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江市桑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1990年以来,桑螟在我市有三次大发生的历史,暴发程度从局部性向全市大面推移,成为我市发生次数量多、为害最重的害虫,1998-1999年我们在前几年调查的基础上,对桑螟的发生消长进行了跟踪调查,现将情况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在不同区域设立12只有代表性的桑螟诱蛾灯,从4月19日至10月1日,逐日调查引蛾数量。1.2设立30个常规调查点,从3月15日至10月30日每隔5天各调查20棵桑树,其中一点每隔2天调查一次,调查虫量变化。1.3在室内设立调查点,观察桑螟发育情况。2结果分析2.l暖冬…  相似文献   

2.
桑螟发生规律及规范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桑螟、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桑螟是我市秋季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桑叶叶肉组织,仅留一层白色表皮,为害严重时,整株桑树叶肉食尽,导致桑叶减产.1990年9月第5代桑螟在我市大暴发,局部田块亩虫量达10万头以上,造成秋叶大减产,千余张秋蚕因无叶而倒蚕,损失惨重.为此我市从1990年至今,一直重点调  相似文献   

3.
4.
羿红 《蚕业科学》2000,26(3):182-183
桑螟是福建省桑园发生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 ,近年来已成为福州地区桑园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时泱及整片桑园 ,不仅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且害虫的微孢子病原与家蚕交叉传染更是严重影响了蚕作的稳定。本文采取田间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了桑螟的发生规律 ,并建立了综合防治措施。1 习性与发生特点1 1 研究方法1 1 1 单头饲养 :将采集幼虫或初孵幼虫置于二重皿内自然温度下饲养。皿底铺吸湿纸数层 ,滴水适量 ,以保鲜桑叶。每日给予新鲜桑叶 ,并清除粪便残叶。 4~ 6次 /d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结茧后停止给桑 ,继续保护在…  相似文献   

5.
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钱祥明,洪志英,王卫明,管小康(吴江市蚕桑指导站)(吴江市多种经营管理局)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是江苏省秋期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一九九○年秋期,吴江市大面积遭受桑螟的为害,损...  相似文献   

6.
周林巨 《蚕业科学》1997,23(1):62-63
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是我国蚕区夏秋期的主要害虫,不少年份7月下旬桑螟第2代幼虫密度并不高,8~9月间遇多雨湿润的气候,往往暴发成灾,严重影响秋蚕的饲养。笔者于1995年夏秋期进行了桑螟不同密度为害损失率和污染率的测定,制订防治指标,为控制桑螟暴发提供依据。1调查、测定与统计方法1.1第2代桑螟幼虫密度调查1995年7月底在牌头镇马家弄村,安华镇溪北村调查了桑螟发生程度较轻(一级)、中等(二级)、严重(三级)的桑园三块,以0.67hm2为1小区,重复3区,计9小区,共6hm2。1.2损失率与污染率测定。9月底先调查各…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广西蚕业指导所近年来桑园害虫桑螟的发生和危害规律,提出了有效的科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了近几年广西区技术推广总站桑园桑螟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该虫在南宁市桑园一年发生8~10代,3月初孵化第一代,5月至夏伐期间是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2,39(3):49-49
桑螟在我国蚕区均有发生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 ,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 ,虫藏其中 ,咀食叶肉 ,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 ,久之破裂成孔 ,群众称“开天窗”,9~ 1 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 ,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 ,影响叶质及饲蚕 ,还易导致蚕病发生。桑螟在各地均是后期发生 ,数量多 ,为害严重。常为害桑叶的还有桑蓟马、毛毛虫等 ,可以一起防治。防治方法 :用药剂 50 %乐果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各 80 0~ 1 0 0 0倍防治 ,农药残留为 4~ 6天。为安全起见 ,可于喷药后 5到 6天 ,采少量叶子试喂 ,确无中毒…  相似文献   

10.
11.
桑螟防治有效药剂及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螟属鳞翅目 ,螟蛾科 ,是浙北蚕区主要的夏秋季桑园害虫之一 ,一般一年发生5代。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 ,低龄幼虫个体小 ,绿色 ,不易被发现 ;3龄起吐丝卷叶或叠叶居中取食 ,防治相对困难 ,特别是第3、4代幼虫 ,发生虫量多 ,气温高 ,幼螟发育快 ,防治适期较难掌握 ,而且正值秋蚕期 ,农药选择受限 ,常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探寻桑螟的防治适期、适用药剂及其它相关情况 ,我们在2000年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嘉兴市蚕种场新一桑园32~34号地 ,品种荷叶白 ,树龄5年 ,中干养成 ,行株距1.67m…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秋江苏省盐城市的射阳、盐都、建湖、城区、大丰等地发生了罕见的桑螟暴发,桑螟虫口密度高的每667m2达7~11万条,一般的在4万条左右;每枝条最多达137条,片叶有虫18条,因而危害成灾.许多蚕农担心无叶饲养秋蚕,部分蚕农将已订的蚕种退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加强测报,及时采取得力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虫情,减轻了虫害,保证了秋蚕用叶.  相似文献   

