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呼伦贝尔市夏营地温性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度退化草地,应用多种工程措施(补播+围栏、切根+施肥+围栏、施肥+围栏)恢复植被,通过观测植物群落特征(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株丛数等),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实施效果为:补播+围栏〉切根+施肥+围栏〉施肥+围栏〉自由放牧地,补播+围栏效果最好.地上生物量是自由放牧地的9倍,盖度提高了55%,草层高度提高了28cm。  相似文献   

2.
李晚成 《草业科学》2005,22(6):32-32
江西省有380万hm^2宜牧草地资源,但长期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部分地区原有草地也遭到人为破坏,致使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江西省从2004年中开始在南城、高安、上栗等6县(市)启动国家实施的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建设项目。项目财政拨款3000万元,计划共改良草场8000hm^2,人工种草5400hm^2,  相似文献   

3.
草原围栏对于草原生态平衡以及草原牧草的生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草原上构建草原围栏,对于草地、牧场等的封育、草原持续发展,生态工程的防护等起着关键的作用。草原围栏建设要和围栏后植被恢复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建设草原,保护生态平衡,推动牧民生产生活以及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禁牧舍饲对草原植被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禁牧舍饲,对草原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显著,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不足40%提高到95%以上;对农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巴林左旗天然草原植被恢复措施及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生态发展的大政方针,按照国家项目建设要求,经2002~2003年2年的努力,巴林左旗圆满地完成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即草原围栏改良4733hm^2,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540hm^2,早作饲草料基地2126.67hm^2。此项目的建设以恢复和保护天然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改善巴林左旗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发展思路,本着统筹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遵循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规律,按照相对集中,先易后难,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治理模式,以建促保,保建并举,突出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依靠高新科技,运用生物、工程管理等综合措施有效遏制天然草原的退化,提高和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及其生态功能,实现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巴林左旗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云阳县歧山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的效果、经验的介绍,为丰富南方草地改良与建设的模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危害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土丘采取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灭鼠+围栏封育+补播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无芒雀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8.
乌拉特草原天然草场以荒漠草原为主体,低矮稀疏的植被特点决定必须通过放牧的方式加以利用。目前正在采用的禁牧、休牧是荒漠草原地区植被退化到一定程度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抢救性措施,草地资源的利用最终还得通过放牧来实现。、通过对乌拉特天然草场多年的观测,对其营养、品种、生长、产量分布、质量以及家畜对牧草的利用等特点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荒漠草原植被恢复途径,为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草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大型排土场的堆放问题已成为影响草原生态健康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矿区综合治理,寻找相应的措施来恢复排土场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应用生物笆技术治理草原矿区植被的技术来源、作业程序,以及应用效果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总结了该项技术在草原矿区生态治理中的优势,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生物笆实用新型技术治理矿山排土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青丰  曹江营 《中国草地》1997,(2):23-25,66
对露天煤矿排土场上植被的自然恢复进行了研究,观察分析了排土场上植物自然侵入过程中所形成的先锋植被的种属构成及群落特点等,并对当地原生植被和新形成的植被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矿剥离生土上的植被自然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形成的植被质量低劣;人工种草是保护矿山环境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对库布齐沙地自然恢复19年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19年的中间锦鸡儿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全部碳源的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显著高于流沙对照,其中,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根际、非根际土壤分别高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2)随着植被恢复,从流沙对照土壤微生物以氨基酸类、胺类和芳香类为主要碳源,转为主要利用糖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碳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碳源的利用不同,油蒿群落以糖类、羧酸类、多聚物类为主要利用碳源,中间锦鸡儿群落以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为主要利用碳源;3)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在主成分分离中主要贡献者是糖类碳源;4)土壤氮素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氮、pH和全磷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主要控制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植被恢复改变了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更有利于增加利用多类碳源的微生物种群,在提高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整体代谢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乌拉特后旗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及放牧区植被特征的研究表明,工程区A(2008)、B(2009)、C(2012)平均盖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8.2、12.5、4.0个百分点;草群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6cm,1.0cm,0。8cm,灌丛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8.7cm,10.0cm,4.0cm;地上生物量分别比放牧区的高出67.7%,47.0%,12.0%。本文实验结果还说明退牧还草工程区的建设时间对草地植被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荒漠草原经1-5年围封后,围封时间长的草地植被恢复效果要大于较围封时间短的草地。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沙化草地生态恢复工程对沙地植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7年7-8月在川西北若尔盖与红原的沙化草地区内,对生态恢复0、1、3、5、7、10和12年的样地植物群落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增加了样地内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群落总盖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而群落密度和高度变化表现出波动性,规律性不强。群落恢复演替中主要数量特征受优势种、次优势种、伴生种的控制,是群落演替较为典型的特征。该区生态恢复工程加快了沙化草地植被的恢复速度与群落正向演替的速度,但恢复演替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对沙化草地采取围栏封育期间,禁止牲畜进入封育区;针对沙化草地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浇(保)水施肥措施,种植适宜植物及应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植被管理技术,才能使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5~2007年在若尔盖县开展的地矿资源勘探迹地的植被恢复试验,总结出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使用该技术播种当年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高度达5~30cm,基本达到了原生植被的盖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5~2007年在若尔盖县开展的地矿资源勘探迹地的植被恢复试验,总结出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使用该技术播种当年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高度达5~30cm,基本达到了原生植被的盖度.  相似文献   

16.
管春德 《草业科学》2010,27(1):47-51
通过对云南山地灌草丛植被恢复研究表明,围栏封育、浅耕翻、浅耕翻+补播3种技术措施均可有效恢复山地灌草丛植被,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改良土壤,增强保水保土功效;浅耕翻+补播对退化山地灌草丛植被的恢复效果优于围栏封育和浅翻耕;在浅耕翻+补播处理中,3年平均草层高54.0cm、植被盖度95.4%、植株密度2250.1株/m2、鲜草产量7701.1kg/hm2,分别较对照提高210.34%、147.12%、123.60%和93.25%;土壤全氮(2.05g/kg)和有机质(62.61g/kg)分别较对照增加79.82%和109.82%,容重(0.83g/kg)较对照降低25.89%;地表径流量(5.73m3/hm2)及土壤侵蚀量(6.32kg/hm2)分别较对照下降93.59%和78.85%。  相似文献   

17.
矿山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石灰岩矿山的自然条件,并结合现场调查和植被恢复技术,提出了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中植物选择的原则、植被恢复模式以及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区沙地植被恢复中间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种草为主的技术治理若尔盖县草原鼠荒地120hm2,形成了"生物控鼠+围栏封育+草种补播(燕麦+老芒麦+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3 ∶ 1 ∶ 1 ∶ 1)+合理利用"的鼠荒地治理技术模式.结果表明,综合治理2年后,示范区高原鼠兔控制效果达95.2%,植被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大幅增加.示范区植被平均高度由7.55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