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了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方法。按照双波长测定的等吸收点作图法确定2种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630、480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550、735 nm。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浓度在0~36 μg/mL、支链淀粉浓度在40~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比耳定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常用淀粉原料的总淀粉含量在66.51%~83.65%,其中绿豆淀粉和豌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明显高于其他淀粉原料;糯米粉中的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其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导致吸光值太小而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2.
不同绿豆品种籽粒淀粉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和参考国标法—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对种植在河北石家庄、陕西岐山、江苏南京3个地区10个绿豆品种的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保9815-36的总淀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最低,分别为53.1%、20.13%、32.62%,冀绿9802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61.17%和23.19%,而支链淀粉含量最高的是2001-569,达39.57%。另外,不同地区、不同绿豆品种的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均依次为江苏南京>陕西岐山>河北石家庄。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淀粉类型需要、不同地域种植选择合适品种,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淀粉玉米(High Starch Corn)是指籽粒粗淀粉含量大于72%(农业部标准NY/T597-2002)以上的专用型玉米。根据其籽粒中所含淀粉的比例和结构分为高支链淀粉玉米、混合型高淀粉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在50%以上的玉米叫高直链淀粉玉米;将玉米籽粒胚乳中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的95%以上的类型叫作高支链淀粉玉米(糯玉米或蜡质玉米)。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淀粉加酶挤压参数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淀粉是制作淀粉糖浆的主要原料之一,为探求玉米粗淀粉通过加酶挤压使玉米淀粉糖浆的DE和出品率增加、过滤速度加快、糖化时间缩短的原因,通过试验,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安排试验,研究挤压蒸煮参数(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膨化中加酶量)对玉米粗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规律,得出通过挤压蒸煮技术可以使玉米粗淀粉中的抗性淀粉降低约4.5%,从而提高淀粉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淀粉和紫薯淀粉为材料,利用质构仪、核磁共振、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紫薯淀粉添加量(0~15%)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淀粉添加量在0~15%范围内,随着紫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小麦淀粉凝胶的弹性和内聚性显著增加(P < 0.05),添加量为10%时,变化最明显。混合淀粉凝胶的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随着紫薯淀粉增加而增加,而损耗角正切值(tanδ)呈下降趋势且小于1,表明混合淀粉凝胶的固体性质增强。在冻融循环过程中,与纯小麦淀粉相比, 混合淀粉凝胶的脱水缩合率呈下降趋势,表明紫薯淀粉的添加使小麦淀粉凝胶强度增大,凝胶网络结构变致密,所以水分难以从淀粉凝胶网络结构中析出。低场核磁中的结果显示,紫薯淀粉的添加,使小麦淀粉凝胶中的一部分自由水转化为弱结合水,提高了混合凝胶的持水性;凝胶网络结构扫描结果显示,紫薯淀粉的添加使混合淀粉凝胶的孔洞分布均匀且孔洞变小。综合结果表明,紫薯淀粉可增强小麦淀粉凝胶的网络结构,改善小麦淀粉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6.
淀粉是加工粉条、粉皮、米粉、凉粉、香脆花样食品。味精、糖类、调味品类等多样淀粉食品的必备原料,其淀粉废渣又可制生物蛋白饲料。为适应粮食,综合利用深度加工,为粮农增收的需要,本人就大米、玉米、豆类、薯类、魔芋等加工淀粉,再将淀粉深度加工为方便淀粉食品支招一二。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银杏叶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利用淀粉与碘反应的显色作用绘制淀粉紫外吸收曲线,选择直链淀粉检测波长为462、610 nm,支链淀粉检测波长为516、728 nm,根据标准样品的回归方程可得到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银杏叶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可用于工业上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高粱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榆林市横山区不同品种高粱的品质并对当地高粱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试验选用4个高粱的地方品种(分别来自波罗镇、石湾镇、高镇镇和塔湾镇),对其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波罗镇高粱品种直链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1. 11%和0. 14%,支链淀粉、总淀粉和单宁含量居中,营养价值较高且适口性较好,可饲用;石湾镇高粱品种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最低,分别为45. 56%和65. 07%,直链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居中,可提取直链淀粉用于食品工业或环保领域;高镇镇高粱品种支链淀粉、总淀粉、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56. 05%、69. 39%和1. 87%,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仅有13. 34%,赖氨酸含量居中,适用于酿酒和酿醋;塔湾镇高粱品种赖氨酸和单宁含量最低,分别为0. 09%和0. 45%,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均居中,可通过合理的营养强化制作高粱加工食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机制,以秦麦11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相应酶活性及淀粉积累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淀粉分支酶基因(SBE)表达均呈单峰曲线变化,AGPase和SSS基因于花后12 d左右相对表达量最大,GBSSI和SBE基因于花后15 d左右相对表达量最大。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花后25 d或30 d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急剧下降。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随着灌浆的进行呈不断上升趋势。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在花后25 d或30 d。相关分析表明,AGPase、SSS、SBE基因在花后15 d相对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B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GBSS活性间未检测到相关。暗示AGPase、SSS、SBE基因在籽粒淀粉合成过程中可能属于转录水平调控,而GBSSI基因可能属于转录后调控。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几种酶对淀粉合成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干法工艺合成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醚化剂用量及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对木薯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舍成木薯CMS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80min、反应温度75℃、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0.80、ClCH2COOH与淀粉的摩尔比0.60、反应体系水的含量2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CMS的DS约为0.35%.  相似文献   

11.
