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生态型高新农业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组织调研组于2008年7月27~29日对海南琼中黎苗族自治县绿橙、灵芝、兰花、桑蚕、蜜蜂、山鸡等生态型高新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琼中县的生态型高效农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琼中县农业发展的举措,为相关部门制订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龙岩市百香果气候适宜性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岩市7个地面观测站和1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2017年5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龙岩市百香果气候资源要素回归分析模型,制作年平均气温、3-11月日平均气温为18~22℃的平均有效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各个气候指标的评分和权重。叠加龙岩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GIS生成百香果在龙岩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龙岩市的东部年降水量丰沛,日照充足,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多,适宜大面积种植百香果。西南部虽然降水丰沛,但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明显较差,年平均气温达到适宜百香果种植条件的区域较小,属于次适宜区。西北部温度、光照、降水条件都不利于百香果的生长,不适宜种植百香果。结合田间考察,该研究的百香果气候适宜性区划与实际情况相符,对于充分合理利用龙岩气候资源、减少百香果种植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丹  孟军  吴秋峰 《大豆科学》2019,38(3):399-406
为促进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发展大豆种植业,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温度、降水、日照,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点1998-2018年逐日气候数据及大豆全育期内的观测资料,计算大豆种植气候适宜度。基于计算结果及K-means算法将全省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其中北部高寒地区的温度适宜度偏低(低于0.30),大豆种植宜选取耐寒性强、发育期短的大豆品种;中、南部地区各项气候适宜度均高于省内均值,气候条件基本满足大豆生长发育所需,适宜发展大豆种植业。最终基于区划结果及区域气候特征,对各区域大豆种植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安徽省宣城地区双季早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地域分布,通过宣城地区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温度、降水、日照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对宣城地区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度和日照适宜度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降水是影响该地区双季早稻种植的主要不利因子,温度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双季早稻生产前期。根据综合气候适宜度分析,适合双季早稻种植气候区主要集中于宣城北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南省119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把通过检验的因子作为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区划指标的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确定各区划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计算出河南省茶树种植综合区划指数,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实现精度为250 m细网格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将河南省茶树种植区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其中适宜种植面积占评价区域的11.8%,次适宜种植面积占28.8%,不适宜种植面积占59.4%。将区划结果与茶树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对比验证,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说明区划结果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省茶树种植状况,该研究结果有望为河南省茶树种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苎麻生长所需要的关键性气象因子,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分析历年数据,对分宜苎麻种植区域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本县苎麻生产的合理布局提出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琼中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地域状况,阐述琼中县11种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产业特点,简要介绍各乡镇自主发展的特色产业情况。针对琼中县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提出巩固与提升绿色农业、着力建设琼中农业产业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几年啤酒大麦在红山农场的种植观察 ,认为本区域独特的冷凉气候十分适宜啤酒大麦的生长发育 ,籽粒综合性状好 ,酿造品质优良。啤酒大麦的大面积推广调整了农场的种植结构 ,推动了农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优势和种植优势 ,笔者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 ,合理投放、科学施肥 ,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提出了啤酒大麦在我场优质高产的原因及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南安市近50年(1969-2018年)气候资料,分析南安市适宜种植杨梅的气候条件,找出影响杨梅质量的不利气象因数,提出种植杨梅的区划建议,趋利避害发展杨梅产业。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玉米气候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候波动是造成玉米单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20个地区,对各个地区玉米生育期内12个气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将吉林省划分为3个玉米种植生态区。利用GIS软件绘制出吉林省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并进行气候适宜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琼中绿橙为例,对海南琼中绿橙的化学防治情况进行调研,进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从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其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效益进行估算,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产区烤烟表面颜色的光谱特性及差异,采用Color"Eye 7000A分光光谱仪测定国内不同产区C3 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的光谱。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烟叶表面颜色的平均反射光谱呈现相似的曲线形态,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加,反射率逐渐增大,没有高峰和低峰;不同产区烟叶表面颜色在6个颜色波段的反射比率均表现为红色波段最高,其次是橙色波段、绿色波段、黄色波段、蓝色波段,紫色波段最低;不同产区烟叶表面颜色光谱差异的重要信息区主要集中在绿色波段(490~560 nm)和红色波段(630~700 nm)。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是我国海南省琼中地区成林橡胶树叶部的主要病害。本文报道黑团孢叶斑病的发生分布情况、流行规律和大田防治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病原菌,致病性及室内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是海南琼中地区橡胶园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3年试验和林地观察对此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性及防治试验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大豆锈病越冬区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51-2001年间全国74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结合大豆锈病越冬所需气候条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获得了大豆锈病在我国越冬区区划图,以供我国各个地区统一协调管理大豆锈病时参考使用.根据生物气候相似距原理,以琼海为中心,以计算的前一年12月初到下一年2月底的时间段内各个旬均温、月最高温、月最低温、旬降雨量为气候要素,计算琼海与其余742个气象站点的气候相似距,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map对相似距值按Kriging法进行插值,生成的地图表明,大豆锈病可在海南岛、广东南部较大范围内越冬,而云南和广西只有局部地区适合大豆锈病越冬.该区划结果需要进一步实地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17.
脐橙果大、形美、皮薄无核,质优,耐贮运,深受消费者欢迎。果品安全生产日趋重视,因此从园地选择及处理、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及贮运技术等方面编制了脐橙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以促进脐橙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的指数和廊道密度指数对海口市城区绿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景观结构不够合理,附属绿地面积和数量比重最高,缺乏公共绿地和廊道绿地;绿地景观类型较丰富,但空间布局不均衡,绿地斑块破碎度高,绿地廊道密度指数低,造成绿地系统结构失调,不能形成完整的绿色空间网络。针对海口城区绿地景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给云南大麦种植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根据云南干季(11月至4月)降雨量、气温(积温)和日照时数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大麦生长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与GIS技术结合,对云南大麦种植区进行气候生态类型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大麦气候生态类型可划分为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中南部富热湿润大麦种植麦区、东部半湿润大麦种植区和西北部温暖湿润大麦种植区,其中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是云南大麦最适宜和优先发展种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