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陕西杨凌选择3个新建大棚,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和配方施肥2)对番茄产量,及番茄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电导率等基本性质的影响。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1和2处理氮、磷及钾肥用量分别减少9%~40%、26%~46%和18%~47%时,番茄产量并未显著变化,说明常规施肥处理存在肥料过量施用问题;与种植前相比,种植一季番茄后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显著水平,增加幅度分别为25%和460%;0~100 cm土层电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10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幅度为182%;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平均达727 kg/hm2。新建日光温室存在过量施肥现象,由此带来的硝态氮及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性质演变与施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对关中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蔬菜土壤性质演变及施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速效磷钾富集明显,且随棚龄延长程度加重;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偏低,硝态氮含量较高,二者随棚龄延长无一定规律;有机肥用量少而种类单一;施肥水平差异大;过量或偏施肥料;肥料结构不合理,养分失衡;施肥方法落后。提出加大有机肥投入总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养分,应用新型肥料品种,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了解陕西省渭北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选取该区有代表性的56个果园,调查了施用有机肥料的种类、方法、施肥量和苹果产量,分析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平均施肥量及有机质含量与苹果产量呈正相关;渭北地区苹果园土壤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26%,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变幅在0.86%~2.17%;有机质0~40cm含量(1.26%)明显大于40~60cm含量(0.90%),且不同地区含量差别较大: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陕西省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为试材,研究氮磷减量与液体有机肥配施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11个处理:(1)常规施肥(NP);(2)80%常规施肥(80%NP);(3)80%常规施肥+低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LAA);(4)80%常规施肥+中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MAA);(5)80%常规施肥+高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HAA);(6)80%常规施肥+低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LFA);(7)80%常规施肥+中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MFA);(8)80%常规施肥+高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HFA);(9)80%常规施肥+低量沼液有机肥(80%NP+LBS);(10)80%常规施肥+中量沼液有机肥(80%NP+MBS);(11)80%常规施肥+高量沼液有机肥(80%NP+HBS);分别在蕾期、花期、成熟期采集0~20、20~4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蕾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黄腐酸、沼液有机肥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并对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2)花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3)成熟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降低0~20 cm土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新疆滴灌棉田应用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效果最好,是新疆滴灌棉田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方土壤熟化调理剂对新修梯田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新修梯田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肥平衡施用基础上,研究添施不同配方土壤熟化剂对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状、养分状况与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配方土壤熟化剂可降低新修梯田土壤容重,增大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表层(0~10 cm)熟化效果好于底层(10~20 cm)。与试验前相比,表层土壤容重降低5.14%~18.49%,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9.14%~18.86%和10.96%~17.19%;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56.11%~114.19%、9.84%~78.69%、48.52%~268.50%、70.10%~427.53%;(2)与CK相比,A处理的培肥效果最显著,容重年均降低0.06 g·cm-3,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年均分别增加3.15、0.45%;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年增加速率分别提高2.48 g·kg~(-1)、0.2 g·kg~(-1)、7.82mg·kg~(-1)、129.23 mg·kg~(-1);其余培肥处理的效果为BC、D、ECK;(3)施用土壤熟化剂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A配方的效果最好,2012、2013年马铃薯产量较CK分别提高37.69%、50.93%,2014年小麦产量较CK提高94.41%;3年A配方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43.09%、48.71%、102.31%,且差异显著。综合可知,A配方(黑矾、腐植酸、氯化钾、微肥、DA-6用量分别为375、600、150、45、150×10-3kg·hm-2)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增产效应最佳,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新修梯田快速培肥较适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连续4 a施氮磷钾肥对黄土丘陵区山地枣园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4 aNPK1施肥处理能够明显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中总的趋势是土壤酶活性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在0~20 cm土层,磷酸酶与有机质、速效磷,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在20~40 cm,脲酶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酸酶与速效钾,过氧化氢酶与速效磷,蔗糖酶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在40~60 cm,脲酶与全氮、速效磷,磷酸酶与有机质、速效氮,过氧化氢酶与速效磷,蔗糖酶与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府谷县耕地糜子种植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当地有限的耕地资源,维护和提高耕地生产力,采用府谷县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基于GIS技术平台,综合利用地统计学、特尔斐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结合"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府谷县糜子种植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对糜子种植而言,府谷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10g·kg-1),碱解氮含量中等(25~40 mg·kg-1),有效磷含量偏低(5~10 mg·kg-1),速效钾含量中等(70~100mg·kg-1)。研究区耕地糜子种植适宜性水平分异大,高度适宜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1.20%,适宜占28.99%,二者多沿河流阶地分布;勉强适宜占54.62%,遍布黄土丘陵区;不适宜占5.19%,呈点缀状分布于中部黄土丘陵区。增施碱解氮和有效磷,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注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旱保肥和供肥能力,进一步提高糜子种植适宜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09,(5):50-50
为了充分发挥生物有机复合肥的作用,必须看天、看地、看苗,提高施用技巧。一、适墒施肥。在天气长期干旱的环境下,不宜强行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待到雨后墒情适中时再施。适合墒情的标准是:田间土壤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二、适量施肥。生物有机复合肥的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含量各个企业的生产标准是不同的,施用时,既要看肥料配方的养分含量,又要看土壤的质地与肥力来确定施用量,一般每667m^2(1亩)用量在50kg左右,土质差、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多用,反之酌减。  相似文献   

9.
