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为了对具有独特国情的当今中国的这一进程给出正确判断,用改进的刘易斯模型对我国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这一进程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为使这一转移过程更加科学、顺畅,提出从建立城乡统一市场、逐步放宽制度约束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三个方面促进劳动力转移进程,尽快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用工荒"和"农民荒"愈演愈烈。"用工荒"意味着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不足,"农民荒"意味着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供不应求。"用工荒"和"农民荒"同时出现是否是因为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带着这样的疑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实"刘易斯转折点"并没到来,并深入分析了"用工荒"和"农民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39-19741
通过阐述二元经济理论的三阶段特性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并将"刘易斯拐点"的重要评判标准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政府外在干预的结果,我国的人口红利并未结束,这些现象与"刘易斯拐点"理论相违背,从而证实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造成我国"民工荒"与劳动力过剩并存的现状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的结果;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三是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性障碍的结果。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目标,必须从宏观层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消除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估算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前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水平为标准,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部分估算农业生产实际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进而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和已转移劳动力数量估算剩余劳动力数量.[结果]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实际劳动时间为250、300和320个工作日情形下,2012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65.29万、17.04万和74.01万人,从总体上判断,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将出现短缺,“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建议]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尽快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对优质劳动力的吸引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种养业的劳动力需求,以确保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刘易斯理论基本内涵,结合Minami准则,从5个标准对闽台刘易斯转折点进行论证和对比。结果表明,闽台分别于1992年左右和1966年左右越过"短缺点",两者相差约26年;目前两地均处于"短缺点"向"商业化点"过渡时期,但台湾已靠近"商业化点",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的进程明显快于福建。最后,借鉴台湾经验,现阶段福建应优化人力资本,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结构性短缺与就业压力并存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稳定农业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化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以东部地区企业加薪和中西部地区政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标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信号”不断闪现。透过这一新的经济现象,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经济是否正在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在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复杂影响,总结当前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阻碍农业生产的争论,基于实地调研,通过超越对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已显现出负面影响,其作用机理体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下降,并间接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和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减少。应通过提高留守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等措施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易斯陷阱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梯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特点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不少发展中国都曾尝试过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让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试图以此推进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进而实现二元经济的同质化。然而,结果却使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跌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鉴此,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避开刘易斯陷阱,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应坚持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制约着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素,思想观念差、职业技能低下、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大量滞留在农村是主要原因.通过数据调查和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理论得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多方面多角度增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深层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丽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于2004年6月16日全面启动 ,分别来自永胜、华坪四县二区的52名学员成为了“阳光工程”的首批受益者。其做法是 :一、重在一个“谋”字。丽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领导小组认为 ,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劳务输出工作 ,就必须有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文明的渐进推动,农村人口急剧膨胀,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而也导致了有限的生产生活资料和不断增长的劳动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和城市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农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在向城市转移。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加速,劳动力尤其是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用工荒"现象。"用工荒"现象不断加剧,对此经济学家预测"刘易斯拐点"已提前来到中国。试图分析"用工荒"的产生只是"刘易斯拐点"发出的警戒性信号,而"刘易斯拐点"并没有到达中国,并且在此视角下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核不育材料是否存在,迄今仍然是有与无之争。为寻求真理,我们从1973年起,进行了对全国闻名的水稻核不育材料——湖南籼无(C系统)不育材料的“三系”配套研究,在较短的时期内找到了它的保持系,育成了“南新不育系”,完成了C系统不育材料的“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13.
丁仁船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23-9926
综合运用人口组合预测法以及其他经济预测方法,预测2011~2025年安徽省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是安徽省劳动力供求变化的转折点,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并首次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提出安徽省应该从经济结构升级、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参与率调节3个方面着手,及早应对即将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采用调查问卷、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农业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个体特征、农业就业的时间分布、农业就业的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其成因,既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收入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等制度性原因;又有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原因。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农地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对农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变就业观念方面,寻求根本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钟耿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144-145,148
介绍了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模型的基本思想,运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模型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困境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为“候鸟型”1.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村民变市民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与拉力,二是农业内部对农村劳动力的排斥力。1807年德国普鲁士国王发布了一项赦令,允许市民和农民自由改变所从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经济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异地转移和以舒尔茨为代表的就地转移,前者主张依靠城乡之间的外部分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后者主张在农业追加劳动力以外的其它要素投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沼气池产气少或不产气,这类沼气池通常称为“病池”。造成“病池”的原因有“软件”和“硬件”之分。“软件”原因:一是原料碳氮比例是否合理,二是有机接种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足够,三是新旧料量是否足量,四是料液浓度是否适合,五是酸碱度是否适宜.六是原料有无受农药、洗衣剂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相似文献   

20.
刘英华 《现代农业》2010,(11):61-62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产业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积极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二次转移”.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原存在的剩余劳动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究竟采取何种对策解决.现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