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UPLC–PDA–MS/MS–ESI)对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果肉和果心(不含种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检出42种酚类组分。大多数酚类物质在果皮中含量最高,仅绿原酸和Z–咖啡酰奎尼酸在果心最高。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种类最多,砀山酥梨果皮中含有5大类42种;秋白梨果皮中含有4大类30种,砀山酥梨比秋白梨多7种黄酮类组分和3种槲皮素糖苷类物质。在果心和果肉中未检出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物质。在砀山酥梨果皮中鉴定出其他梨果实中尚未见有报道的芹菜素7–O–芸香糖苷,在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中鉴定出原花青素B1和B2两种原花青素二聚体和原花青素C1及暂命名的C-1、C-2和C-3等4种原花青素三聚体。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脐橙果实采后油胞病害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盛顿脐橙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果皮油胞病害的发生状况及病变过程中果皮POD(过氧化物酶)、PPO(多酚氧化酶)、PAL(苯丙氨酸解氨酶)等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探索柑橘果皮油胞的病变生理。研究结果表明,果皮油胞病害发生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伤果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发病时间早;低温降低了贮藏后期果皮油胞病变率。损伤处理显著提高了果皮PPO、POD和PAL酶活性,而低温则抑制了这些酶活性。在整个常温贮藏过程中,正常果和损伤果的油胞病害发生率与这3种酶活性都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果皮POD、PPO和PAL的高活性是果皮油胞病变的重要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花色苷是红色果皮发育过程中主要的呈色物质。本试利用HPLC法分析测试了龙眼属近缘种资源龙荔果皮中花色苷的含量和种类。结果表明,红色果皮中花色苷含量达到18.60±5.12 mg·kg-1(鲜重),分别是浅红色果皮和青绿色果皮中含量的6.8倍、33.2倍,且差异显著;还比较分析出龙荔果皮中花色苷种类以花青素-3-芸香糖苷为主,含量97%~98%。为进一步分析其积累规律和形成的分子生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江  程建徽  杨夫臣  谢鸣  雷鸣 《果树学报》2007,24(4):444-448
以红色类型红地球和白色类型无核白鸡心为试材,研究了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欧亚种葡萄果实着色与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2种颜色类型葡萄果皮与果肉中均以己糖(葡萄糖、果糖)积累为主,2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浆果成熟后2者含量大致相同,糖是葡萄果实着色的重要影响因子;红地球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果皮、果肉中糖积累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花色素苷的形成与果皮、果肉中葡萄糖的积累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白色类型无核白鸡心果皮中不积累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的变化与果皮、果肉中糖积累相关性相对较高,其中与果皮中葡萄糖的积累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香蕉果实贮藏冷害与PAL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勇  谢会  张昭其  陆旺金 《果树学报》2004,21(2):149-152
研究了200μmol/L脱落酸(ABA)和5mmol/L腐胺(Put)处理对贮藏于8℃下条件的香蕉果实耐冷性的影响及其与PAL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较,ABA和Put两种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减轻香蕉果实贮于8℃条件下的冷害。具体表现在,两种处理均延缓了果皮颜色变暗与细胞膜透性的升高,提高了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维持果实果皮较高的PAL活性。本文还讨论了香蕉果实耐冷性与果皮PAL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金梨果实个大质优,深受消费者喜爱.而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果实生理病害,在果实的萼洼及其周围,果皮呈铜锈色,严重者果皮变厚,影响外观.  相似文献   

7.
以衢州地区主栽柑桔品种椪柑、常山胡柚和新发展品种加工型香橙的青果为材料,于第二次生理落果后一段时期内每隔7 d采摘一次青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青果皮中原儿茶酸、阔马酸、咖啡酸、香草酸、阿魏酸等5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研究并探讨以上物质的变化与差异性。结果表明,这3种柑桔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变化规律不同;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关系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且差异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同一时期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总含量均为椪柑>加工型香橙>常山胡柚,椪柑和加工型香橙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总含量均在7月26日最高,常山胡柚青果皮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总含量在8月9日最高。了解酚酸类物质在柑桔青果果皮中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对日后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冬枣果皮着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枣’为试材,对果皮着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及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果皮中共检测到5种黄酮醇类物质和8种黄烷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黄烷醇类物质在果实呈现绿色时大量合成,随着果实变红,其含量下降,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全红时含量最高。贮藏促进了果皮中的类黄酮类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2%氯化钙处理、0.2%壳聚糖涂膜处理及2%柠檬酸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及钙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柠檬酸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果皮中总钙含量,延缓了总钙含量的下降;果胶酸钙是果皮中的主要钙形态,约占全钙的53.4%~75.1%;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中水溶性钙、果胶酸钙下降,促进草酸钙的增加;贮藏末期,氯化钙处理"南果梨"果皮褐变指数为5.556%、壳聚糖涂膜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16.667%、柠檬酸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25.000%,对照果皮褐变指数高达88.889%。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与水溶性钙、果胶酸钙和草酸钙呈显著负相关,与磷酸钙呈显著正相关;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等3种处理都能通过控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变,抑制了果皮褐变的发生,其中以氯化钙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曾洪学  屈兴红  陈佳静 《蔬菜》2020,(12):10-13
为探究甜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以甜瓜嫩果皮颜色为深绿色的S26和青色的S28为亲本材料,通过构建BC1群体,利用卡方测验,分析回交群体BC1的深绿色嫩果皮和青色嫩果皮的分离比例,开展甜瓜嫩果皮的遗传规律分析,以对嫩果皮颜色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BC1群体表型表现为深绿色和青色2种,且群体比例为1∶1,从而确定颜色性状为单基因控制且深绿色为显性性状。通过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混池测序结果可以看出,控制甜瓜嫩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chr04的端部位置,这为后续基因的精细定位以及克隆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富2号’苹果果实类黄酮组成和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长富2号’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的类黄酮进行了测定,并对6个产地‘长富2号’苹果的类黄酮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果皮含4类16种类黄酮,总含量810.12~1304.59mg·kg-(1黄酮醇占58.3%~73.1%);果肉含3类11种类黄酮,总含量79.87~124.88mg·kg-1(黄烷醇占67.5%~85.5%);果肉中各种类黄酮含量均很低,特别是黄酮醇,含量仅为果皮的0.1%~3.1%;6个产地‘长富2号’苹果所含类黄酮种类完全相同,产地间果皮黄酮醇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高达0.922~0.990;不同产地间类黄酮含量多有明显差异(P0.05),陕西白水样品果皮中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肉中最低,河北昌黎样品果皮类黄酮含量最低,山东牟平样品果肉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单果含类黄酮35.14mg,其中,果皮类黄酮占41.3%,果肉类黄酮占58.7%。  相似文献   

12.
