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0个柱花草品种(品系)为试材,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单宁含量,并结合体外产气法测定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产气量。结果表明,饲料相对值RFV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热研2号TPRC90028TPRC90089热研18号热研7号热研10号907CIAT11362热研5号热研13号;柱花草具有粗蛋白含量、代谢能含量较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适中,单宁含量低,体外干物质消化率较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热带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2.
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试验,运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山蚂蝗亚族(SubtribeDesmodiinae)中3个属6个种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不同山蚂蝗间72 h产气量(以0.2 g样品为发酵底物,下同)及干物质降解率变化差异显著(p<0.05),平均最高为糙伏山蚂蝗(分别为24.5 mL、52.5%),产气量最低的是单节假木豆(16.4 mL),干物质降解率最低为假木豆(36.9%);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的产气量及降解率各不相同,以结荚期营养价值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山蚂蝗产气量与干物质降解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单宁含量与产气量及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相关关系,即单宁含量对山蚂蝗营养价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两种刈青高度对饲用杂交甘蔗闽牧101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方面草层在200cm刈青时(B处理),年可刈青2-3次,年平均鲜草产量达154.61t/hm^2,干草产量达31.76t/hm^2,显著高于草层在120cm刈青时(A处理),每年刈3-4次,年平均产量达84.00t hm^2。A、B两处理的分蘖数随刈次的增加均逐渐增加,且B处理前两次的分蘖数高于A处理,冬春季节同一时间刈青的分蘖数,A处理显著高于B处理。叶茎比A、处理大于B处理,叶量较大。日生长量及干物质含量B处理均高于A处理。建议采用草层高度在200cm刈青,可显著提高产量,且切碎饲喂肉牛可提高阈牧101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玉米鲁单50产量潜力、适宜密度和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鲁单50不同密度群体的产量潜力,结果表明,群体产量潜力因密度提高而增加,同时,空秆率上升,败育粒数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为9399.82 kg/hm2,适宜的密度范围是7.5~8.1株/m2。最高产量密度时最大LAI为5左右,生殖生长期LAD为 210.70万m2.d.hm-2。收获后的秸秆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子粒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华北平原饲用油菜高产优质的适宜播期,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4个,设置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温度对饲用油菜鲜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饲用油菜生育期内日均温与有效积温升高,花前生育期天数缩短但花后生育期延长,总生育期天数缩短2~7 d。饲用油菜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3月28日前播种超过35 t/hm2;品种间华油杂62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1)。饲用油菜鲜草产量和饲用品质与纤维含量显著负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苗期的有效积温量极显著负相关,与营养生长和花后有效积温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华北平原春播饲用油菜可选用华油杂62,播期以3月8日-3月18日为最佳,鲜草产量稳定在50 t/hm2以上,具有较高的粗蛋白、淀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可实现华北平原饲用油菜的高产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6.
饲用苎麻收割高度对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割高度的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收割高度从40cm至70cm,粗蛋白含量从平均22.67%降低至19.77%,但叶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收割高度每增加10cm,饲料干料667m2产量约增加40kg,生育期约延长9天。综合考虑饲料产量、营养成分(粗蛋白含量)和生产成本,苎麻作为蛋白饲料开发,整株收割高度应在70cm以下。  相似文献   

7.
引进7个豆科饲用灌木在贵州南部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南部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的有多花木蓝、羽叶决明、木豆、猪屎豆和云南羊蹄甲等5个品种;抗旱、耐瘠薄、鲜干草产量、种子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多花木蓝(年均鲜干产量为54.24 t/hm2和16.49 t/hm2,种子产量为2 430.04 kg/hm2)、羽叶决明(年均鲜干产量为31.54 t/hm2和6.47 t/hm2,种子产量为1 727.53 kg/hm2)、木豆(年均鲜干产量为15.44 t/hm2和4.90 t/hm2,种子产量为2 345.89 kg/hm2),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6.77%~26.07%,是贵州南部地区值得推广利用的优良豆科饲用灌木。  相似文献   

8.
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影响较大,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剂量为0.1%处理3 d,再生植株总数高且多倍体比率达42.3%;同时,再生苗生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多倍体苗叶片厚实、颜色较深、植株矮化,气孔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多倍体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NaN3对甜叶菊离体培养的茎段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各处理下的再生苗进行SRAP检测,建立其离体诱变技术体系。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NaN3(3 mg/L)诱变处理对再生苗伤害较小,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3~7 mg/L),茎段死亡率也逐渐增加;SRAP分子检测发现,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变化,最高多态性比率为54.2%(3 mg/L处理20 d)。结果表明,较合适NaN3离体诱变技术体系为3 mg/L处理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