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小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生活污水的水量小但波动大,对气味、噪声等环境要求较高,所以其处理工艺要求具有管理方便、占地少、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及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本设计中,小区生活污水的平均流量为200m3/d,处理后出水达到GB1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企业在生产高密度纤维板过程中排放高浓度废水的情况,提出了气浮—水解酸化—UASB—AB法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的平均处理效率分别为99.27%、99.63%、99.38%,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一级标准,处理成本为1.20元/t(冬季1.93元/t)。  相似文献   

13.
乳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乳品加工厂废水处理工程,探讨了"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SASS(Selector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处理乳业废水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果显示:COD浓度为4500~5000 mg/L的乳业生产废水经UASB厌氧段处理后可降至700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85%以上;SASS好氧段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COD浓度稳定在60~70 mg/L。采用UASB+SASS工艺处理乳品加工废水,实际运行可行,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结果表明,以对氯硝基苯、邻氯硝基苯等目标污染物或氯代硝基苯生产废水和模拟有机废水混合水样作为厌氧/好氧(A/O)序列生物处理反应器进水,通过逐步提高目标污染物浓度与负荷,可驯化富集得到转化、降解硝基苯类、苯胺类的厌氧与好氧污泥;除硝基苯类在厌氧段得到转化外,苯胺类也可得到转化与降解.处理氯代硝基苯生产废水的厌氧/好氧系统在控制COD<600 mg/L,HRT 44 h (A段20~24 h,O段22 h)的条件下,COD、硝基苯类(NAC)、苯胺类(AA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97.4%及98.8%, 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可达到GB 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对氯硝基苯、邻氯硝基苯等在系统中得到有效转化或降解.因此,厌氧/好氧序列生物工艺处理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水体锌污染危害严重。对三维电极处理 Zn~(2 )抖浓度为95.0mg/L 模拟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三维电极处理模拟含锌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电解时间、主电极间距、粒子电极活性碳与处理水量的比例及电解电流等对三维电极处理废水的效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三维电极对模拟废水 Zn~(2 )去除率达到95.7%,可使废水中 Zn~(2 )浓度降低到4.1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88Ⅱ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水体锌污染危害严重。对三维电极处理Zn2+浓度为95·0mg/L模拟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三维电极处理模拟含锌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电解时间、主电极间距、粒子电极活性碳与处理水量的比例及电解电流等对三维电极处理废水的效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三维电极对模拟废水Zn2+去除率达到95·7%,可使废水中Zn2+浓度降低到4·1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Ⅱ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透射法采集了污水处理厂废水120个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以采用标准稀释法测得的5 d废水生化需氧量为参考值建立废水BOD近红外预测模型.研究比较了以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法(PLS)3种校正方法建立的废水生化需氧量(BOD)预测模型,发现PLS校正模型优于其余2种,其校正相关系数(rc)达0.763,校正标准差为27.7 mg.L-1,预测标准差为29.1 mg.L-1.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成为废水BOD快速检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刘淑霞  谢经良  王强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83-20285
[目的]探索由生产氟磺胺草醚而产生的高浓度含磷废水的除磷方法。[方法]用氯化钙、氯化铁及铁钙复合法对农药厂生产氟磺胺草醚而产生的高浓度含磷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氯化钙处理法的最佳pH值为8,最佳投药量为5.33 g/L,去除率为99.45%,处理成本为10.80元/kg磷;氯化铁处理法的最佳pH值为7,最佳投药量为6.50 g/L,去除率为99.08%,处理成本为56.89元/kg磷;铁钙复合法处理的最佳pH值为8,氯化钙最佳投药量为5.33 g/L,氯化铁最佳投药量为60 mg/L,此时去除率达99.91%,处理成本为11.28元/kg磷;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级排放标准。[结论]铁钙复合法对该种农药废水中高浓度无机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宰废水是我国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之一。我国屠宰行业每年排放废水量约20亿m3,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以往屠宰废水排放标准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需要检测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悬浮物、动植物油的含量。本研究针对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新出台的DB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以下简称"新标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屠宰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对各工艺段进行试验,筛选出一种新的优化组合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格栅+羽水分离器+溶气气浮+DAT-IAT+曝气生物滤池的优化组合工艺后,屠宰废水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悬浮物、动植物油的含量均达到了"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水解池-垂直潜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云南省普洱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Cr、NH4+-N、NO3--N、TN的去除效果,并将水解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Cr、NH4+-N、NO3--N、T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89%、51%、85%,出水浓度分别<46、3.9、3.8、5.8 mg/L,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A类排放标准(GB18918-2002)。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