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梦莎 《福建茶叶》2023,(10):140-142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最早起源于“神农时代”,距今已超过4700多年,其中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书、茶谱、茶诗、茶画等等。“茶文化”的涵盖领域比较广泛,每个国家茶文化各有千秋,能够准确反映出国家的悠久文明和礼仪。将茶文化应用在“思政课程”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节操,丰富其民族文化与情感。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茶文化为背景,围绕“思政课程”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茶文化的内涵,其次分析茶文化在思政课程的教学意义,最后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叶》2009,35(1):54-5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之地。茶及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茶益健康,茶冶情操,茶促沟通,茶建和谐。我们倡导“茶为国饮”,倡导国人“饮茶、知茶、爱茶”。  相似文献   

3.
品茗话茶德     
自从神农发现和利用茶之始,古代茶人就不断探索茶的本性和茶文化的内涵。茶作为清素高雅之品,灵魂之饮,又偏出在以道德仁礼制,厂有“以孝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给茶的性灵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久而久之,便物化为“茶德”之理念,也便有了茶人之品德了。品茶与人  相似文献   

4.
陈佳 《福建茶叶》2023,(6):136-138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其在中华文明深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茶文化浸润幼儿品德启蒙,是新时代赋予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旨在探寻茶文化及幼儿品德启蒙之间的契合点,从茶礼、茶道及茶德三方面探讨茶文化对于幼儿品德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开辟出茶文化视域下幼儿品德启蒙教育的实践途径:创设文化氛围,打造有品质的文化环境;聚焦文化项目,开展有品位的实践活动;提升文化素养,锤炼有品格的幼教先生。  相似文献   

5.
《广东茶业》2014,(1):40-40
在2014马年新春来临前夕,为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宣传健康饮茶,倡导“茶为国饮”,建设和谐社会,在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州振兴茶业有限公司在素有“广州绿心”之称的海珠湖开设了茶文化体验馆.体验馆周边设有河南茶市、茶园、劳农亭、独容夏、茶文化长廊等景点。在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馆内展出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和实物,包括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广东茶文化发展简史,以及全国十大名茶、广东名优茶、茶书、茶邮票等实物,同时编印了茶叶科普知识手册,制作了茶文化知识长廊,展出乌龙茶制茶机械及普洱茶制作模具等,到了采茶季节,人们还可以现场体验采摘制作茶叶,内容十分丰富,可供市民在参观游玩的同时近距离了解和学习茶叶知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叶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其蕴涵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茶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三大商品载体之一,中国茶文化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再现历史辉煌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在新时代发扬茶文化并推动中国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为深受社会大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角度,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和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持续提升中国茶文化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让中国茶文化更高质量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鲁云 《福建茶叶》2010,32(1):59-62
基诺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基诺人在长期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与茶结下了浓浓的情缘,基诺人爱茶、好茶、懂茶、惜茶,在茶叶的生产、制作和饮用过程中,创造出了璀璨独特的茶文化。基诺族的茶文化可归纳为“吃”茶文化、“饮”茶文化、“喝”茶文化和“敬”茶文化几类,具体内容涉及凉拌茶、烤茶、煮茶、茶酒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茶已成为基诺人生活申,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加工。么卓村茶文化底蕴丰富,历史悠久,是探究基诺族茶文化的最好试点。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茶叶发展的历史层面,将茶文化的发展划分为:茶起源时期的原始茶文化;茶普遍栽培和饮用时期的传统茶文化;茶进入市场经济新时期的茶文化。对各时期茶文化的主要精神蕴含和文化功能,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茶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通俗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为倡导“茶为国饮”,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营造“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弘扬“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思想,中国茶叶学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和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已经携手各有关单位成功举办了8届“全民饮茶日”广东区域活动.  相似文献   

