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三江平原的循环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建立三江平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三江平原2003-2008年的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剖析了三江平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影响三江平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解决三江平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循环农业的发展潜力.简要分析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循环农业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循环农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应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广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应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依靠科技支撑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宗宝  林涛  莫彬 《广东农业科学》2009,(2):129-132,144
循环农业遵循3R原则,实现了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其发展模式包括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绿色有机农业模式.介绍了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水土资源的管理,高效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开发农村新能源,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整治农村环境,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政府观念,加强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宣传、规划和协调工作:增加资金投入,扶持和激励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科技研究、开发、推广,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央提出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确定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2008年8月国家出台了<循环经济法>.农业部制定了<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国开展了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启动了"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基本形成了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南农田高效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片面追求高产高效.农业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恶化,并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加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已成为21世纪全球的大趋势.提出了农田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多产业复合的大农业发展模式、生态保护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型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南地区发展农田高效循环需重点关注的能量、物质循环和信息、价值流传递途径与转化效率;提出了中南地区主要农田循环模式中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并就中南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沈琳  王振  曾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5,(14):344-347
循环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学为基础构建的新型农业发展形态.该研究基于在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双河村的实地调研,根据受访农户对当前循环农业生产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受访农户的农业产出效益,对当地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分析影响当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双河村循环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动力不足.因此,当前应该从规范政府引导,健全市场体系,培养农民人才,引进农业技术,改善农村环境几个方面来推动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现有措施及绩效,分析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潜力及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技术体系构建、政府行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沼气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种养结合接口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南阳市近年来沼气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探讨了主要模式的基本流程、适用范围等,深入分析了目前南阳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本文在对循环农业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为能量高效利用、营养物质高效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循环,提出了六种发展模式和五种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价值链理论、北京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应构建三大支撑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能源与循环农业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能源与循环农业是当前研究探讨的热点,是未来农业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研究生物能源和循环农业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能源与循环农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技术、宣传等方面探讨了生物能源和循环农业协调发展的措施.这有助于解决中国能源短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主要选择之一.而循环农业本身又有许多经营方式是可以利用.因此,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经营模式.从循环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条件、景宁县雁溪乡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越来越显得重要.本研究从嘉兴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实践出发,分析嘉兴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循环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以期克服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明确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发展目标。在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社会性瓶颈、经济性瓶颈和自然性瓶颈的基础上,对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循环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了博弈关系分析,进而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是一种发展模式和技术取向,综合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东部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潜力的分析,明确东部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优势及现实可行性;总结了东部地区已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特征,即生态农业改进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产业闭合圈型循环农业模式;并将东部地区划分为三大循环农业功能区,分别是平原区、丘陵区、沿海区,在剖析各区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概括了各区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及适宜的模式类型,并提出东部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同时介绍了循环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模式.在分析循环农业生态园区特点和规划建设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了循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规划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循环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平谷区循环农业在总体规划和宏观引导、组织宣传、资金奖励,以及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建议从循环农业的整体布局进行考虑,提高平谷区农民整体生态意识,建立技术开发和人才队伍形成的奖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同时,根据该区实际,提出了循环农业发展的一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