加趋势,S与RH趋于减少;Pr在营养生长期增多,在生殖生长期减少,在全生育期略有增加。春小麦所有生育时期都表现为推迟趋势,平均每10年推迟2.33~13.36 d,以乳熟期推迟最明显;播种-出苗、拔节-孕穗2个生育阶段天数对气候变化响应不明显,开花-乳熟期天数以11.03 d·10 a-1的速度显著延长,其他生育阶段天数均呈减少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均呈减少趋势。除开花期外,其他生育时期都发生了推迟的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的中后期;只有三叶-分蘖、分蘖-拔节、开花-乳熟、乳熟-成熟4个生育阶段天数在21世纪初出现了气候突变。影响春小麦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天数的主导因子是Tm,次要因子为∑T0,而∑T0却是影响生殖生长期天数的主导因子,Tm为次要因子。近30年西藏春小麦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主要是因为Tm显著升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玉米回交后代群体中供体基因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郑58为受体亲本,昌7-2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79对亲本间有多态的SSR标记,分析BC2F1和BC3F1世代供体的基因组成分。结果表明:BC2F1世代单株内的供体染色体片段数平均为11.4个,BC3F1世代为4.8个,从BC2F1到BC3F1单株内的供体染色体片段数减少了57.6%;BC2F1世代单株内的供体染色体片段长度平均为99.3 cM,BC3F1世代为87.1 cM,BC3F1较BC2F1减少了12.3%;BC2F1世代单株内的供体基因组大小平均为1 132.8 cM,BC3F1世代为421.4 cM,BC3F1较BC2F1减少了62.8%。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小麦TaKLU基因对植物株型的影响,对拟南芥功能缺失突变体klu和过表达TaKLU转基因拟南芥进行了表型观察,并对相关性状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过表达TaKLU基因导致拟南芥分枝数目减少,顶端优势增强,但不影响产量;相反,拟南芥klu突变体分枝数目增加,顶端优势减弱,单株产量减少。进一步对拟南芥klu突变体进行回补试验,发现用拟南芥klu基因自身启动子驱动TaKLU基因在拟南芥klu突变体中表达后,能恢复突变体的顶端优势,而且其株高、分枝数目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用强启动子35S和特异启动子pINO驱动TaKLU基因在拟南芥klu突变体中表达后,突变体的顶端优势增强,株高升高,而且其分枝数目明显多于野生型,表明小麦TaKLU基因具有调控植株株型的功能,为小麦株型育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叶片衰老抑制基因 PSAG12-IPT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作用,利用共表达PSAG12IPT的转基因小麦材料(TIPT-XN1376)与推广小麦品种陕麦159、周麦18、远丰175、西农979和郑麦9023杂交,并对其后代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研究 PSAG12-IPT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衰老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50个转基因株系中,携带 PSAG12-IPT植株与不携带 PSAG12-IPT植株的分离比为110∶40,χ检验表明,符合3∶1的分离特点,说明 PSAG12-IPT基因以单基因形式在子代中稳定遗传。携带 PSAG12-IPT的F2株系平均叶绿素含量(55.4 mg·g-1)比不携带 PSAG12-IPT的F2株系(51.7 mg·g-1)提高7%,说明 PSAG12-IPT基因能够降低植株叶片叶绿素的降解速率,使叶片维持较长持绿时间,延缓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