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215-216
女性解放运动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是我国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却没有明显的缓解,甚至在近年来出现了加重的趋势。企业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女大学生的特点、女性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二胎政策的出台,都是导致歧视加重的原因。女性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致使人力资源被浪费,对女性和儿童也有负面影响,间接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若要尽量减少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可从政府宏观调控、倡导两性平等文化、大力发展劳务市场、发展科技以减轻生育带给女性的伤害这几点入手,使该问题在源与流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153-154
女性解放运动已有很长的历史,可是我国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却没有明显的缓解,甚至在近年来出现了加重的趋势。企业对成本的考虑、女大学生的特点、女性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二胎政策的出台,这些都是导致性别歧视加重的原因。女性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致使人力资源被浪费,对女性和儿童也有负面影响,间接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若要尽量减少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可从政府宏观调控、倡导两性平等文化、大力发展劳务市场、发展科技以减轻生育带给女性的伤害这几点入手,使该问题在源与流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86-289
目前,在我国经济处于关键转型期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供求关系紧张。女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当中的弱势群体,就业备受雇主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歧视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存在的根源。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性别歧视现状的调查,探讨雇主与女性雇员的关系,分析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当中遭遇歧视的表现及原因,进而综合多方面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理论上分析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意愿的因素。分析得到六类变量:个体基本特征与偏好、家庭基本特征与偏好、专业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就业考虑因素和政策认知,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六类变量均对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意愿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个人基本特征与偏好对就业考虑因素影响最大;第二,对"重要的他者"的态度的态度,即农科大学生是否考虑父母期望,对自身就业地域选择意愿影响最大;第三,父母对农科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意愿上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子女的社会层面思考,而不是经济层面。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文章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以及造成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和社会补偿政策,消除性别歧视,转变就业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而经济落后的基层地区、交通不便的边区、山区却急需建设人才。选取大学生基层就业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家庭收入、家人态度、国家政策等8个因素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性,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高校的基层就业指导和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完善家庭教育功能等建议对策,增强高校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解决人才供给格局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农业类高校毕业生的农村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娟  董谦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59-4260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调查对象,农业类院校在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为内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并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具体意愿。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通过对广州市5所高校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对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准入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减轻和缓解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准入中性别歧视的建议,为帮助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准入机会,缓解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目的是为社会各个方面处理好就业中性别歧视这一社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报考基层就业项目意愿对于乡村人才振兴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采用实证调研和访谈分析的方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报考基层就业项目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大学生报考基层就业项目意愿均值较低,这是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面对的现实困境;成绩好、能力突出的大学生报考基层就业服务项目的意愿较低,这是乡村高素质人才短缺的客观事实。基于研究结果,围绕大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实现平顶山市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而作为农业人才储备的农业院校大学生"离农""弃农"现象越发严重。如何引导农林高校学生向农业人力资本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学生就业涉农意愿以及"一懂两爱"目标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高等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距"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农业领域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农村抱有偏见,就业涉农意愿普遍较低。对此,文章提出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并重点关注实践课程的设计;营造"支农"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农业;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人特质、创业品质、创业热情以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业工作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提高学校生源质量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山东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省属百年农业高校,通过就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十个一"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了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就业工作"山农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运用河南省10所高校686名在校四年级大学生的调查访谈数据,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在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背景下,多数毕业生缺乏到农村就业任职的强烈意愿。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个体禀赋特征、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系数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高校在就业工作引导、生源选拔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有待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就业观念的误区制约了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观念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择业观滞后、错位,强求社会公正,急功近利,藤蔓意识等;女大学生需要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择业靠自主,就业要竞争,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岗位无贵贱,求真务实,多把眼光放在就业竞争力的阳光之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以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使得本来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有所不同,在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上都存在差异。本文将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进行调查,从中能够更准确地挖掘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以德州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特点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通过有形就业市场、无形就业市场以及人际关系推荐等多种途径就业,而以高校为主体的有形就业市场,即"校园招聘会"已成为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主渠道。高校应以营销品牌观念、开放合作观念以及科学与规范的手段,培养与运作以高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从而促进该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华南农业大学调查了在校贫困生的就业心态,发现就业形势、经济条件、心理状况、综合素质和就业期望等因素影响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态。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改善就业竞争环境,加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提供就业资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2008年到2012年近五年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择业影响因素和理想预期的调查,具体分析了以该学科类专业为代表的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困境,探讨了能促进其更加理想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恋  杨绍安 《现代农业》2010,(10):96-98
当代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劳动力供大于求,女大学生就业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因素外,还遭遇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文章分析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