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98年起我们通过在温室内进行鳜鱼早繁的技术探讨,成功地解决了当地鳜鱼夏花比常温繁育提前1个多月,与南方调进的苗种同期供应养殖生产的目的,并获得了理想的养殖效果。这为鳜鱼繁殖和养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 材料和方法1-1 温室基本设施1-1-1 温室内配备锅炉及供热管道,建成加温保暖、控制水温的调温系统。并配备泵压充气增氧系统以及保证照明和机器用电的供电系统。1-1-2 温室内配备水塔、水质净化池、产卵池、孵化桶、孵化环道及一定数量的水泥池等一整套基本设施,以保证鳜鱼提早繁殖所进行的亲本强化培…  相似文献   

2.
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施“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共收集长江鳜鱼后备亲本308尾,经专池驯养、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收集受精卵在孵化环道内进行人工孵化,繁殖团头鲂鱼苗作为长江鳜鱼苗种的饵料,共获得体长在3.3cm以上的长江鳜鱼苗种230万尾;推广养殖面积31164亩,生产长江鳜鱼91.53万kg、产值10528.24万元、利润5262.67万元。  相似文献   

3.
王强云 《齐鲁渔业》2004,21(3):15-15
鱼苗池要彻底清塘。每公顷用生石灰2250千克消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清塘后放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适宜吃同日龄的鳊、鲂鱼苗。6~8天的鳜鱼  相似文献   

4.
鳜鱼苗一开食就需摄食其它活鱼苗 ,因此 ,鳜鱼的人工繁殖需要有“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及设施相配套 ,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为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上海市浦东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浦东新区孙农水产养殖场自 1 988年开始人工繁殖翘嘴鳜鱼 ,现已形成年产 2 0万尾鳜鱼鱼种 (3~ 1 0cm长 )的生产能力。一、基本设施鳜鱼亲鱼池 :2口 ,面积共 2 667m2 。家鱼产卵池 :1口 ,面积 40 m2 。家鱼孵化桶 :共 1 1 0只 ,每只体积 0 .1 7m3。孵化环道 :2只。水塔 :1座。蓄水池 :2口 ,每口面积 1 333m2 ,共 2 666m2。沉淀池 :1口 ,面积 7.8m2 。过滤池 :…  相似文献   

5.
在简易条件下,自制孵化设备,寻求适宜于养鱼专业户自繁自养鳜鱼的一条龙生产方式,共催产鳜鱼9组,催产率66.67%,受精率75.2%,孵化出鳜鱼苗20.25万尾,培育成鳜鱼夏花1.24万尾,成活率为6.12%,转入池塘混养6-8个月,规格达450-900g。  相似文献   

6.
藕池养殖鳜鱼试验初报鳜鱼是盐城市郊区淡水养殖的重要新品种。为了充分利用藕池水体空间,提高藕池养鱼经济效益,在盐城市郊区大纵湖水产养殖公司和郊区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1993年在盐城市郊区大纵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藕池养殖鳜鱼试验。材料与方法选择盐城市...  相似文献   

7.
藕池养殖鳜鱼试验鳜鱼是盐城市郊区淡水养殖的重要新品种。为了充分利用藕池水体空间,提高藕池养鱼经济效益,在盐城市郊区大纵湖水产养殖公司和郊区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1993年在盐城市郊区大纵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藕池养殖鳜鱼试验。材料与方法选择盐城市郊区...  相似文献   

8.
鳜主养池塘生长旺季主要水质因子变化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养鳜鱼池不施肥时主要水质因子如溶解氧、pH、有机物耗氧量、三氮、磷酸盐磷等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溶解氧和铵氮昼夜变化明显,池中有效磷不足。施用生石灰对鳜鱼池水质具有改良作用。鳜鱼主养池应适当追施磷肥和增氧以及适时使用生石灰对不良水质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
鳜鱼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由于水质污染,野生鳜鱼已很少见到,为了满足市场供应,水产养殖户开始在成鱼池中套养,但产量很低。后来发展到专池饲养,单产最高在1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不明显。1998年,我们在锡山市前洲镇蒋巷水产场,就鳜鱼高产高效,进行了专池饲...  相似文献   