10.
《广东茶业》2008,(6):43-44
12月13日下午,由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联合主办的“和谐茶韵进万家”活动在广州万科域举办,这是我省首个茶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的正式启动。活动现场茗艺争辉、茗茶飘香,参观者甚众。本项茶文化进社区活动将会在全省各居民小区持续举办,旨在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倡导“茶为国饮”,引导居民以茶为礼,以茶会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蒋敏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0,(1):145-151
泛文化现象在中国茶文化界的突出表现为在茶文化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存在的对有关茶文化概念的混淆模糊、区分不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茶文化相关概念的严重“泛化”。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和各种商业行为对茶文化的过度消费和过度开发,以及茶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严重滞后于茶文化实践的发展等是引起茶文化概念“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学界需进一步对茶文化、茶艺、茶道等概念及其内涵加以区分、界定,以期达成共识,从而促进茶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小宁 《茶叶通讯》2021,48(1):182-186
与茶叶的故乡中国相比,美国的茶饮历史并不算悠久.然而,美国人钟爱饮茶,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国茶文化.可以说,茶改变着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也改变着茶.本文将从殖民地时期的饮茶文化、美国人对饮茶文化的拓展、茶对美国独立进程的影响、茶贸易与美国经济及对外关系、茶对美国文化的丰富五个方面对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多维解读,帮助...  相似文献   

13.
眉茶是我国出口绿茶的主要茶类之一,以条索纤细似眉而得名。眉茶精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无法拼配利用的副产物(以茶梗为主),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副产物是提高眉茶生产附加值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皖南主要栽培黑木耳品种黑3为材料,利用菌丝生长速率、生物利用率、平均产量以及营养成分等评价指标,开展眉茶加工副产物部分取代木屑栽培黑木耳的研究。结果表明,眉茶加工副产物含量为40%的培养基质中黑木耳产量与对照相当,为每棒59.57 g;而其蛋白质、多糖及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提高了6.29%、12.95%和74.17%,确定眉茶副产物含量为40%的培养基质为栽培黑木耳的最佳培养基质。本研究为眉茶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高附加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蒋敏  韦玲玲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1,48(1):187-192
王泽农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茶学教育家和农业科技专家,是中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创设了早期茶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后又在安徽农学院创办茶业系并长期在此执教,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茶学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与理论体系,完善茶...  相似文献   

15.
张耀武  张静姝 《茶叶》2016,(3):180-183
名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根基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名人文化符号是城市形象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湖北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茶文化历史人物,茶圣陆羽毫无疑义是天门的核心文化符号。但天门茶产业基础薄弱,茶文化氛围也不太浓郁,如何将茶圣故里打造成为茶文化名城,是当地政府和茶界人士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名人文化符号的视角出发,认真审视茶圣对于天门的文化符号意义,探索构建茶圣文化符号的路径,并提出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茶文化名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室内营养液培养的茶树品种,本研究以7个品种(系)为试材,通过室内人工气候条件培养,研究分析茶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铁观音和黄金芽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这2个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适应室内人工气候条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申素熙 《茶叶》2011,37(4):258-259
从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至今的60年中,韩国茶文化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大韩民国成立以后的韩国茶文化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件及相关资料考证,认为现代韩国茶文化经历了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并发现现代韩国茶文化发展特点是:茶文化界的努力是茶文化发展至今的重要动力;茶文化发展推动力由茶文化团体及学术界为主,扩大到包括大众和政府在内的三股力量的相互结合,并已形成一股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合力;茶文化从学术领域扩大到产业领域,成为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冯卫英 《茶叶》2014,40(4):232-235
江苏是我国茶叶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从实际出发对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结合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专业教育的茶文化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红缨 《茶叶科学》2006,26(1):42-48
从专业教育的角度研究茶文化学体系的建构问题。讨论了茶文化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在明确文化的进步目标前提下,它以饮茶生活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茶文化学交叉的研究领域,它由茶叶学、茶艺学、茶文史学、茶经营学四块内容构成; 最后从价值体系上阐述茶文化学的进步意义,显示了学科价值与教育内在价值的一致性。本文试图为茶文化专业教育提供一种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