砂梨果皮锈斑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是我国南方地区、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主栽梨系,也是东亚以外国家中作为栽培种的惟一东方梨。梨果实成熟时,果皮一般呈现三种色泽:黄绿色(或绿色)、褐色和红色。黄绿色(或绿色)的果皮多见于西洋梨、秋子梨、白梨和一部分砂梨。在栽培种中,褐色果皮为砂梨独有。虽然红色果皮的梨品种较少,但在秋子梨、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花生红衣、山竹(泰国山竹)果壳、南丰蜜桔果皮、福建蜜柚果皮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葡萄糖、酸碱度和温度等因素对4种果皮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对其持水性、溶胀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果皮溶胀性和持水性影响程度的顺序依次为温度葡萄糖pH值,花生红衣和福建蜜柚皮在综合条件(pH 11、100℃、10%葡萄糖溶液(GS))影响最大,(pH 7、20℃、2%GS)影响最小;南丰蜜桔皮(pH 11、100℃、8%GS)影响最大,(pH 7、20℃、12%GS)影响最小;泰国山竹皮(pH 11、100℃、12%GS)影响最大,(pH 7、20℃、6%GS)影响最小。研究结果为4种果皮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柑橘类精油是一种经济、环保、天然的防腐剂,可作为其他抗氧化防腐剂(亚硝酸钠、硝酸盐、苯甲酸盐等)的替代品应用于食品保鲜。柑橘类精油主要来源于柑橘类水果的果皮,从果皮中提取精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果蔬副产物,还可以减少由废弃果皮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概述了柑橘精油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抑菌作用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于幼果期和果实转色前对红肉脐橙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分析了处理对红肉脐橙果皮着色的效应.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总量于7月25日出现最大值(0.116mg/g FW);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5日达到最大值(0.029mg/g FW);外源ABA处理后加速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也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GA3处理后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并同样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以华盛顿脐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采前喷钙和套袋对果皮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华盛顿脐橙果皮油胞凹陷和油胞破裂等田间果皮病变高达30%以上;果皮病变与果园管理水平、植株和果皮钙含量密切相关,采前喷钙和套袋处理提高了果实硬度,增加果皮钙含量,降低采后果皮病变率40%~50%,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同时钙处理促进果实着色,显著增加果皮红色度和光泽度。采前喷钙和套袋对提高华脐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与意义:果皮颜色作为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在不用物种中有不同的表型,西瓜果皮也有黑色、墨绿、绿色、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特色的西瓜品种的需求日益增长,黄色果皮作为一个最直观的品质性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关于西瓜果皮黄色的遗传以及分子机理研究的相对较少,黄皮西瓜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砀山酥梨’芽变品系‘锈酥’果皮褐色形成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盛花后25、50、75、100、125、150和175 d果皮中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从构建的‘锈酥’正向SSH-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CCoAOMT-EST,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CCoAOM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锈酥’果皮发育前期木质素增量较大,且木质素增量累计比‘砀山酥梨’高12.2%;‘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PAL、4CL、CAD酶活性均在花后75 d达到最大值,而POD酶活性则在花后125 d出现高峰;二者果皮中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锈酥’果皮中均相对较高;‘锈酥’果皮中的PAL和4CL酶活性与木质素增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砀山酥梨’则未呈现出此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各个时期,‘锈酥’果皮中CCoAOMT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砀山酥梨’。因此推测,‘锈酥’果皮褐色形成与果皮中木质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提高有关,果皮中CCoAOMT的增量表达是‘锈酥’果实褐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苹果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对不同的处置方法中的苹果农残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置方法处理后3种苹果果皮与果肉中有机磷的农药残留量均有明显降低,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生理盐水浸泡5 min的3种苹果果皮与果肉中农药残留量最低,与其他方法相比是最有效的处置方法;另外,3种苹果中蛇果的果皮果肉中农药残留量均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国具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分析各野生种果皮花色苷的组分,对中国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玫瑰香’‘普列文玫瑰’‘赤霞珠’和‘黑比诺’等4个欧亚种品种为对照,以刺葡萄、桑叶葡萄、蘡薁、山葡萄、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和1个分类地位未知的野生葡萄等中国野生葡萄为材料,利用14个花色苷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分析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结果】欧亚种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以单糖花色苷为主,而除腺枝葡萄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多以双糖花色苷为主;欧亚种葡萄果皮花色苷以二甲基花翠素(Mv)类花色苷为主,花葵素(Pg)类花色苷含量较少,而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含有较多Pg类花色苷;除刺葡萄个别株系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总量明显高于欧亚种;中国野生葡萄不同种间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与欧亚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野生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可为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