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9月是全年气温、水温较高时期,也是养殖鱼类和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是一年之中水产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历年水产养殖经验及当前病害测报数据分析,今年9月份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和出血病发病率较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爆发性疾病;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黑鳃病发病率达到50%以上;鳗鱼不明病因的大肚腹水病和肠炎病较严重;美国青蛙出血病和白内障病甚为流行,出血病发病率达到70%以上,肝病还可能会发生较重;长吻能和加州鲈将以出血病为主。此时,水产养殖管理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2.
虾病尤其是病毒性病害给养虾业带来了极大危害,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发展,为此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多种富有特色的养虾模式,如高位池养殖、混养、淡化养殖等,对抑制虾病流行起到极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西合浦县党江镇地处南流江入海口,地下咸淡水资源丰富,采取打井抽取地  相似文献   

3.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1,26(12):21-22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仍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笔者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2):14-15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本人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的…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虾病流行,使养虾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中国对虾遭受的病害极其惨重,虾类养殖产量大幅度降低。为了弥补虾类养殖产量的不足,我们根据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点,自2000年开始,历时两年时间,利用当地窑坑、自然坑塘和旧鱼池,进行南美白对虾生产性试养,通过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红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月份是罗氏沼虾锅炉大棚培育大规格苗种期,我市罗氏沼虾出现了一种暴发性的流行病害,发病时虾体发红,虾农称之为“红体病”。该病是我市引进罗氏沼虾养殖以来,发病速度最怏、导致虾苗死亡量最多和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幽峰 《现代渔业信息》1995,10(11):21-23,20
养殖对虾的病害,特别是近两年的暴发性虾病的流行,使辽宁省迅速发展的养虾业遭受很大挫折,为恢复和稳步发展养殖业,作者就虾病预防措施作一些粗线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什么叫做对虾健康养殖 目前国内外对虾养殖专家及养殖户都认为针对虾病害的流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那就是进行高健康对虾养殖系统(HHSS)的建立或简称为对虾的健康养殖。该系统具体的措施是将健康亲虾的选育与健康虾苗的培育、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选用高效优质的饲料及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的建立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建立养殖的综合系列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淡水长脚大虾.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肉味鲜美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虾农养殖技术的逐步成熟,养殖密度和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养殖中出现了新的病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省2002年龙海、厦门、福清等养虾疾病发生的流行情况的分析,结合现场技术指导的经验,认为改变原有养殖模式及养殖观念,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尤其对于溶解氧含量不足及氨氮、NO2^-含量超标的控制),是防止虾病流行、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及产量的重要举措,半封闭式及封闭式养殖将是今后养虾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从南至北虾病灾情严重。汕头地区是全国虾病的早发区、重灾区,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发生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1993年对虾发病面积占放养面积的86.7%。特别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每年发病最早,死亡率最高,1993年我市养至5—6厘米的中国对虾几乎全部绝产。为了探索解决我市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新路子,1994年我们在汕头市达濠区金声水产养殖公司协助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同化率和转换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硕 《水产学报》1999,23(1):99-103
我国广泛开展对虾养殖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由于发展和管理不当,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害问题,使养虾产量大幅度下降[王清印1994]。虽然虾病的暴发性流行是对虾减产的直接原因,但环境条件的恶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在中国对虾的池塘养殖中,其生长和代谢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爆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焦点之一。如今。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江苏省连云港市养殖试验,对虾养殖成功率超过90%,养殖产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15.
宋秀立 《齐鲁渔业》1994,11(4):10-11
对虾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宋秀立(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266002)虾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制约养虾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虾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包治百病的理想方法。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水质条件的恶化无疑是导致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造成虾池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养能够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青虾因生长快、病害少、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稳定而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成为江苏省主推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面积及产量稳中有升。但近年来养殖者反映青虾也出现散发性死亡,附肢与身体发红,有时死亡率达30%~40%。青虾红肢病也称红体病、红头病、红体综合征,4-11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发病高峰为6-9月,发病率为40%~60%,死亡率为15%~40%。2020年8月苏州市吴中区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发生了红肢病,青虾出现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18.
黄瑞芳 《福建水产》2004,(4):29-31,28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水养殖鱼虾病害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流行的主要特点以及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从病害的检疫防疫,养殖模式,健康抗病苗种的培育,宏观调控和健康养殖,渔药的使用和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有益微生物在虾池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几年,对虾病的暴发与流行,使我国对虾养殖业步入低谷。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技术及配套技术的进步,养殖方式的改进和病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养虾业开始出现复苏。但是,病害仍然是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虾苗下池后,往往迟则一个多月,快则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发病,尤其是到了养殖中后期,缺氧、泛塘、虾病暴发等事故频繁,养虾业者常常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何防治养殖对虾的疾病,至今仍然困扰着广大养殖业者和水产科技工作者。本文就有益微生物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作一探讨。一、虾池内生态环境的演变虾类是水生养殖动物中生长速度较快的…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对虾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病是对虾殖业的最大危害,每年因虾病全球对虾养殖的产量减少一半,损失几百亿元人民币。1993年,由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我国对虾养殖业出现大幅度滑坡,使年产对虾20多万吨、年创汇5亿美元,成为世界养虾大国的我国对虾产业走入低谷,随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对虾养殖业,广大科技工作和虾农做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和细致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全国范围内,对虾养殖业仍没有恢复到虾病暴发流行前的水平,并存在一定的差距,虾病依然是对虾养殖业的瓶颈。本对广东省对虾养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虾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