韩城市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大量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及调查资料,研究了陕西省韩城地区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施肥结构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供试的180个花椒园施肥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异很大。总体上看,土壤有机质、钾素不足;氮素处于中等水平;磷素较为丰富;微量元素锌、硼、钼极度缺乏;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偏低,整体肥力水平低。提出优化施肥结构,增施有机肥、钾肥和微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王锐 《湖北植保》2010,(4):25-25
玉米是喜锌作物,土壤缺锌,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为了探索玉米配方施肥中锌的增产作用,我们在玉米生产上开展了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锌肥试验,共设4个处理12个项次的试验,连续3年经过认真总结分析,现将玉米配方施肥中锌的增产作用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植物——芨芨草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植被下土壤为对照,通过对芨芨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钾、土壤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了解芨芨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芨芨草对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并能提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及降低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对黄土善土持水性与水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南部台塬地区有机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土壤水势相等时,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土壤水分能量(土壤水势)水平不同,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不同,在土壤水势为-40~-50kPa时,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最大,土壤水势大于-40kPa小于-50kPa,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逐渐变小;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势呈显著负相关,其直线斜率值能更好反映土壤水肥效应状况,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土壤水肥效应值增大,在低肥力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土壤水肥效应值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土壤持水性及孔性的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有机质,碳酸钙在土壤持水性,土壤孔性方面的研究表明,(1)低吸力条件下,自然土(原状土)的持水能力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加(2)土壤中的孔隙度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3)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条件下,碳酸钙对石灰性土壤的持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灰漠土养分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灰漠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进行长期施肥观测试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效果明显。总体看来,经过9a的定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速效磷含量有所提高,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下降明显。施用化肥能在短期迅速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从长期看,配施有机肥的土壤的生产力贡献率大。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明,氮是作物产量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指数与各养分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施肥时要考虑各养分间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生物及养分因子影响的后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连续9a不同施肥停肥2a的土壤为材料,分析了6种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4种土壤酶及4种生化作用强度和5项养分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上,停肥2a后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硝化菌、氨化菌数量及硝化、氨化和纤维素分解作用的影响后效较对土壤酶大;对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养分影响不大,而对土壤磷素特别是速效磷有明显增加作用;对作物产量亦有显著后效,而且这种后效与土壤硝化菌数量的影响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坡耕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北黑土区东山沟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做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可以作为评价黑土土壤肥力的指标,有机质仍是黑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源和库。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表层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高于次表层的相应指标,且呈现显著性差异。据此,建议黑土区坡耕地积极探索和推广秸秆还田、免耕等水土保持新措施,提高有机质含量,以遏制土壤表层质量退化。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施肥是为了及时供给蔬菜所需的各种元素肥料,促使蔬菜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当今农业生产上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针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及不同生育期,依据土壤养分含量配方施肥,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节约生产成本。现就不同种类蔬菜的施肥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南山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和作物产量较低的问题,通过剥离表层土壤0、10 cm和20 cm模拟不同侵蚀程度,研究单施化肥(NP)、有机无机配施(M+NP)和单施有机肥(M)、不施肥(CK)4个培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从而提出侵蚀坡耕地增产和培肥效果俱佳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M和M+NP处理均能改善不同侵蚀程度下坡耕地春玉米的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学性状,达到增产目的。随着坡耕地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春玉米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都出现显著降低趋势。相对于0 cm土层,表土剥离10 cm和20 cm侵蚀处理下春玉米分别显著减产了26.4%和38.5%。在同等侵蚀条件下,施肥措施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养分平均含量呈降低趋势。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还能降低土壤砂粒比例,提高粘粒含量,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了解绿洲农田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利用长期定位实验的方法,初步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绿洲农田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无肥CK处理养分含量最低,尤其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有机质、全N和碱解氮分别比对照区平均高1.5 g/kg0、.19 g/kg和10.5 mg/kg,其他各处理养分含量处于二者之间。结果还表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尤其是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的含量关系密切,制约产量的首要养分因素是N素,其次是P素。CK处理由于连年作物吸收及收获带走养分,使土壤的有效养分库消耗很快,致使作物产量逐渐降低。P、K处理作物产量变化趋势和CK处理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N素是影响绿洲农田作物产量的首要因素。对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变化研究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作物产量最高,平均为4 010.8 kg/hm2,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能是提高绿洲农田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2007~2009年),研究了3个冬小麦品种、不同灌水量及配方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号产量较西农979和西农2000分别高出15.85%与11.41%;低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能保蓄耕层土壤水分(特别是扬花期以后),耕层土壤蓄水量分别较废料配方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高出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