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东省潍坊市6个城中村的现状为基础,对城中村居民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城中村居民拥有房租和集体经济分红等收入来源,但寻求稳定就业的道路仍然是他们维持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源泉.阻碍城中村居民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本不足、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城中村的产权制度等,其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被认为是制约城中村居民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改革现有城中村的产权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城中村居民的就业障碍.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转居"居民的就业满意度,是顺利推进新型城市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基于广州15个城中村"农转居"居民的就业满意度调查,探讨了其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个人、社会和政府3个影响就业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村庄被圈入城市范围,成为"城中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由于失去土地,从业身份发生了改变,绝大部分融入了城市体系,职业分流就是最典型的体现。笔者通过对宝鸡市郭家崖村、相家庄村、联盟村、峪泉村进行调查研究,对城中村村民职业分流状况进行了描述,在城中村居民的职业分流中存在着居民整体收入偏低、职业分流存在不充分性、身份转换难、职业分流的不稳定性和临时性、学历低、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改变目前宝鸡市城中村居民职业分流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昆明市越来越多的近郊农村变成了城中村.失地农民是在这一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失去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本文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以部分城中村失地农民作为调查研究样本,重点提出了构建就业、多元化补偿和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利益保障体系,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0-122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中村的改造与变化。城中村村民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受到了改造的多方面影响,教育体系落后、生计问题难保障、资源浪费严重,通过优化城中村村民教育环境、健全城中村居民生存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措施改善城中村改造对村民造成的负面影响,帮助村民更快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角度出发,对昆明的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昆明城中村的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失地农民就业过程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促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解决生计的过程中,非正规就业构成了农民工们的主要就业渠道。相当时期内,持续增长的就业人口、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非正规就业来解决。政府应引导和推进农民工在城市非正规就业、在人力资源的城乡转化上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征占农业用地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迅速形成和扩大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不得不转移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农转工的过程中,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出现了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向,并在城市中形成了“城中村”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在分析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职业搜寻一匹配理论构建了一个小模型来分析探讨失地农民在农村失去土地和农转工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并指出了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近郊城中村失地农民生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北京近郊城中村失地农民生计提出建议以及新的解决方法,促进北京近郊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浙江省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案例研究地,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指导下,运用熵权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符合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状况的居民可持续生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本地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发展情况进行测量评价。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物质资本水平最高,金融资本水平最低,居民生计资本总值处于中等水平。居民生计可持续性一般,生计水平较低,抵御外在环境变化能力较弱。研究同时发现,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存在居民生计方式单一和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过强等问题。由此提出依靠科技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发展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以实现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农民工进城务工迁移的动因、农民工城市务工的生存状态和农民工"候鸟式"务工均衡模式形成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关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大都集中在"城镇化"和"市民化"的研究领域,而对于问题的解决,多是以针对农民工的帮扶政策为主的直接解决方式。城镇化不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是经济发展水平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主张通过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农民工的再教育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构建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改变过去政府充当运动员直接包办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简明信息     
《农家顾问》2007,(12):19-19
明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改变了过去仅对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失业登记的方式, 将失业登记对象重新界定为 "法定劳动年龄内, 有劳动能力, 有就业要求, 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城中村体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城中村体育存在的共性,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其对策主要有:优先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体育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中村的体育管理;提高城中村居民的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创业,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普通人也能做得到、做得好。现年45岁的甄运桃,是湖南省会同县朗江镇凯头村人,同时也是养猪大户和会同县林城镇改河街"凯飞"牌放心肉店销售经理。提起她,林城镇改河街的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偶遇养猪大户成就事业1 9 8 5年,甄运桃嫁给了朗江镇凯头村刘帮成。结婚后,夫妻俩靠打工维持生计,几经周折,没有赚到钱。为照顾小孩上学,2 0 0 5年,夫妻俩到县城租了间简陋的小屋,甄运桃贩卖小菜,刘帮成打零工,维持生计。几年下来,一家人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不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村民就业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改造城中村不仅促使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中村改造给政府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改造后城中村村民的就业问题压力最大。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城中村村民可持续性生存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为确立水库移民生计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并结合模糊物元模型对伊犁河谷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状况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水库移民的总体生计处于维持搬迁前的水平,离生计可持续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因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和政策保障两方面。收入、土地产出、就业保障、职业技能水平和移民生活融入度对伊犁河谷水库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有主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增加移民认可度和完善后扶保障体系来实现伊犁河谷水库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补偿方式的合理设计不仅是补偿机制顺利展开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农户长远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户利益的必然选择。依据河南省滑县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探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更愿意选择"资金补偿"或"资金+社会保障补偿"。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细碎化具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耕地禀赋影响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加大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行,改造后居民的生活状况成为了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示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的收支变化、邻里关系变化及改造后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S村为例,分析了影响该城中村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缺乏整体设计,失地农民自身缺乏长期的就业观念,就业环境不良,农村职业教育缺失等.并就加快S村失地农民就业提出了4点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制度支持,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的经费保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民的收入与就业等经济特征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农业旅游的开发对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方式、用途和效应以及就业形势、观念等经济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农业旅游的社区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与用途"、"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和"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等4个因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