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特优679在广西陆川县示范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特优679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示范种植的产量表现与主要特征特性,并从播种、移栽、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特优679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根据母本龙特甫A育性易受温光条件影响等特性及广西博白县的气候特点,总结了特优679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特优009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龙特甫A×南恢009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稻新品种,通过在我镇石山、大新、良山作晚稻种植,表现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特点.栽培上要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当密植、综合防治病虫.  相似文献   

4.
特优 175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和南平市农科所合作选育的高产、强优势杂交稻新组合。2 0 0 0年 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武夷山市引进试种 ,2 0 0 0年扩大示范 ,通过 2a试种示范 ,特优 175表现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在武夷山市作单晚、烟后栽培推广潜力大 ,现将其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丰产性好 ,增产潜力大1998年省晚杂优区试 ,平均产量 4 96 6kg/666 7m2 ,比汕优桂 32 (CK1)增产 10 82 % ,比汕优 63 (CK2 )增产 8 61% ,均达极显著 ,产量和…  相似文献   

5.
《垦殖与稻作》2004,(5):6-7
特优是21是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的水稻优质米新品种。特优21生育期141d,在吉林省属中晚熟品种。通过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化学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可以使特优21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617于2019—2020年在海南多个市(县)示范种植的产量和主要性状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特优559的播期试验、长秧龄密度试验、肥料运筹密度试验以及对大面积生产示范高产田块的调查,初步摸索出特优559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特优6355系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自育恢复系漳恢6355(明灰63/献党恢/2R2055)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示范,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目前已在漳州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其产量表现、主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优航1号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2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特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特优923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不育系龙特甫A与恢复系福恢923配组育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在邵武市沿山镇百樵村进行特优923作烟后稻大面积高产配套技术示范种植,2004年10月19日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实地测产验收,平均产量674kg/667m2.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结实期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和群体光合能力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不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调查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量及产量,从库源关系的角度比较了不同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干物质积累量、茎叶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以及结实期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和群体光合量差异性显著;10个品种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群体光合能力低、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少和产量低,第二类结实期群体光合能力高、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少和产量高,第三类群体光合能力高、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多和产量高;Ⅱ优航2号、两优培九、汕优63、特优009等4个杂交稻品种属于第三类,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自1993年以来开展推广杂交稻"三两"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总结介绍了杂交水稻"三两"栽培技术的产量构成、增产的原因以及主要栽培技术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要求的,先进的、适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水稻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稻科学栽培的创新发展。详述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培育的总途径和分阶段的诊断的定量指标。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进行了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实践证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180保纯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特优180系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为母本与恢复系南恢180配组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特优180双亲的特征特性及其保纯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6.
晋薯16号是2006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其特点是生长势强,薯块大,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好。但由于配套栽培技术的落后,其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因此我们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达到指导生产,提高种植晋薯16号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靖粳26号系由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优异的抗逆性,是一个适应性较广的优质、高产、耐寒、多抗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直接播种雨养为主的旱作水稻的硅肥最佳施用量并揭示硅肥增加产量的机制。【方法】以绥粳18为材料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计0、15、30、45、60和75 kg/hm 2的有效硅用量(用Si0、Si15、Si30、Si45、Si60和Si75表示),研究不同硅肥用量对旱作水稻生理指标、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加硅肥显著增加了旱作水稻的产量,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施用有效硅量47.68 kg/hm 2可获得最大理论产量,当有效硅用量为30~47.68 kg/hm 2时,硅肥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协调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延缓了后期叶片的衰老,每穗粒数提高了23.62%~24.63%,千粒重提高了8.94%~10.08%,优化了穗粒结构进而增产38.42%~110.20%;有效硅施用量为47.68~75 kg/hm 2时,生育后期加快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移,加速了叶片衰老,不利于籽粒的持续性灌浆,影响了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产量。【结论】对于绥粳18而言,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旱作水稻高产高效的最佳有效硅肥施用量为30~47.68 kg/hm 2。  相似文献   

19.
特优130系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龙特甫A与恢复系漳恢130配制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总结特优130参加漳州市晚季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情况,以及在龙海示范种植的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4):412-422
Abstract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s on growth, yield and dry-matter production of rice growing in the paddy field was examined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n a temperature gradient chamber (TGC) from 2002 to 2006. Experimental plots, TG1 (control), TG2, TG3 and TG4, were arranged along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from low to high temperature) in TGC. The mean and maximum air-temperatures in TG4 were 2.0 –3.6ºC and 4.0º7.0ºC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in TG1. The plant height was taller and the maximum tillering stage was earlier in TG2, TG3 and TG4 than in TG1. Plant dry weight at maturity in TG2 and TG3 was 12.8?16.4% heavier than that in TG1. In TG4, the increase in the panicle dry weight during the ripening period was smallest and plant dry weight at maturity was 11–16% heavier than that in TG1. The increase in plant dry-matter during the ripening period was smallest in TG4. The decrease in the dry weight of stem and leaf during the ripening period, which represents the amount of assimilate translocation to the panicle, was also larger in TG2-4 than in TG1. The increase in the dry weight of stem in TG2-4 at maturity was also larger than that in TG1.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in TG2-4 was up to 35.6% lower than that in TG1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ion of leaf senescence. Brown rice yield in TG4 was 6.6?39.1% lower than that in TG1. This yield decline was due to the de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ripened grains an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sterile spikelets. The relation between brown rice yield and mean air-temperature during 20 days after heading showed that the brown rice yield declined when mean air-temperature exceeded 28º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