10.
陈永祥 《内陆水产》2005,30(4):42-42
蟹池套养鳜鱼,作为河蟹养殖提质增效的新亮点,己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投入少量的鳜鱼苗种成本,可提高养殖效益300~500元/667m^2。但近几年蟹池套养鳜鱼成活率偏低,有的甚至“全军覆没”。笔者根据对养殖户的调查和长期推广的经验,将其原因和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增高,病害频发已成为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作为一项新的混套养模式,利用鳜鱼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鱼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鳜鱼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净化养殖水体环境、减少鳜鱼病害发生、降低鳜鱼的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目前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对鳜鱼池塘养殖环境的影响尚未有过科学评估。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对鳜鱼塘水质、底质的影响,为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扩大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1年起,我们通过在室内对鳜鱼卵进行控温孵化,提高了鳜鱼的孵化率和开口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孵化鳜鱼苗不容易,但如果在装苗打包前杀虫消毒功夫不到家,很容易前功尽弃。阳春鳜鱼苗孵化大户胡大姐对此颇有体会。她说打包装前至少要提前2天在水池里对鱼苗进行杀虫消毒,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鱼苗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死亡  相似文献   

14.
鳜鱼早期发育的生态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鳜鱼的人工繁殖工作进展迅速,催产、受精、孵化已能有效控制,但是,鳜鱼早期发育的详细资料却报道甚少。本文对鳜鱼胚胎阶段的32个发育时期及胚后发育阶段的9个发育时期的主要生态学特征作了较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5.
林天然  官天福 《福建水产》1995,(1):47-48,23
鳜鱼为淡水名贵鱼类之一,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好,成为人们竞相研究开发的养殖对象。为了探索池圹混养鳜鱼增益技术,我们从1991至1994年相继在古田县和浦城县分别开展了池圹混养鳜鱼大规格鱼种和池圹套养鳜鱼夏花鱼种实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净化鳜鱼养殖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以其优良的处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的污水处理.本试验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循环净化处理饲养鳜鱼鱼苗的养殖废水,通过记录鳜鱼生长常规指标,研究其对鳜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养殖水体能提高养殖水体的溶氧量,降低浑浊度.鱼体生长表明试验池与对照池平均体重增长差异性显著(p<0.05),鳜鱼最后测量的平均体重达131.620g,比放养初31.850g增加了99.770g;对照池最后一次测量的平均体重比放养初增加了62.370g,且前期鳜鱼平均体重增长没有后期快.试验池与对照池平均体长增长在试验期间前、后期差异显著,中期不显著(p>0.05).试验池鳜鱼最后测量平均体长为20.040cm,比放苗时增加了11.022cm;对照池最后一次测量时平均体长为18.300cm,比放苗时增加了9.282cm;试验池平均增长值高出对照池19.29%.此外,试验池鳜鱼成活率(70.15%)高于对照池(50.75%);饵料系数试验池6.3低于对照池6.7.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渔业调整中,为了使虾蟹池中的低值鱼虾转化为高档鱼产品,增加水体的养殖效益,我市从2001年开始了虾蟹池中套养鳜鱼试验。通过4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仅就虾蟹池套养鳜鱼塘口的疾病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成鱼池中套混养鳜鱼是将鱼池中低值野杂鱼转化为质优价高的名贵鱼,是对鳜鱼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模式。根据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及以往养殖经验的总结,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关系,才能获得较好的鳜鱼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至2001年,我们采取示范推广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试验探讨和推广应用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2001年,推广应用面积达31936亩,平均亩产商品蟹42.7公斤,规格141克,鳜鱼5.1公斤,规格0.62公斤,亩毛利1328.293元,鳜鱼占毛利的11.3%。与单养河蟹池塘相比,推广应用面积亩均增收260元,不但增加了鳜鱼产品,而且河蟹产量非但未减却略有提高,同时品质也有所提升。现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1龄鱼种的培育 体长3cm的鳜鱼夏花,其摄食量比较大。因此,当这部分的鳜鱼夏花放入池塘后,必须有充足适口的饵料提供摄食,方能提高鳜鱼苗的成活率。据报道,亲鱼、成鱼塘混养3cm左右鳜鱼夏花,其成活率较低,在20%~40%左右。用专池培育,则成活率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套养成活率虽然低些,但由于放养量较少,因而生长速度较快。而专池培育,虽然成活率较高,但技术要求也高,且放养的密度较大而影响其生长速度。因此,对于初次养殖来说,应以套养为好,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再搞专池培育。1.1 套养 成鱼池或亲鱼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