13.
孙艳玲 《北方蚕业》2001,22(2):32-33
桑瘿蚊是我县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自1981年在滨海县蚕种场少数桑园发现以来,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且日趋严重,1986年危及全县500hm2桑园,并扩散到阜宁、响水等县。目前,桑园的危害几乎遍及长江以北的所有蚕区,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地调查研究。基本摸清桑瘿蚊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为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多年的联合防治,本县的桑瘿蚊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就滨海县桑瘿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介绍如下: 1 桑瘿蚊的发生规律 1.1 桑瘿蚊的发生,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我们通过定点调查,得出本地区桑瘿蚊大约一年发生五代,各代发生期见表: 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白天隐藏在杂草等暗处怕光,多在傍晚飞翔交尾,产卵在顶芽叶背或第一、二嫩叶叶背,每处2~3粒,雌成虫产卵30粒左右,卵期2~3d。 幼虫孵出后即侵入顶芽内部,以口器刺破桑芽组织,吸食汁液。一芽中2~3头至7~8头,有的多达30多头。受伤桑芽轻则变成虫口叶,重则桑芽弯曲变形,发黑腐烂,造成桑株封顶,经12~14d后,上部腋芽萌发,又被下一代幼虫寄生为害,幼虫期7~14d,幼虫有背光向湿性,在湿润处很安定,在水中可生活一星期以上,老熟后从芽中爬出,弹跳入土,常分布在离地面13cm的表土内,以6~10cm为多。然后化蛹,蛹期12~16d。 1.2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桑瘿蚊每年第一代发生数量少,桑树受害较轻,迅速蔓延扩展,第2~3代扩散最快,数量最多,第二代后期开始有明显世代重叠现象。尤其在7月中旬之后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14.
<正> 1985年秋期溧阳丘陵地区25个乡镇桑螟严重为害,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我们在1986年作了桑螟世代、发生期调查,进行了全年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一、桑螟发生期调查收集越冬幼虫,置室内自然状态下观察越冬代螟蛾羽化盛期;用绿纱网封罩桑树,将越冬代羽化盛期的桑螟蛾放入其中,进行生活史调查。通过观察,越冬代桑螟蛾羽化盛期为5月21日(表1),从农户反映情况看,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15.
16.
秦翠绿 《四川蚕业》2006,34(2):21-22
近几年,桑螟是威胁我县桑树的主要害虫。自2001年至今,全县4·5万亩(1亩≈667m2,下同)桑园不同程度受到桑螟危害,2001年尤为严重,据桑病虫测报,个别田块亩虫量高达15万头以上,来势之猛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迅速采取有关措施,对症下药,经过两年的努力,不仅控  相似文献   

17.
桑螟(Piaphania pylodis Walker)是吴江桑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的暴发性害虫。从1990年开始,桑螟成为我市桑园发生最频繁、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从局部演变成全市性的大暴发。我市已出现多次较大规模的桑螟大暴发,如1990、1995、1998、2000、2002、2006、2007年。  相似文献   

18.
1999年秋盐城市的射阳、盐都、建湖、城区四县(区)发生了多年来罕见的桑螟大暴发。射阳县的特庸、盘湾、兴桥,城区的永丰,盐都县的葛武5个乡(镇)桑园亩虫口密度达7~11.4万头,其它乡镇桑园每667m2达4万头左右,最多枝条有虫137头,片叶有虫18头,最多田块667m2虫量达15.2万头,危害猖獗成灾。许多蚕农担心无叶饲养秋蚕,部分蚕农将已订的蚕种退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一步加强测报工作,及时采取得力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虫情,减轻了危害,保证了秋蚕用叶。二 桑螟的发生规律 桑螟卵块太小,幼…  相似文献   

19.
桑螟(mulberry pyralid)名油虫、青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学名Glyphodes pyloalisw。国内蚕区都有发生,在湖州市9月中旬为害最烈,严重影响中秋蚕茧的产质量。桑螟的生活习性较复杂,几年来,我们通过饲养,对桑螟不同时期的形态、习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为桑螟的测报和防治做了些工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螟在江苏省江阴地区一般一年发生5代,作者通过室内饲养与大田观察,调查了桑螟各代的经过与年生活史,统计计算了桑螟卵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调查了桑螟的越冬规律与繁殖特性,在研究桑螟全年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桑螟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